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产品思维:推翻压在单身狗头上的两座大山!!

买买买!双十一已经成为了全民狂欢购物的日子,甚至已经改写中国的消费生态。但是在剁手的同时,可千万不要忘了自己单身狗的身份。[允悲][允悲][允悲]本文作者本着解决自己人生大事的目的,用产品思维,对压在单身狗头上的两座大山发起了挑战。

又是一年双十一。虽然现在的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逐渐变成了购物节,到处充满了狂欢的气息,但也难免会有一群跟我一样的单身狗在这一天黯然神伤。

痛定思痛,为了尽快结束二十多年的单身生涯,我深入剖析了自己迟迟不能脱单的原因,并构思出一个初级版本的解决方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部分:两座大山

首先来说一下造成我们脱单困难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挡在我们脱单道路上的两座大山:一是接触异性的机会少,二是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流。

这两个原因看上去好像两句废话,但简单地将它们看作是废话并不是我们解决问题应该有的态度。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原因背后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所以,接下来我们先一起看一下隐藏在这两句“废话”背后的问题。

第一座大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接触异性是我们脱单道路上的第一步。但绝大多数的资深单身人士都比较内向,朋友圈子小,很少能够接触到异性,更不必说两人能够“互为心动”的异性了。

不过人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伟大探索道路上,也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果,比如:长辈安排的相亲,以及陌陌、探探、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等基于互联网的陌生人交友软件。

虽然这些发明看上去确实帮助我们提高了接触异性的机会,尤其是陌陌这些陌生人交友软件,交友门槛极低,很容易就可以交到异性朋友,但结果是它们并没有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单身的问题,这背后的问题才是我们跨越第一座大山的关键所在。

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做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现实情况要比这个模型糟糕得多):陌陌这类的交友软件上,不存在任何为经营灰产而注册的用户、注册用户中至少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等比例的与“我”能够“互为心动”异性

在这一模型下,我们能够脱单的概率有多大呢?文艺一点说就是:我只想“取一瓢饮”,但你给了我“弱水三千”,我必须从这“三千”中「偶遇」到属于我的那“一瓢”。翻译成人话就是:跟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个单身异性,你能够对Ta心动并且Ta也对你心动的概率差不多。

这样的匹配效率显然无法完成我们的需求,更何况陌陌这一类“荷尔蒙驱动”的陌生人社交软件并没有将“助人脱单”作为产品的核心需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类软件还会进一步降低我们匹配成功的概率。

通过上面这些分析,我们的目标诉求变得越来越清晰——提高“有效的”异性接触机会,而不是简单盲目地去大范围接触异性

为了提高“有效的”异性接触机会,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一个与我们的性格特点、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婚恋观等都比较相似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去接触异性,才会真正提高“有效的”异性接触机会,从而增加匹配成功的概率。

但这又似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都不一样,到哪里才能找到这样针对每个人都是高度定制化的异性群体呢?其实很简单,我会在本文的后半部分详细介绍这个群体,下面我们还是继续分析我们的“大山”。

第二座大山

第二座大山,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流。这看上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情商问题,只要情商够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的确如此,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恋爱”需要雨露均沾,即使有些同学确实不知道怎样跟异性交流,三句话就能把天聊死,我们也希望帮他们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恋爱的美好。

所以按照惯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一下隐藏在这句“废话”背后的问题,然后为这些“直男”、“直女”们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交流上的障碍是由每个人对语言的理解方式不同造成的。虽然我们已经给语言进行了标准化,每一句话都有它固定的含义,但是人们在理解一句话的时候,不光会考虑它本身的含义,还会综合当时对话的语境、说话人的语气等因素去解析这句话,以此完成对这句话完整的理解。

而每个人由于性格、语言习惯等不同,对语境、语气的理解就会有所偏差,正是这种偏差造成了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不同的理解。

情商高的人,拥有较强的共情能力,能够感受到对方对语言的理解方式,可以将语言按照对方能够正确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因而可以交流顺畅。

而共情能力较弱的人,只会按照自己对语言的理解方式进行表达,而如果听者也只会按照自己对语言的理解方式去解析对方的话,就很容易出现“言不达意”的情况,交流困难,甚至产生误会。

从群体的角度看,男生和女生的性格、语言习惯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语言的理解方式会存在明显的偏差(男生会更注重语言本身的含义,女生则受对话语境、语气的影响较大)。正是由于这一偏差的存在,才使得一些共情能力较弱的同学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频频碰壁。

