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口高端樱桃番茄种子,一粒就要8元,一克4000元,是当下黄金价格的10倍。”近日,业内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调侃称,“一斤种子可以买一辆低配的法拉利了。”
虽然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世界领先,但在蔬菜种子领域仍遇到了“卡脖子”的问题。胡萝卜、西兰花、菠菜等消费量大的蔬菜,种子进口依赖度仍然很高。
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蔬菜种子是进口最大的品类,进口额达2.4亿美元,占农作物种子总进口额的35.3%。
我国蔬菜产量占世界50%以上,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高毛利的“诱惑”下,国际种业公司将最好的产品全部铺到中国,但高端种子价格昂贵。
令人振奋的是,国内育种公司正在奋起直追,已取得多项突破。
就拿西兰花来说,目前大家经常食用的这种蔬菜,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其种子过去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但在中国育种人及众多国内官方育种机构多年努力下,目前,西兰花种子国产化率已提升到20%左右。育种人干方义一度靠抵押房产支撑研究,花费10年时间,才培育出了他的第一个西兰花种子,至今23年里的研究、推广资金投入,在三千万元以上。
胡萝卜种植面积全球第一
70万亩规模化基地90%种子是进口
胡萝卜原产中亚,有考证认为,其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早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1]。按此时间算,已近千年过去。
如今,中国是全球胡萝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占全球超过1/3[2]。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庄飞云介绍,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大概是600万亩,其中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基地面积大约在70万亩,这些基地用种严重依赖进口。庄飞云表示,70万亩规模化基地中,90%以上的面积是种植了国外杂交品种。
广东中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旭农业),就是一家主要种植胡萝卜的公司。
临近5月,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中旭胡萝卜种植基地上,忙碌了好几个月的工人们,开始进入本季胡萝卜采摘的收尾工作。
从地理位置上看,惠来县南濒临南海,有着长达82公里的海岸线,部分村镇疏松的沙质土壤为胡萝卜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2011年,中旭农业的董事长、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罗松涛率先来到惠来县,种起了胡萝卜。后来在当地政策支持下,胡萝卜逐渐发展成惠来县特色农产业,产品远销海外。每年的初春时节,郁郁葱葱的胡萝卜茎叶遍布田野,温湿的海风吹拂,工人们弯腰采摘的丰收场景成为靖海镇的一道风景目前,中旭农业在惠来县的靖海镇、仙庵镇、神泉镇和歧石镇拥有多个胡萝卜种植基地。据罗松涛透露,公司在南方地区合计种植胡萝卜4000多亩,此外,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也种植了将近1万亩,用的种子主要来自日本、法国。从事胡萝卜种植20余年,罗松涛并非没有尝试过种国产种子,但效益并不好。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作物用上了“中国种”,但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罗松涛的情况只是国内部分蔬菜种植的缩影。
中旭农业胡萝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泰国、阿联酋等国家,但只采用进口种。对此,罗松涛也很无奈,“没有国产的(种子可以)代替,可以说是没有。有的话也是一些种出来不好的,成品率低。”
蔬菜种子进口额不小
一年达2.4亿美元
小小的种子,埋进土里,它发芽结果,养育生命。放在市场,它牵动你我,关乎粮食安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117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6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产2.0%。[3]
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逐渐完善,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4]
蔬菜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称,2020年中国蔬菜总产量是74912.9万吨,同比增长3.9%。[5]整体来看,我国蔬菜种类多,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较高,种植面积超过总播种面积87%。[6]但部分食用量较大的蔬菜品种,例如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等蔬菜种子存在依赖进口的情形。[7]
蔬菜是我国种子进口额最高的农作物,2021年进口额达2.4亿美元,占农作物种子总进口额的35.3%。胡萝卜、菠菜、洋葱、高端品种番茄以及甜菜和黑麦草等种子的进口依赖度超90%。[8]
