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字号而言,要不断与时俱进,一味死守只能被淘汰。
01 卖包子不香了?
天眼查APP显示,2月22日,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餐饮管理等。天眼查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而它背后的全资股东正是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狗不理集团的董事长张彦森。
实际上,早在2015年,狗不理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就以600万澳币拿下了澳大利亚连锁咖啡品牌“高乐雅咖啡”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董事长张彦森当时曾表示,要在5年内开200家连锁门店。
随后,狗不理在北京东直门的簋街开设了第一家高乐雅咖啡直营门店,目前,其官网显示全国共28家店,其中在天津有16家。不过,根据高乐雅官方微信2021年11月更新的门店详情显示,高乐雅咖啡在天津的门店仅剩9家,其他地区共有12家。与200家的目标相距甚远。
如今,狗不理想卷土重来,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作为老字号,狗不理近几年在餐饮市场上的口碑并不理想,“价格贵”、“难吃”等一些负面评价一直冲击着品牌形象。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王府井店的“差评”事件后,狗不理开始收缩战线,关闭线下门店。2021年3月,狗不理北京最后一家门店关门歇业,彻底退出北京市场。
在业绩层面,如何遏制颓势,是摆在狗不理面前的主要难题。既然餐饮业务发展不太理想,也很难抓住年轻消费者,同时也在收缩线下门店的情况下,转而发展其他业务,进行新的布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此来看,跨界咖啡赛道,或许也是狗不理寻求业绩增长的一个新方向。
不过,咖啡只是狗不理多元化发展的其中一个举措。 此前在2021年6月,天眼查APP显示,天津狗不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经营范围含技术服务、技术开发;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据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 这也是狗不理集团全资持股的首家食品科技公司。
不仅如此,狗不理还转型盯上了植物肉,2021年7月,狗不理集团与江南大学共同签署了《共建“老字号食品研究院”协议书》,签约仪式上,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表示,老字号食品研究院接下来将研究把益生元运用到狗不理传统面食中,通过研究益生元改善肠道益生菌营养作用,让老字号面食更营养健康,易于吸收;同时,还将研究植物蛋白将其制成狗不理植物肉包子,用科技让老字号食品更绿色健康。
2017年,狗不理还曾跨界大健康领域,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老字号Henry Blooms,在2019年的上海进口博览会上展出了营养补充剂、面膜和眼罩和各种护肤品。
02 咖啡是万能解药?
当下,咖啡已然成为一个热门风口品类,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入局,似乎都把咖啡当做了“万能解药”。
而“狗不理”并非首家跨界卖咖啡的企业。就在几天之前,中国邮政也成为继中石化、中石油之后又一个跨界入局者,甚至,超级独角兽OYO也曾觊觎这块市场。
今年的2月14日,据厦门邮政微信公众号信息,中国邮政正式入局咖啡业态,开出全国首家咖啡店——邮局咖啡。这是中国邮政自己做的直营门店。从门店来看,熟悉的复古绿布景和标志性的邮筒,带着浓浓的中国邮政色彩。
此外,2022年邮局咖啡还将继续扩大拓展,预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开设更多门店。此前数据显示,中国邮政依托自身遍布城乡、覆盖全国的优势,坐拥近9千个揽投部、5.4万个营业支局所和42万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邮乐购站点资源。按照这规模,邮局咖啡一铺开就将会是全国第一。
OYO酒店也曾在2019年进军咖啡赛道,和瑞幸抢起了生意,OYO酒店在西安开出第一家咖啡门店“芬然咖啡”,依托其酒店网络所积累的商业活动数据,根据不同区域的人流状况和酒店条件来选址咖啡店。
2019年,拥有近3万家门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发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并将首家门店落户于苏州,这标志着中石化正式进军咖啡领域。
2018年,中石油成立“昆仑好客咖啡”,旗下的昆仑好客便利店悄悄卖起了现磨咖啡;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好客咖啡销售额超1亿,产品条线包含现磨咖啡和即饮咖啡等。
可以看到这些巨头们跨界卖咖啡有着先天的网点渠道资源和门店成本、流量等优势,也方便其快速的取得门店规模优势。
03 咖啡赛道火热
自2020年以来,中国的本土咖啡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2021年的咖啡市场,更是肉眼可见的火爆,资本的热情更是居高不下。
一众咖啡新势力在这一年迅速崛起,并且频频融资。比如Manner、M Stand、NOWWA、时萃等咖啡品牌的融资节奏起码1年融2轮,有的甚至可以1个月就融上1轮。红杉中国、启明创投、高榕资本、腾讯投资、淡马锡、启美团龙珠、字节跳动、喜茶、蘑菇街等纷纷出手。
而咖啡品牌的估值也水涨船高。根据公开报道的公司估值数据,Manner在2021年2月份的A+轮融资时,投后估值已达到了13亿美元;2021年5月,Manner再获美团龙珠的加持,投后估值接近20亿美元;又过了1个月,即2021年6月字节跳动入局后,Manner的投后估值涨至30亿美元。不到半年,估值翻了一倍。
作为不同Manner主打小店模式的高端精品咖啡连锁品牌M Stand,估值涨得也不慢。2021年1月,M StandA轮融资的估值为7亿元,6个月后的B轮融资,估值直接涨到了约40亿人民币。
纵观整个赛道,2021年,不管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规模,也均达到了近三年以来的最高值。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国内咖啡品牌的融资事件数量分别为24、25和32,交易金额分别为15.99亿元、15.82亿元及39.36亿元。可见,在融资规模上,2021年相比前两年超过翻倍。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伴随公众饮食观念的改变,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写在最后
联商网顾问厉玲直言中国的咖啡市场很大,做咖啡的进入门槛不高,模式也不复杂,毛利率很高,前途是光明的。
但目前来看,线下市场仍被星巴克等国际咖啡品牌主导,无论是在品牌影响力、渠道、供应链掌控力还是核心产品方面,这些传统品牌都有着相当优势。
面对星巴克的“一枝独秀”,厉玲称,如果静下心来,咖啡是有得做的。既然星巴克已经做大,后来者要寻找它的“弱项”,而不用比强。
比如,针对星巴克的价格贵,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降低价格销售;针对星巴克服务质量不稳定,速度不够快。其他品牌咖啡可以选择单品做少一点,系统做得再好一点,让服务人员的操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为止。
这次狗不理的入局,或许能因“老字号”的名头带来一些新鲜感,但挑战性仍然存在,不过无论如何,咖啡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力获胜,用心经营,未来能活下去的,一定是那些真正认真专注做好咖啡的品牌,若将入局咖啡当作万能解药,盲目入局,必然走不长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