至此,我们跨越第二座大山的目标诉求也渐渐清晰了——消除男生和女生之间对语言理解方式的偏差。

这看起来似乎并不容易,因为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很难通过后天的练习来提高。不过,本文的后半部分会从另外一个维度来提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

分析完了“两座大山”,我们正式进入本文的“后半部分”。我将在下文中给出针对这“两座大山”的解决方案,不过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我给出的解决方案会具有明显的“互联网特色”(需要开发一款微信小程序作为解决方案的载体),希望大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当然,大家也可以从其中提取“中心思想”,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推倒第一座大山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找到一个与我们的性格特点、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婚恋观等都比较相似的群体,提高“有效的”异性接触机会。

其实这样的群体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察觉到——每个人自己的朋友圈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长期交往活动的筛选、积淀,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在无形中围绕自己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等因素形成的,所以在这样的群体中寻找“互为心动”的异性效率是最高的。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你的朋友群体中有与你“互为心动”的那个Ta的话,你早就脱单了;但如果你现在还是单身,又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很简单——“样本容量”太小。假设一般人有20个关系不错的好友,那么其中会有6-10人为异性,而这些异性中,单身的一般会有3-5人(注:本文主要针对18-26岁的人群,单身率以此人群计算)。而要从这3-5人里找到“互为心动”的Ta,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才能快速扩大“样本容量”呢?我的方案是通过“朋友的朋友”来扩大“样本容量”,接下来我还是通过数据模型的方式来进行解释。

我们依然假设每个人有20个关系不错的好友,那如果我们的“样本范围”从朋友扩展到朋友的朋友,我们的“样本容量”就由20人变成了400人,去掉其中重复的好友关系,保守估计会有300个不同的人。其中异性会有100-150人,单身的也会有50-75人。

虽然“朋友的朋友”与直接好友相比跟我们的契合度会稍微低一些,但他们依然是我们非常优质的“相亲对象”,而且在50-75个优质样本中,遇到“互为心动”的Ta的概率已经非常高了。

以上是理论推演,下面我们再聊聊如何用一款微信小程序来具体实现上面的方案。

要想使用好友关系链,微信是一个躲不过去的话题。我们用微信与好友交流、在朋友圈与好友互动,我们的微信好友也在用微信与他们的好友交流、在朋友圈与他们的好友互动。

就这样,所有微信用户的好友关系都沉淀了下来,而所有用户的好友关系又在纵横交错间织就了一张用户关系网,每一个微信用户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

也正是微信沉淀下来的这个用户关系网,为我们利用微信这个载体来扩大“样本容量”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作为这张网中的一个节点,只要我们发动下一级节点(我们的微信好友)向他们的下一级节点(他们的微信好友)发布我们的征友诉求,我们的“样本容量”就会以我们自己为中心向外围扩展——从之前的3-5人一下子扩展到了50-75人。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扩大“样本容量”的方法,但现在还有一个小问题。不管我们与好友之间的关系有多好,让好友帮忙向他们的好友发布我们的“征友启事”看上去都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甚至有很多用户对这种行为本身就很抵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翻译成互联网行业的术语就是要“降低参与门槛,增加互动趣味”——让好友乐意发、方便发,让好友的好友乐意参与互动、方便参与互动。

不过幸运的是,现在互联网上一个又一个的现象级刷屏活动告诉我们,要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并不是不可能的,并且这些前辈们的实践也为我们如何“降低参与门槛,增加互动趣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为了优雅地扩大“样本容量”,我们需要利用微信小程序来策划一个充满趣味的朋友圈分享活动,将原本尴尬的“相亲交友”包装成一个有趣的游戏,以此达到“好友乐意发、好友的好友乐意参与互动”的目的,然后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将这些互动关系都通过微信小程序沉淀下来,这样就实现了“样本容量”的扩展。

有了这些样本容量,我们再通过一些后续的活动和运营盘活这些用户关系,以此进一步挖掘能够“互为心动”的异性,告别单身生涯。

推倒第二座大山

到这里,我们已经成功推到了第一座大山,来到了第二座大山面前。其实,在我们确定了我们的征友诉求,准备用语言将其描述出来的时候,第二座大山就开始出现,并且会贯穿始终。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分析出第二座大山是由男生和女生之间对语言理解方式的偏差导致的。说得通俗(并且极端一点),这就好比是一个不懂中文的英国人跟一个不懂英文的中国人进行对话,每个人都清晰明确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了,也都听到了对方所说的话,但就是无法正确理解对方。