除了胡萝卜,西兰花种子同样“受限于人”。西兰花起源于地中海,有“蔬菜皇冠”的美誉,引入我国种植时间较短,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传到中国[9],上世纪80年代种植面积开始逐渐扩大,发展较快。当前,全国西兰花种植面积约140万亩[10],占全球种植面积的30%以上。
过去多年,市面上的西兰花种子几乎来源于日本坂田、泷井等公司,包括绿雄90、耐寒优秀、炎秀、喜鹊等品种,国外品种占有率达95%以上。[11]
中国在全球菠菜产业上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钱伟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菠菜种植面积1100多万亩,年生产总量28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92%,而排名第二的美国,不到2%。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钱伟 受访者供图
“1100多万亩种植面积中,700多万亩为国内常规菠菜品种、农家品种;300多万亩为杂交菠菜品种,种子的95%以上依赖国外进口,主要来自德国KWS、美国圣尼斯、日本坂田、荷兰瑞克斯旺等公司。”钱伟说道。
四川省盛琪蔬菜种子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盛琪向每经记者介绍,大多数种植户购买种子,并不在意进口还是国产,主要看收益,“客户主要看的是牌子,他认可这个品牌,觉得这个牌子种子好,就会一直买。”
罗松涛透露,进口种子与国产种子相比,亩产量相差1/3左右,“国产种子种出来品质不好,产量不高,商品性、商品化率低。”此外,进口种子种出来的胡萝卜,市场价格可以比国产的贵一倍。
这笔账也不难算。若采用国产种子,产量少1/3,价格再低一半,换算下来,国产胡萝卜种子的亩产收入,大概只有进口种子的1/6。
盛琪也以辣椒举例称,不同品种种子,在产量、品质上都会有很大差别,也导致最终蔬菜果实的售价不同、效益不同。“同样是螺丝椒,不同种子品种的产量、光泽度、直径都不一样。光是产量就有四五千斤、八九千斤、上万斤等不同差别。价格上,便宜的辣椒一斤卖一两块,贵的上十块。”
产量×售价,这导致不同种子间的收益差别,自然,种植户选择收益更大的。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蔬菜种子育种人员向每经记者表示,进口种子和国产种子在抗逆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以西兰花为例,台州农科院育种专家何道根介绍,国产种子与进口种子的差距体现在抗异常气候(雨水过多、气温过高)、抗病性等。
“其实,国产西兰花种亩产还要更高些,口感等也和进口种差不多,但西兰花喜冷凉气候,温度一高它就容易出现黄化,同时,我国面积比较大,气候差异大。”何道根介绍,国产品种抗逆性不佳,便影响了种子适应播种的面积,无法大面积推广,选择进口种子也是无奈之举。
进口种子有多贵?
一克种子十克金
良种掌握在别国手里,我们也就丧失了定价权。
在南方地区,罗松涛主要用日本坂田公司的“莎卡达316”胡萝卜种子,而在北方地区种的则是用日本藤井公司、法国KWS等公司的种子,“‘莎卡达316’比较贵,5.5分钱/粒,北方地区的种子是3分/粒左右。”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按照一亩用种量4万至4.5万粒计算,南方一亩地的种子成本在2200~2475元,而北方一亩地种子成本是1200~1350元。
罗松涛向每经记者介绍,进口种子与国产种子的价差非常大,国产种子价格不到1分/粒,价格相差3~5倍。但罗松涛却说,“虽然进口种子贵,投入多,但它的产出还是能成正比的。”
庄飞云也坦言,进口胡萝卜种子与国产的价差很大。进口胡萝卜种子,一亩成本普遍是800元,更好一点的,亩成本在1500~2000元之间;国产胡萝卜常规品种种子,亩成本普遍是几十元,稍贵一点则是100~200元。
除了胡萝卜,菠菜种子的进口依赖度也很高,价格相差也有4~5倍。
钱伟介绍,“一般来说,国内的常规种(可自留种)10~20元/公斤,杂交品种(不可自留种)40~50元/公斤,进口菠菜种子可达200多元/公斤,价格最高可相差4到5倍。”
钱伟还透露,一些海外种业公司会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来操控中国市场的进口种子价格,这种现象在菠菜种子上也存在。
说起“炒种”,西兰花育种人无法忘怀。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2017年,日本坂田培育的耐寒优秀品种,种子价格从上一年的0.06元/粒涨到0.2元,价格翻了近两倍,但市场上依然一粒难求。
如今,温州肇丰种苗有限公司的西兰花种子也打开了市场,但该公司负责人干方义,偶尔依然感到委屈,这来自多方面:例如价格依旧上不去,且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种植收成不好,客户的首要反应就是“国产种子不行”。
据干方义向每经记者介绍,目前,其已大面积推广的自主品牌的西兰花种子价格是0.05元/粒,低于进口产品价格。同时,新培育的品种,只能以向种植户发放补贴的形式进行市场推广,每亩地补贴5000元,“否则的话,他们(种植户)也不愿意帮我们去试种,除非在那个区域知名度起来了,他们才愿意。”
进口樱桃番茄的高端种子价格同样昂贵,其中,一家以色列种子公司培育的樱桃番茄品种更是达到一粒种子8元,一克4000元,是当下黄金价格的10倍。有业内人士调侃称,“一斤种子可以买一辆低配的法拉利”。当然,该品种在国内销量不大,“一年卖不了几公斤”。
“某个品种卖得很火,不够卖了,价格肯定会往上涨。”寿光佳鸿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术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种子价格变动,与产量有关,供求关系失衡,市场价格自然上涨。
国产种子“卡”哪了?
