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2000多年前,道家思想家庄子讲的这个道理,...

01

这一篇是《庄子》的第十四篇,为什么被称为是“天运”?

因为庄子在一开篇就问“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意思是说,天在运转吗?地在静止吗?日月在争夺地位吗?谁在主导这一切?谁又在维系这一切?庄子回答说,天有六合五行,帝王顺着它便能安治,违逆它便生祸乱。顺应自然的事物,会治理有成,功德圆满;上位者的光辉照耀人间,受到天下人的拥戴,这就是最古老的上皇之治。

显然,这里庄子在说,自然之道才是天之道,天和地都没有被一个唯一的主宰者,但依然运行良好,正是因为其顺应了自然。这一篇《庄子·天运》是庄子阐释“自然之道”的经典文章,同时,也是我认为庄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批判最为激励的一篇。因为这一篇中,庄子用了四个小故事,分别阐述了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以此来批判了孔子的治国理念,对“仁义”的误解,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代经典“六经”的误读等等。但其实,在庄子批判孔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哲理,值得2000多年后的我们,细细品味。

它是什么呢?请耐心阅读,一定会让你有所启发。

02:

今天,我们聊聊第一个故事:推舟于陆

我们都知道,孔子曾周游列国,推行其“仁政”的治国理念。这一次,孔子游历到了鲁国,孔子的弟子颜渊请教太师金说“我老师这次的游历,您认为会怎么样呢?”太师金说“可惜了,你的老师会陷于困境啊”,颜渊问“为什么呢?”太师金说“刍狗(古代用于祭祀的一种物品)还没有用来祭祀时,被装在竹筐中,盖着锦绣绸缎,祭祀者还要先斋戒才能迎接它。等到祭祀结束之后,路上的行人踩踏它的头和背,捡柴的人它拿去当柴烧掉了。如果有人把这些用过的刍狗再收拾起来,放到竹筐,然后用锦缎绸缎盖起来,饮食起居都在它的旁边守候着,那么这些人不是疯了,也会做噩梦的。”

现在你的老师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把先王祭祀用过的刍狗,聚集弟子来学习和拜读,还把这些思想传播到各国。于是,他在宋国的树下讲学,树被砍了;到了卫国,事迹都被抹杀;他在商地和周地都陷于困境,就是这个原因啊。

在水上前行,最好用船,在陆地上前行,最好用车。如果你认为船在水上可以前行,于是把它推到陆地上,那这一辈子也走不了几步。古代与现代相比,不就是水和陆地的区别吗?周朝和鲁国相比,不就是船和车的区别吗?现在你的老师孔子,希望将周朝的制度推行到鲁国,就好像把船推导陆地上行走一样,不但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他不懂得变迁流转,顺应外物而永无穷尽的道理。

03: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推舟于陆”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深刻,因为,在2000多年前,庄子就懂得了,这个世界是充满变化好和不确定的,用古人的思想和制度去治理现在的人,就是“推舟于陆”的行为。

庄子还说,三皇五帝时期的礼仪法度,不尽相同,然而都治理有方;三皇五帝的礼仪法度,就像山楂、水梨、橘子和柚子一样,虽然味道不同,但是都非常可口。时代在变化,治理国家的礼仪法度也需要变化。如果给猿猴穿上周公的衣服,它也会马上撕咬脱下才舒服。所以,适合古代人的治理方法,并不一定适合现代人,我们不但要意识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且需要“与时俱进”。

在这一篇,庄子还讲了著名的“东施效颦”的故事来阐述了这种“与时俱进”的道理。话说美女西施因为心痛而时常皱起眉头,大家都认为很美;而乡里有一个丑女见到西施的样子很美,于是回去之后也捧着心皱起眉头。

但乡里的富人见了她都闭门不出;穷人见到她,都带着妻儿远离她。丑女只知道皱起眉头很美,却不知道皱起眉头为什么很美。而庄子说,现在孔子的情况就和这差不多,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而不知道其根本的原因,就会带来失败甚至灾难。

不管是“推舟于陆”还是“东施效颦”,庄子其实都讲了一个道理:“与时俱进”。如果用旧的方法,去应对新的问题,是不行的。

04:

