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3秒镜头耗时30个小时!借势冬奥会,他们用半年时间打磨一条爆款视频

“当冬奥遇上非遗,会发生什么?”

在视频号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的答案:

随着激昂的国风鼓点,纸雕搭建的奥运场馆林立,下一幕雕版落下,印出欢呼涌动的人群。

紧接着,剪纸刻出冰上起舞的花滑运动员,糖人吹出快速奔驰的雪车…… 8 个热门冬奥运动的魅力被中国传统的非遗技艺一一还原,以定格动画的形式呈现。

这是人民日报新媒体和腾讯新文创联合创作的视频短片《一切只为热爱》,也是“人民日报”视频号发布的第一条视频,发布后很快点赞量超过 10 万,首发即爆款。

而且,长尾传播仍在继续。直到现在,距离视频首发已经过去了 20 天时间,每天都有观众在评论区表示被非遗和冬奥的融合之美所折服。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十多人团队长达半年的内容策划和打磨。

仅仅 1 分半钟的定格动画正片,实际却需要用到 5000 多刀纸雕、 24 块雕版、 100 多块印章、 135 张剪纸……

我们和视频创作团队、以及参与其中的两位非遗传承人聊了聊,关于《一切只为热爱》爆款背后的故事和经验。

半年筹备、 60 天制作,

非遗技艺与冬奥运动擦出火花

时间被拨回到半年前, 2021 年的 7 月。

距离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仅剩几个月的时间,冬奥逐渐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关键词,与冬奥相关的预热宣传内容更是层出不穷。

如何在这些冬奥主题内容中脱颖而出?主创团队瞄准了“非遗”这一传统文化。

近年来,传统文化正在国内再一次掀起“国风热”。

据《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全国非遗产业规模突破1. 4 万亿,且发展持续向好。

“冬奥与非遗,都是国人的骄傲,它们所代表的情绪内核也都积极且充满生命力,如出一辙”,为了更加凸显冬奥元素,考虑到本次冬奥会在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举办,主创团队将非遗的选择范围锁定在北京和河北。

就这样,非遗和冬奥这两个看似平行的概念被创意绑定,而纽带则是“定格动画”。

这是一个颇为大胆的尝试。

定格动画是通过逐格拍摄对象之后再连续放映的一种动画形式,拍摄时一个动作会被分解成数十幅图画。因为耗时耗力,在此之前很少有非遗项目会以定格动画的形式呈现。

但主创团队希望用一种更贴近现代的审美方式,将传统技艺与冰雪运动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不同风格的非遗作品有整体感,也能还原非遗技艺的真实质感。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项目都适合用定格动画的形式呈现。

对非遗的筛选主要有 2 个维度,一是能否被做成模型,二是是否可以动态呈现。在这种标准下,剪纸、糖人、泥塑、景泰蓝、雕版等 10 种非遗技艺被保留。

而在具体类目的选择和匹配上,主创团队也是“大开脑洞”。比如花样滑冰灵动,恰好对应蔚县剪纸的轻盈;冰壶的形体特点,也适合用景泰蓝元素来诠释。

在查阅了大量非遗资料并参考了许多冬季运动项目的视频后,初步打磨的脚本完成了。

剪纸创作出的花滑选手在冰上跳跃起舞,随后原地旋转数圈,裙子渐渐变成盛开的花瓣。当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利伟看到剪纸和花滑的动画创意时,他立刻被打动了。

“动作和服饰都太真实了”,这是周利伟看完后的第一感受。

动画专业出身的他一直希望能和专业团队合作传播蔚县剪纸文化,于是决心要全力支持这个项目,不为挣钱,只是因为内心热爱、真的想做成这件事。

同样的,还有数项非遗技艺传承人也被这一项目的内容和创意所吸引,参与到共创中。就在视频正式上线前 2 个月时间里,视频制作全面加速,紧锣密鼓地展开。

逐帧绘制、全真实拍摄,

3 秒镜头耗时 30 个小时

要想在内容创作上有所创新,要经历一个“翻山越岭”的过程。

尽管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真正推进起来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克服各种关卡。

为了让定格动画的画面效果更加流畅、没有卡顿,整条短片的每一帧都十分讲究:动画人物的动作序列全都逐帧绘制,每个场景都是实物搭建后进行拍摄的。

以花滑场景为例,虽然视频里中呈现的仅仅是几个动作,但实际上,需要 135 张剪纸才能完成这几秒钟的片段。

而周利伟作为非遗技艺大师,在项目中的角色,就是运用自己专业的剪纸技艺设计人物形象和动作状态。

“蔚县剪纸,花基本都是粉色的,既国风又漂亮”,他把这个元素融入人物裙摆的设计中,并结合雪的元素,将袖子、护具等设计成雪花造型,鞋子上也加入了梅花元素。

而且,周利伟想到如若色彩过于花俏丰富,一旦人物运动时来回摇摆,可能会影响整体观感,因此特地统一了颜色,保持画面的简单干净。

在那段时间里,他回忆自己每天都在加班赶工,小到一个钻缝怎么贴都要花时间去研究。

整体进度不算快,但他也表示:“这门手艺讲究的是‘慢’,我们蔚县有个窍门叫‘慢就是快’,只有踏踏实实一刀一刀地刻,才能做完,快了反而容易出错。"

