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贯穿多种知识,建立知识模型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输入开始变得碎片化。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连起来,把知识贯穿起来说的简单就是建立思考的模型,并且把碎片的信息和知识放进去,这篇文章将从知识贯穿的好处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讲述。

01 把知识贯穿的好处

提升学习的效率,因为掌握了思考模型,你可以用一个模型快速学习不同的领域,同时你的视角也比别人多。

提升解决问题的精准度,因为你知道一个问题处在一个模型的什么位置,更简单的知道前因后果,找规律更快速。

提升沟通的效率,你可以用不同的办法来解释一件事,在你这可能十件事是一件事,也可能一件事是十件事。

逐渐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知识慢慢都有一个脉络,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变得理性,因为规律就在那里,仿佛开始有了预言的能力,不再被各种暂时的信息而左右。

战略的定力,也就如此获得了。

但这个事情过于复杂,需要不断的训练。

比我厉害的人很多,我来举几个例子。

02 总结好用的模型,并与现实链接

建设一个思考模型,要时刻记住:思考模型一样,但到了现实生活中,可能他们的展现和执行要点,都不同

所以这也就是思考模型有用的地方,那些看着不同的表相,可能逻辑都一样。但看着相同的东西,可能运行逻辑都不同

比如特斯拉的电车和保时捷的电车,看着都是电车,但商业逻辑和产品想象力与增长内核是完全不同的。但你看原来那么多诺基亚不同彩壳的手机,内部可能都是一个逻辑。

举个我做顾问的例子~

顺风车和二手市场其实都属于交易匹配类的商业模型

他们都是依靠技术和平台能力,把已经存在的,用户手中的闲置变成产能,从而释放了产能红利,又通过交易匹配和对接用户的流量,这样做到了更低成本的运作,形成商业的闭环。大概是这样的模型

但他们在现实里是完全不同的运营重点:

比如,因为出行的车虽然不一样,但完成用户目标需求几乎是差不多的,所以要从A到B,那么只要把车主在供给侧运营好,平台做好匹配,右边的乘客自然可以得到更便宜的出行工具,所以顺风车的生意要看供给侧的运营能力和平台的匹配效率,只要有好的供给,乘客自然来,所以自然是把司机服务好,让他们赚到钱很关键。

但二手也是如此,不过就要痛苦一点,因为二手商品不标准,所以你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价策略,你就很难讲卖手机,卖玩具,卖衣服定价是不是合理,那交易效率就低。那怎么办?

那就想办法提升交易效率,比如提供手机鉴定服务来进行平台定价建议,比如一开始只做标品的品类而不做长尾的等等。

但顺风车因为交易场景是需要司乘双方在幽闭空间的长期共行,所以整体的安全监控就很重要,而二手平台交易是不同见面的,甚至买家都不知道自己是买的哪个卖家的,所以平台做好选品的安全性就好了。

但商业效果又不一样,因为出行大家默认是平台可以抽成的,但二手交易因为和C2C很像,大家已经默认C2C电商平台不赚钱了,所以二手收中间费用就很困难,只能靠增值服务赚钱…

所以相同的思考模型,却是不同的运营展现。

同样这个简单的模型还可以做很多事。

比如管理,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Leader,那么你的团队成员提供的能力就像平台的供给,而需求方就是消费方,而你的管理方式就是平台。

所以你能否用较高的效率把各种需求匹配给合适的队员供给?你就可以开始思考,我队员供给是标品嘛?需求是标品嘛?我是用什么工具进行匹配的?是口头还是文档?是线上还是线下?效率如何?我的成员是不是要按照需求种类分组?如何合并同类项效率更高?等等等等…

如果你谈恋爱,你是个棒小伙子,你有很多能力,而这些能力就是你的供给,而消费的就是女孩们,你和他们的联系软件就是IM,你就可以思考:

我的能力都能创造什么价值?如何能够显性化我的能力匹配到合适我的人?我如何能认识更多的女孩找到合适我的人,运营消费侧流量?在从供给能力运营到匹配消费的过程里,我该注意什么可以提升匹配效率?

比如是着装帅气,还是念着诗歌点餐,或者平时多锻炼肌肉….

