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和排头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G、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正让传统农业焕发着新的生机,各地现代化产业园基地纷纷建成、各种温室智能设备、现代化的电商物流等让农业的生产、流通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完备的硬件基础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发挥两手抓的精神,注重数字农业新基建中的软实力建设。
简单来说,数字农业新基建的软实力可以概括四个方面:互联网平台建设、人才建设、渠道建设、大数据建设。典型案例就是目前拼多多、阿里巴巴、一亩田等企业以自身平台为依托,开展的农产品“最初一公里”数字化升级,阿里凭借资金优势的产地仓建设、拼多多的产地拼购模式、一亩田专注大宗农产品信息匹配与渠道网络建设等都从根本上给出了数字农业新基建的软实力样板。
从近期发布的《一亩田数字农业新基建白皮书》中,我们可以从平台、人才、数据、渠道综合看一下数字农业“软实力”如何建设。
成立于2011年的一亩田是专注B2B大宗农产品流通的互联网平台,有别于C端渠道,大宗批发由于农产品特性大部分都需要产地实地勘察,一亩田APP平台提供信息匹配服务。任何一个种植户都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上传到平台上,并通过智能推荐技术给合适的买家推荐,买家也可以更方便的浏览到全国的同类产品,由此形成一个线上的“产地批发市场”,让农产品直接从地头到买家,在农产品的“最初一公里”就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这种信息的汇聚极大地克服了目前中国农业分散、规模小等造成的流通困境,再小的个体也可以在这里为自己的产品摇旗呐喊,并绕开传统产地中间环节销售给批发商,形成新的利润分配机制。新的机制下,种植户将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买家也能买到原产地更便宜的地头产品,买卖双方的受益也更体现出了平台的价值。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一亩田上的这些新农人已经摆脱了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他们有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乡村带头人……他们在全国各地,从事产业不同,但同样在用互联网的力量对“最初一公里”进行梳理整合,做品牌、树标准、重品质,这些新农人是数字农业事业最大的支撑,也是最大的软实力建设。从2016年到2020年,一亩田上的原产地卖家规模扩大了3.5倍,卖家的诚信得分也从2016年的86.7提高到89.4。
如果说各种线下市场、线上平台是数字农业的“骨骼”,那农业大数据就是流动的“血液”,为整个现代农业体系提供“养料”。不在局中,有些人还在吐槽大数据就是看着还美丽的“银样镴枪头”,只有深入其中,才会发现其真正的秀外慧中。流通端从微观的市场行情数据到宏观的产业趋势数据都足以对生产者收益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一亩田的行情大数据可以决定一车土豆到底发到全国几百个批发市场的哪一个最挣钱,天机大数据可以看出来目前市面上最受欢迎的菠萝品种是什么,从而帮助产地进行品种改良升级。
一亩田·天机·农业大数据系统
新基建不仅要帮助未来农业实现种植端的改善,销售渠道建设也是重要内容。目前面向C端消费者的以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强鼎立,面向B端的平台目前唯一亩田影响力颇大,且渠道较为完善,除了线上的一亩田APP电商平台囊括2000万批发、餐饮、超市、社区团购、微商等多元化的线上采购商家外,线下农产品流通最大的通道——批发市场的渠道建设也被一亩田纳入囊中,其代卖业务已经在全国50余个一级批发市场开枝散叶,在产地和批发市场之间建起了一道无形的“卖货高速公路”。
农产品批发市场代卖服务档口分布图
事实证明,数字农业新基建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均完善的地区,农产品上行能力就越强。比如山东莘县是山东蔬菜第一县,各类现代化大棚、电商物流园早已建设完善,但很多黄瓜、西瓜、西红柿等产品并不适合一件代发直接面向C端销售,在一亩田上却有近万名活跃商家。数据显示,2020年有100万采购商在关注着莘县的农产品,由此形成一个属于莘县的线上产地批发市场,吸引八方来客。
对这份一亩田数字农业新基建白皮书,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三农学者汪向东评价到:“如果电商是农业数字化的标配和先导,那么,B2B农产品电商平台就将是未来以电商助推农业数字化的制高点和加速器。成立十年来,一亩田已经成长为国内B2B农产品电商领域的翘楚,在农业数字化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本白皮书不仅是一亩田对自己十年探索和当前业务的系统总结,更是对农业数字化全产业链伙伴们发出的合作邀请,由此,可以让更多潜在的合作伙伴更好地了解一亩田,可以更方便地找到彼此合作的方向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