周利伟完成形象设计后,主创团队在此基础上做出一段人物视频,然后一帧帧分解,再由模型师将其一张张做成剪纸,手动摆出定格,最后进行拍摄。

整个过程纯手工完成,费时间,也考验技艺。

泥塑传承人马若特表示,泥塑的静态和动态重心不同,要有空间的扭曲感,动作也要设计得更加协调,尤其是细节上需要仔细打磨,包括鞋带,都要做得十分细致。

据介绍,由于冬奥的运动镜头很多,对连贯性的要求亦很高,因此仅仅是类似剪纸、泥塑这样的模型制作就前后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同时,为了实现更流畅的画面转接效果,主创团队的导演徐宁带领主创团队尝试了难度系数较高的曲线多轴移动。

一般情况下,定格动画作品会尽量避免移动镜头,防止移动之后每一帧的画面背景不同。但这一次,镜头也随着人物们动了起来,徐宁称这是一个“疯狂给自己挖坑”的决定。

视频中高速运动的雪车镜头只有 3 秒,拍摄时间却花费了 30 个小时。主创团队需要让轨道移动两遍,并且保证轨迹完全一致,才会有一则空的视频素材能被抠成轨道。

也是在这种坚持和反复尝试之下,我们看到一条流畅完整的视频作品,转场镜头充满了巧妙的设计感,而定格动画本身形式的微“钝感”,又真实还原了非遗艺术本身的质感。

是传承也是突破,

传统与现代时事结合传播的成功“打样”

1 月 26 日,《一切只为热爱》作为“人民日报”视频号的第一条视频正式上线。

没有过多的运营辅助,仅依靠内容和创意,在短时间内点赞数便突破 10 万+,并持续传播到现在。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能实现这样的传播效果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在冬奥这个全民大热点之下,“天时、地利、人和”几要素齐全的助力。

首先是把握住了冬奥这个重要时间点,同时创新融入非遗元素抓人眼球。

作为宏大的叙事话题,要想打动观众,仅有概念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引起情感共鸣的细节。“非遗”就是主创团队为观众找到的情感寄托点。

在周利伟看来,剪纸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方式,“任何东西可以做剪纸,也可以表达任何东西”。

做了 30 年泥塑的马若特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里蕴含着社会变迁,而泥塑正可以记录这些时代情感。

他们尝试过多种传播方式,试图和时代对话,接受媒体采访,也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账号运营。而定格动画对非遗来说一种完全创新的形式。

动画能让原本静态的非遗技术动起来,进而会勾起许多人的兴趣,好奇“怎么动的”“构造如何”等等,这样不仅有话题和看点,还有可能转化出更多非遗文化的深度爱好者。

其次在传播上,这则短片经由人民日报视频号的传播,最大程度地弘扬了积极正向的价值观,这也无疑与冬奥赛场上发生的众多激动人心的故事遥相呼应。

很多观众提到,自己被视频结尾的一段话打动:

这也是短片会被命名为《一切只为热爱》的初衷。

一直以来,符合大众普遍认知的正能量故事更容易打动人,比如家国情怀、追逐梦想、永不言弃等等,这一次视频着眼的“热爱”也是如此。

这些内容本身用户接受度会比较高,也不需要用更高的成本去解释去述说。

有了好的立意后,一个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也很重要。

据新榜旗下视频号数据工具新视显示,“人民日报”视频号虽然 1 月 26 日才开始运营,但截至目前已经至少有 11 条视频点赞破 10 万+,累计 127 条视频平均每条作品获赞近 2 万。

截图来自新视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

短片后半部分,制作花絮也被呈现,记录着每一个镜头是如何被一帧帧创作。即使是完全不了解定格动画的观众,也能从这些补充镜头中感受到 3 秒镜头耗时 30 个小时的功夫花在了哪里。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承担视频制作的定格动画团队也有着和非遗匠人相似的精神特质:长时间坚持在做一件事,多年如一日地打磨着技艺。

而以上提到的每一个因素之所以可以顺利在视频中呈现,都与主创团队和非遗匠人共同完成的内容创作息息相关。

这是属于手工艺人的高光时刻,也是内容创作者的高光时刻。

周利伟对这次合作很是开心,称之为“非遗和现代时事结合的一次成功‘打样’”。这样的产出和传播效果,无论对于严肃的内容创作者抑或心怀热爱的非遗匠人,都会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借势  借势词条  冬奥会  冬奥会词条  耗时  耗时词条  打磨  打磨词条  镜头  镜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