如果你也喜欢写文章,你的文章就是左侧的供给,右侧就是读者,而你提供文章的平台(比如微博或微信)就是链接的关键,那么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读者,就可以问自己问题:

我如何提升我文章的价值和确定性,降低读者的选择成本?我如何通过流量运营找到更多的读者?我读者的画像是什么样?哪类人?他们在哪里?等等等等。。。

如果你找工作,同样,你的能力就是供给,而消费者就是公司,那平台就是各种招聘网站和你的人脉,同样你就可以开始分析在整个的运作过程里,什么是效率低下的部分,什么是你该抓住的…

总之一个模型,是可以被运用到很多不同的领域里,无论是商业还是生活,其实道理和方法都相通。

比如写剧本和做设计是不是一件事?

很有可能,因为好剧本的故事都有三个特点:陷入困境令人感同身受的主角,令人惊奇的元素,令人感到真实的反讽性。

好设计差不多:一个用户痛点的满足,令人有感觉的外表,令人印象深刻和真诚的品牌感。

就好像之前提到的我经常用到的商业设计模型

左侧是用户场景,右侧是商业逻辑,两边很好的形成循环,就是从逻辑到人性的翻译,这个模型也可以用到很多地方。

比如,你和朋友的友谊,往往都是出自于利益的交换(相处的来也是一种交换,你们用相处时间换取快乐),之后因为不断交换产生感情,让你们可以产生更多的利益交换,但如果你们谁总是破坏利益的交换,感情也就慢慢破裂,所以好友谊,好爱情,都是不断运营出来的,如果肆意妄为,那都有破裂的那一天。

政治外交也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国家之间的感情更像是一种利益的解释系统,那些绝对谁好,绝对谁坏,都像是幼儿园吵架的理解。

从逻辑到情感,是世界的真相,人们是不应该被情感绑架的,但同样也不应该纯被利益驱使,人就是这样一种中间取得平衡的动物。

商业可以用到这个模型,和人相处也可以,管理团队也可以,甚至学习也可以:

举个学习的例子:

学习任何技能,都有规律,取决于:我们接受训练的勤劳程度,我们提升肉体和思维的效率,我们从外面接受反馈的理解程度。

也就是这个小闭环,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规律来设计我们提升的学习计划,但人不是机器,我们的注意力会消耗,我们会因为挫折而坚持不下去,我们会累等等,所以我们就需要在人性方面给自己设计奖励系统,设计以人为本的学习计划,而不是像西绪福斯那样,不断的推石头…

再举个例子:

我写文章真的很烂,总想讲道理,但可读性太差,所以看,我在这个双环里,就缺乏人性这一块的思考,我会改的!

这个从逻辑到人性的翻译模型,是我在设计的时候经常用到的。

总之,我们每总结出一个知识模型,就都可以把这个规律尝试去找更多的领域套入,来验证。

慢慢的,你看待一个问题,就会找到特别遥远的现象来解释眼前的问题,这样,你就可以找到在眼前这个问题里理解不了的事情,换一个角度,重新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我认为佛学和虚拟世界的创造,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但这个话题适合酒桌聊。

模型很多,我就举这两个例子。

如果你听过我的演讲,会在ppt里看见更多,而那些模型也在不断的合并同类项。

03 把知识串联起来的办法

读书做事记笔记,不断的画知识的逻辑模型,然后合并同类项。

看各种领域的知识,寻找他们的共同点,不仅仅满足于表象。

不断的把各种问题,放到你的逻辑里去验证,如果有知识是逻辑解释不了的,你就需要升级你的逻辑。

不断的应用你的逻辑,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提出问题,去历练你的思维方式。

把以上形成习惯,让生活时刻走心,慢慢你可以拥有超能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知识  知识词条  贯穿  贯穿词条  模型  模型词条  多种  多种词条  建立  建立词条  
热点

 数字音乐迈向产业互联网

所谓消费互联网的音乐,主要是针对ToC市场,靠卖版权卖音乐的方式挣钱;所谓产业互联网的音乐,主要则是针对ToB市场,通过B端音乐版权交易挣钱。美国作家大卫·伊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