借鉴人们在解决不同语种之间的障碍时采用的解决方案,我们推到第二座大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男生和女生两者之间加入一个中介,这个中介会将我们表达出来的语言转化为异性容易理解的语言之后再传达给对方,从而消除男生女生对语言理解的偏差。

在我们推倒第一座大山、扩展“样本容量”的过程中,中介的角色自然是需要我们的微信小程序来承担。

不过,要将我们的小程序做成Google翻译那样的肯定不现实,而且在产品形态上也不够优雅,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为优雅(取巧)的方案来为我们的小程序实现“中介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我们推倒第一座大山(扩展“样本容量”)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向对方表达过多的信息,一般只需要向对方传达个人的基本情况、征友诉求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结构化是比较强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对这些内容的常见描述进行分类、归并、简化,形成一套话术体系。

然后我们再根据异性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方式进行话术优化,并将它们作为我们描述个人基本情况、征友诉求时的选项。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直接选择相应的选项,省去了自己组织语言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些选项是经过优化的,与我们自己组织的语言相比,它们更容易被异性正确理解。这样,我们的小程序就在无形之中实现了“中介功能”。

刚刚我们介绍的仅仅是在特定场景下的一种解决方案,要想彻底推倒第二座大山,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像学习外语一样,学习对方对语言的理解方式。这一思路看起来特别清奇,但翻译成人话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磨合、默契。

我们在跟别人磨合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学习”别人的行为习惯、语言特点,当我们“学习”达到了一定程度,也就与这个人达成了默契。只不过“磨合”一般都是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共情能力较强的人跟别人磨合的就快,共情能力较弱的人跟别人磨合的就慢。

不过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磨合”其实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刻意地去“学习”对方对语言的理解方式,用“智商”补“情商”,尽快与对方达成默契。

推倒“两座大山”之后,我们的脱单大业就完成百分之五十了。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这其中的百分之三十是与个人的情商、“恋爱能力”相关的(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我们暂时按下不表,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聊),其余的百分之二十就完全属于“缘分”的范畴,需要交给上天来决定了。

后记

这篇文章的主体思想来源于我对“基于熟人关系的陌生人社交”的畅想。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异性朋友非常少,在看到别人出双入对时只能是满心艳羡,为了尽快摆脱单身,我试用过陌陌、探探这一类陌生人交友软件。

但后来发现,这些软件的注册用户中,专门从事灰色产业的占了相当一部分,另外一些真正为交友而来的用户,也因为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鲜有共同话题,无法满足我的交友需求,所以对这类传统的陌生人交友软件渐渐失望。

有一次我在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突然想到,如果我们通过微信的好友关系链去与朋友的朋友进行社交会怎样呢?每个人的好友圈子都是经过长期的交往活动沉淀下来的,在这个圈子中的每一个人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甚至性格方面都是非常相似的。

我与“我朋友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好友——我的朋友,虽然我们两个互不认识,但却在同一个好友圈子中,所以我认为与这样的陌生人进行社交会比与陌陌上的陌生人进行社交有趣得多。

从那时起,“基于熟人关系的陌生人社交”这一想法在我的脑海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一直都想探索、尝试这样的社交关系会带来怎样有趣的“化学反应”,但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产品形态作为它的载体。

直到今年大学毕业后,母亲大人催我脱单的意志日益强烈。因而我准备做一款产品帮助我完成脱单大业,正好“基于熟人关系的陌生人社交”这一想法跟“脱单”场景天然契合,所以就有了文章中提到的小程序产品的构想。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所构想的小程序产品中的两个点,但由于我个人文字能力的欠缺,文章结构不够清晰,行文也有些拖沓,还请读者见谅。

另外,我深知从现在的初级产品构想,到最后产品成型,还需要走过漫长而坎坷的道路。不过,不管这款产品最终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帮我实现脱单,我都认为这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山  大山词条  狗头  狗头词条  推翻  推翻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单身  单身词条  
热点

 SaaS在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

SaaS不是所谓的什么“潮流”,它是某种能够长久稳定驻扎,长期存在的事实。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软件业已经实现了面向云端的转型,而SaaS也从别人眼中的“奇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