资源匮乏、育种人数少…
“同样是种子,你问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我也想知道。”盛琪有十余年销售种子的经验,但她依然很疑惑,“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出这么好的东西?”
盛琪的疑惑很多人都有,答案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白的,更无法在朝夕之间解决当下困境。
总结下来,优异种质资源匮乏、科研育种起步晚,研究机构、人数少,种子生产技术、产能不足,进口品种长期优势形成的市场垄断,是部分蔬菜种子遭遇“卡脖子”的原因。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简单而言,要想育种,首先要做基础研究,即尽可能地多收集遗传物质(种质资源),并识别高产、优质、高抗等基因,再利用这些优质基因开展育种工作。
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云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称,在缺乏基础种质资源的领域,光是基础研究这一项起步工作,往往就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此后还要选择、纯化、配组、筛选、审定、繁殖和推广。
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辣”闻名全国的种子企业,其总经理刘荣云在实验室观察育种情况 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像西兰花等本身就引进较晚的品种,育种家掌握的资源材料,也大多是从进口品种中分离而来的,类同性明显,多样性低,难以育成有突破性的品种。
国内胡萝卜杂交种选育起步晚,庄飞云介绍,我国胡萝卜种子研究最早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才30多年,而国外现有从事胡萝卜育种的企业多数达到百年以上。另外,胡萝卜的育种周期很长,“在技术好、运气好的情况下,一个相对好的胡萝卜品种的育种周期是15~20年。如果技术不好的话,或许要30年也不一定。”庄飞云说道。
与胡萝卜相比,西兰花传入我国较晚,兴起种植的时间也不过40来年,种子研究起步就更晚了。
干方义的育种起步于“一穷二白”,没有种质资源,育种又何从谈起。他介绍,从材料收集,到分离、研究育种,他的第一个西兰花种子培育出来花费了10年时间,奔波在全国各大种子交易会和各大基地田间,至今23年研究、推广资金投入在三千万元以上,期间由于资金周转,一度是以房产抵押的形式支撑研究。
“十年磨一剑,”这是刘荣云的感慨,“我们朝天椒2007年才开始做,当时资源都没有,从收集资源、分离纯化材料、创新资源,到我们的产品推出来,实际上到2017年才有影响力。”
刘荣云向每经记者介绍,在全国,湘研种业所研发的辣椒在杂交辣椒市场中占有率达10%,在湖南省高达30%以上,所依赖的是4轮层层筛选,高达99.9%的淘汰率,千里挑一。“从众多组合里,层层筛选出能够进入市场、有竞争力的品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种子市场取得一席,投入成本可见一斑。
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云在实验基地观察辣椒品种长势 受访者供图
钱伟也是国内少数从事菠菜遗传育种科研人员之一。2008年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事蔬菜分子育种研究。大学期间,他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习的经历让他坚定走上遗传育种研究之路。他表示,国内长期以来很少菠菜育种项目,近年来受国外杂交种子大量进口冲击,菠菜育种才逐步得到重视。
据庄飞云介绍,国内从事胡萝卜种子研究的机构少、力量薄弱,“国内就五六个团队在做,跟番茄、辣椒这些大宗蔬菜比起来差距很大。番茄种子,国内就有200多家机构在做研发。”据了解,过去20多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出了10来个自主胡萝卜杂交品种,“这已经不少了。”庄飞云强调。
钱伟还提到,菠菜杂交育种研究全国只有少数单位在做。菠菜研究、育种团队和人员都很少。
种子生产技术、产能、市场垄断等则是国产种子市场推广中容易遇到的障碍。
国内品种的制种技术研究也处于起步地位,种子企业大多规模不大,即使有好的品种,也面临着产能不足。干方义就透露,囿于种子生产基地规模有限,其公司当下的种子销售就“困在3000万元左右”,根据品种的市场接受度来看,其预计能接到的市场订单可以超过2亿元。
