如今人们愈发的开始关注养生,但究竟什么是养生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晰,认为养生就是跑个步按个摩跳个舞,其实这些都只能算作是养筋骨。还有人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吃好、喝好就是养生,却不知这只是在养形态。何为养生,古籍载:“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可以看出我们往往在后两者下足了功夫,却在关键的地方失了功夫。养骨养形是基础,养神才是关键,只有滋养心神,涵养心智,才能真正荣养我们的生命,才能至下而上达到真正的养生效果。
关于养神的学问不仅存在于各种古籍当中,民间百姓同样也有相关的经验总结。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俗语中就不乏很多关于养生的至理名言,即便是在今天,这些警句依旧发人深省,总能给寻求养生的人以指引。比如这句“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深刻地阐述了养生中至关重要的“精气神”的滋养。
如今养生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各地层出不穷的各种养生会且价格不菲便能看出。然而,如今的养生却大多只停留在健康的概念上,觉得只要合理运动、合理饮食便是健康。话虽如此,但让人遗憾的是,还没有人说活得久一点,活得自在一些才是健康的观点。那活多久才能算久呢?其实道家的诸多记载中都有关于“久”的解释,他们也称之为天年,认为人的生命不可能永生,是有限度的,也明确指出了这个度到底是几何。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认为这个限度是一百岁。《尚书》中说“一曰寿,百二十岁也”,认为只有活到120岁才能真正称之为到了该活的岁数。东汉著名的哲学家王充则说“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晋朝名人嵇康也提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同”。
不难看出,真正的天年应该在100-120岁之间。然而,现实证明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他们所说的天年,人人皆有天年,为何却不能尽享,根本原因则是做不到顺应自然。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巨增,也只能闲暇之余偶尔关注神志与健康,虽然懂得保养,知道养生,但时常心浮气躁、明争暗斗,即便做足了养形、养骨的功夫也是达不到养生的效果,如何才能达到,便是题中俗语所说的“精气神”三者皆足。
涵养“精气神”便是不停的补充相关脏腑的生机最终实现水火既济从而淡泊五欲的过程。心静后气匀,气匀后神聚,神聚后精足,精足便可以延年。这和我们日常所说的用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心并非动心而是静心,用心做成的事便能让人感受到生机。只有静心才能使得精气神三者皆足,精气足了则不会轻易动淫欲与中医淫火过剩损肾气、肾气足则少欲的观点不谋而合;其次气血足则运化好,不会轻易产生饥饿感。
传闻张三丰可以一餐把几顿的都吃了,也可以一连数日不进食;神足则精力充沛少有疲劳感,不会嗜睡。精气神自古被人们称之为生命的三宝,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有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拥有宽广的胸怀,随时保持愉悦的精神,才能能静心保持稳定的情绪,只有顺其自然,不争而静心,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