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公众号迎来9周年(详见《9周年,公众号的变与不变》),义务教育也不过9年时间。
9年来,我们见过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见过后来居上的人。当然,也有徒劳无获、遭遇冲击而离场的人。
在平台和内容形式变化的道路上,内容创业者的众生相也都变化上演着。
那现在还活跃着的公众号是哪一年注册的?2012年就注册的公众号现在怎样了?各行业公众号崛起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西瓜数据带你穿越一探究竟!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向普通用户开放。而正式上线则是8月23日,命名为“官号平台/媒体平台”。
这也是为什么,张小龙曾多次在微信公开课中提到:“公众号不是为自媒体准备的,但却被自媒体用得最好的一个领域。”
公众平台的最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
因此,它最初更多是面向企业、政府、媒体。
2012年11月,群发系统全面升级,新增图文消息编辑功能。就在这个月,“央视新闻”、“参考消息”、“环球网”、“南方都市报”、“杭州交通918”等媒体公众号诞生了。
还在当飞机维修工程师的林少也在同月注册了公众号“每日好书推荐”(后改名“十点读书”),和太太一起兼职运营。
“视觉志”、“招财大牛猫”、“Vista看天下”、“丁香医生”、“冷兔”等自媒体大V也在2012年11月创立了公众号。
而2013年,公众号增加了高级功能选项: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企业和机构公众号开放、“自定义菜单”API内测申请、新增自定义LBS数据等功能。
就在公众号诞生的一年内,不少如今活跃的公众号就已注册。
我们选取了近三个月有发文,且在2013年8月前注册的公众号top30,发现媒体类的占比最高,达到40%,其次是搞笑趣闻和文化类账号,均占比13.33%,情感类紧随其后,占比10%。有超过一半的账号头条平均阅读达到10W+。可见,这些最早注册的账号现在仍然很活跃。
同时我们也对近三个月有发文的公众号注册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发现注册1年内的仅占比5.97%。排列前三的分别是注册5-6年占比18.11%、6-7年占比15.44%,4-5年占比13.22%,也就是在2015-2017左右的这段时间。
在公众号刚开始的时间,更多的人还是选择观望。但很快,公众号的商业价值就突显出来,迎来了红利爆发期。
红利爆发 繁荣发展
公众号的红利爆发期大概从2015年开始,我们从上文的注册时间分布中也能看出,在2015年到2017年期间,公众号的注册数是最多的。各行各业的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跟公众号功能的不断迭代相关。2014年7月,公众平台内测推广功能,广告主可定向投放广告,流量主可提供广告展示;同年8月,推广功能新增图文广告,并支持外链。2015年2月,微信推出原创声明功能;2016年2月,朋友圈广告新增公众号推广,随后流量主功能开通门槛由原来的5万粉丝降到3万。
这一些系列商业化功能的增强,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
我们抽样统计了各行业各时间段注册的账号,数据显示,资讯、教育、科技、财经、情感、健康、文化等行业的账号,从公众号诞生的第二年开始,新账号注册数就成倍增长。但目前注册时间长达5-6年的公众号最多,也就是在2015-2016年的时候,该时间内这些行业新注册的账号比较多。
而一些垂直领域的账号,在普遍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近几年却仍然有不少新增的账号。
例如,房产、美食、体育、时尚等行业的账号,在2018-2019年的时候,新增的账号仍然较前一年的多。还有三农、汽车、军事、数码、萌宠等领域。
公众号发展至今,各行业都趋于饱和,而垂直领域深耕仍然还有机会。
现在活跃的是哪些账号?
近几年,出圈的账号逐渐变少了。那目前微信公众号中活跃的都是哪些账号呢?
我们分别统计了每个注册时间段内、不同文章阅读区间的账号,发现注册时间越久的账号,产生高阅读的文章占比相对更高。
△ 不同注册时间段账号文章阅读分布
数据来源:西瓜数据
已注册8-9年时间,也就是最早一批注册的那些账号来说,虽然在西瓜数据抽样统计中,它们账号数仅占5.4%,但生产出的阅读10W+、5W-10W文章数却是最多的。
注册6-7年的账号,整体阅读表现也较好,在阅读5k以上的文章占比中,相对较其他时间段注册的账号要好。
可见注册时间久的账号,积累的粉丝体量更大,其他因素相同条件下,阅读量也相对较高。
从广告情况来看,西瓜数据统计了近三个月有发文且接广告次数大于10次的账号,注册时间在3-4年内的账号占比最多,有14.41%。其次是注册5-6年内的账号,占比13.88%。
广告次数较少的则是注册时间最久以及2年内的账号。注册时间久的账号,在内容创作上容易陷入瓶颈,较难推陈出新。而新的账号,积累的粉丝体量和粘性也都还不足,在商业价值方面稍显不足。
以上就是各时间段内注册的公众号情况。虽是体现着整体趋势,但也不是绝对的。
如今,公众号不再是随便播种就能遍地开花的土壤。对于已根植在这片土壤的号主来说,更应该考虑结合微信生态各场景,如小程序、社群、视频号等,通过精细化运营,把根扎得更深、更牢,才能保持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