市场垄断则更好理解,进口品种由于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已形成稳固的产销推广网络,种子经销商为了保持经营稳定性,也不会轻易更换品种,有种子销售商就直言,不卖国产菠菜、西兰花等种子,“价格低,种植面积大,出事了很麻烦”。正如前文提及,干方义为了推广种子,只能“烧钱推广”。
国产蔬菜种子也在追
已有多项突破
1999年,干方义二十来岁,还是个年轻小伙,为了“争口气”,他一头扎进西兰花种子的研究,“当时西兰花都是进口种子,经销商说我们搞不出种子来,欺负我们,我就为了争这口气。”
2000年,中国《种子法》颁布,国内种子市场全面开放,巨大市场吸引来自美国、日本、瑞士、荷兰、以色列等国的种业巨头纷纷抢占中国市场。
自那时起,有心之人也看到了国内蔬菜种业的不足,启动追赶。回顾过去也可以发现,国内育种人通过努力,正一步步缩减着与进口品种的差距。
2003年,刚踏入而立之年的何道根,决定将育种研究方向由杂交早稻转向西兰花,促使这位台州农科院的育种专家作出改变的一大原因,同样是当时的西兰花种子受限。
200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也意识到,国产菠菜种子的缺位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也是从那时开始,从零启动菠菜育种的研究。
2011年,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第一代杂交菠菜种被研发出来。何道根的“台绿1号”西兰花也是在那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此后多年,何道根带领团队先后选育出了“台绿”1号、2号、3号、5号、6号等不同类型的西兰花新品种,其本人也被媒体报道称为“台绿”西兰花之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浙青系列”和“台绿系列”西兰花新品种达10余个,年推广面积近1万hm (15万亩)。
钱伟向记者介绍,他们团队在过去十多年间选育了“蔬菠”系列优良新品种30多个,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7项,蔬菠15号、21号、23号、26号等表现优良,开始替代国外进口品种,近5年推广面积100多万亩,有力支撑了我国菠菜品种国产化的进展。钱伟还称,蔬菠21号至26号是定位中高端市场。“我们有一些品种正慢慢地向国外的品种靠近。”
2018年5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决定开展马铃薯、西兰花、食用菌等11种特色作物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当年,作为西兰花种植、育种大省的浙江省,牵头组建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推进种源等核心技术攻关,攻关组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替代进口、引领全国、带动产业”的目标;到2022年,在我国西兰花主产区累计推广自主育成新品种80万亩以上,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
何道根也向每经记者透露,多年努力下,目前,西兰花国外种源长期垄断的局面有所改善,国产化率已提升到2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先后投入到西兰花研究的两位年轻人,二十年后相遇了。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开展联合测试测评,每年度都会评选出优秀品种。干方义和他的企业,也培育出“国王11”“西兰豹65”“熊猫1号”等西兰花品种,成为当前国内市场热销的国产品种。而何道根正是攻关组7位专家组成员之一。
“国产种子的销售刚刚起步,市场化推广也在推进,我相信未来5年可能会有变化,市场渗透率可能会有一个突破。”庄飞云表示。
从下游种植企业的感知来看,罗松涛也表示,虽然公司不用国产种子,但北方一些地区的农户有种国产种子,“我看他们种的(胡萝卜)有的也还算可以,(国产种子)应该说还是有进步的。”他很希望国家能加大支持力度,让科研人员尽快突破胡萝卜种子“卡脖子”的现状。
“种植我们可以,育种我们没本领,需要真正的科研人员(来做)”、“(育种)投入太大,一般的企业也承受不了。而且关键是得有那些人才。”罗松涛说。
能否超越与创新?