如果再将庄子的这种思想进一步延伸的话,与其说庄子是对孔子推行的治国方法的批判,还不如说,庄子是在对“经验的批判”,或者说,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其实庄子并非第一次使用“批判性思维”。在庄子庄子》和老子的《道德经》中,曾多次多我们认为的常识进行批判。比如庄子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和大盗是极好和极坏的两面,即便是圣人,也有不好的一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再比如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知识,是徒劳的。这些思想看起来都是非常反常识的,但是这正是道家思想中这种“批判性思维”的价值,他让我们看到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而正反两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老子才说“福祸相依”,美丑、善恶、高低、有无都是相对相生的。

老子和庄子让我们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且任何事物都在随时运动变化着,从一个极端运动到另外一个极端。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道理。

“物极必反”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我们常认为经验总是好的,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得出了经验,用经验指导我们的行为。在大部分的时间,经验是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是高效的。我们从小读书学习,接受科学和文化教育,其实大部分都是学习先人的经验。但这里也有一个陷阱,那就是:对经验的过度依赖。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因为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经验不总是有效的,甚至是我们突破创新的绊脚石。

05:

在西方哲学中,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直是一对冤家,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所有认知都是来源于经验,是人类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和归纳,才产生了知识和真理,其西方代表的思想家包大卫·休谟、洛克和贝克莱。就像大卫·休谟说“我不知道苹果什么味道,除非我尝一口”。

大卫·休谟

而理性主义者认为,经验是不可靠的,经验来自于归纳法,而归纳法本身就是对偶然性的总结,所以从个别的经验永远不可能产生普遍的真理,而真正的知识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人类的理性,或者说心灵。西方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比如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只有思想和心灵才是真实的存在。

再回到我国庄子的道家思想,虽然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并没有什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在2000多年前,庄子在《庄子·天运》中所阐释的“推舟于陆”和“东施效颦”等故事,无疑展现了庄子对过度依赖经验的警惕。这种思想是跨越时代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对经验的过度依赖,或者说“路径依赖”,但这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个人越有经验,越容易被经验束缚。

06:

好比一个住在山上的小和尚,师傅让他每天去山下打水,于是小和尚每天都会去山下打水,因为打了次数多了,慢慢地就越来越有经验,比如什么时候去打,走什么路,打多少最合适,都非常清楚,所以每次都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突然有一天,下山的路被大雨冲毁了,没有办法下山打水了,于是小和尚哭着找师傅。师傅告诉他,其实他可以在山上打一口井,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对所做的事情越熟悉,经验越丰富,我们就越容易被它所束缚,而不会去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路径依赖”,或者说“经验主义”导致的风险。因为,它无法应对未知和不确定性,一旦外部环境和自身发生改变,经验不再奏效之后,经验依赖的麻烦就来了。

在商业世界中,也是一样,诺基亚手机,当年凭借高质量和性价比优势大获成功,一度成为不可战胜的手机王者。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人们对手机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诺基亚在非智能手机上的经验就不管用了。当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形成的经验就会失效,甚至是阻碍你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就像过去一个人会赶马车,驾驭马匹的经验丰富,但到了汽车时代,他这些经验就都没用了一样,只会驾马车的人就会下岗。

07:

好了,今天我们通过对《庄子·天运》的分享,通过解读庄子的“推舟于陆”和“东施效颦”两个故事,阐释了他对孔子治国思想的批判。同时,我们将庄子这种思想推而广之,其实在人类思想史上,对经验的过度崇拜,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从西方到东方,从古代到现代都是如此。所以,我们这一篇文章,透过庄子的思想也希望提醒大家,要时刻拥有批判性思维,放弃对经验的过度依赖和崇拜,才能应对今天瞬息万变的时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家  道家词条  思想家  思想家词条  庄子  庄子词条  道理  道理词条  多年  多年词条  
综合

 怎么画小亭子 -简笔画

画小亭子,要画出亭上的球、亭子顶、柱子、栏杆和台阶,下面就来画小亭子。工具/材料纸、彩笔操作方法01:准备一张纸和一支彩笔。02:先用彩笔在纸上画一个圆圈,表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