水稻都能搞好,一切皆有可能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全球种子市场中蔬菜种子的市场规模增速最快,到2030年相较于当前市场规模有望实现100%的增长。
我国蔬菜产量占世界50%以上[12],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高毛利的“诱惑”下,国际种业公司将最好的产品全部铺到中国,他们的研发节奏也在加快。
庄飞云介绍,进口的胡萝卜品种每年都在更新,“我们(国家)15~20年才培育出一个品种,人家3~5年还会更新一批品种。海外种业巨头还在继续往前冲。”而中国的研究刚起步,要把短板补齐,跟上他们的脚步,难度非常大。
刘荣云认为,民族种业要持续创新,“以前在国内做蔬菜种子,可能你不投入,拿来主义也行,但现在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法律意识的增强,包括一些政策的制定,现在种子经营企业要持续发展的话,必须要高投入,才能保证公司不断发展。”
“我们下一步工作是,将进口种子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到90%以下。”庄飞云认为,胡萝卜种子国产化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科研机构未来必须与企业联合,共同推动胡萝卜育种的商业化进程。
钱伟也告诉记者,后续,我国菠菜育种研究主要聚焦抗病、抗逆、优质等优良菠菜杂交品种选育。他提到,国家应加大菠菜杂交育种项目经费投入,重视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此外,菠菜品质育种也要列入育种目标,如低草酸、高叶酸等优质优良品种选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建议,加强蔬菜育种科研机构与合作社等蔬菜种植主体、蔬菜加工企业等的合作,让科研人员了解市场需求,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同时国家也应当出台更多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下沉到田间地头,为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增添科技动力。[6]
“如果一直跟跑,我们可能就没机会了,我们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在育种技术上进行超前研究创新,调整育种目标。比如商品性这块,我们选育了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油绿色菠菜品种,市场反映良好。”钱伟说道。
数据显示,我国蔬菜总产值在2万亿元以上[13],按照种子占产值2%~3%计算,蔬菜种业空间应该在400亿元以上。考虑到蔬菜种子大多需要2~3级批发,价格上涨1倍以上,育种企业的销售总额为150亿~200亿元。
但现实的背景是,从整体来看,我国蔬菜种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的行业格局依然没有改变。
据了解,目前,国内蔬菜种业代表性企业主要是先正达(2016年中化集团收购)、隆平高科,其余例如登海种业、荃银高科等种业公司虽有蔬菜种业业务,但规模较小。
刘荣云向每经记者表示,从实际出发,规模较小的企业,在研发育种上,可以选择一个点,或是比较蓝海的市场先行取得突破,“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一个公司很多作物都很强不太现实。未来的种子公司,我相信都是专业化种子公司,就是这家公司聚焦辣椒,另外一家聚焦于番茄,或者是聚焦茄子等等。”
种业国产化任重道远。但庆幸的是,中国也已经开始更重视蔬菜种子安全。尽管自己无力搞育种技术研发,但罗松涛对胡萝卜种子的国产化率提升很有信心。“咱们水稻育种不就做得很好?玉米育种以前中国也不行,都是用美国的种子,现在中国玉米种子也很OK了。没有攻不破的难题,看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怎么去引导。”
记者手记 | 突破种业“卡脖子”,不能仅靠育种单位
无论是主粮还是蔬菜、家禽畜牧,在良种问题上,我们国家多少都存在些“卡脖子”情形,其中最直接原因是起步晚。但“起步晚”又是最容易解决的——只要意识到问题所在,发愤图强,总能迎头赶上,正如一采访对象的直白说法“我们水稻都行,其他种子没理由做不出。”
不过,“起步晚”也带来了其他问题,例如种质资源收集的难度、市场开发的难度等都在加大。这也说明,推动种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种业在“卡脖子”上的突破,并不能仅靠育种单位,还要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甚至种子经销商、种植户等共同参与。
采访中,笔者对种子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脱节也有所耳闻。研发人员不懂推广,企业不愿意长期大量投入研发,销售商不敢轻易更换主推品种,研发与生产脱离,生产与销售脱离,上下游之间难以形成良性闭环,良种无法发挥真正价值。
实际上,在种子行业,“育繁推一体化”说了很多年,但目前听到的更多声音,主要还是来自企业宣传自己通过内部改革,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但笔者认为,“育繁推一体化”应当是基于行业内的一体化,要实现“双向驱动”,即研究向下、企业向上,如此,才能健全“一体化”,让良种“到地里去”,让中国种业“壮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