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陌生人社交产品的3个组成部分:筛子、信息、人(二)

本文以“soul”app为依托,分析了陌生人社交产品的3个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了梳理总结,与大家分享。

文章的文字不多,是尽量精简的结果,信息量是巨大的。

社交产品由以下3部分组成:

筛子:筛选推荐策略(用户自己也有筛选过程)

信息:不太好概括(会很系统的列出)

人:对用户的一些分类研究

上一篇说到了筛子。这一篇说“信息”和“人”。

一、信息

信息大致包括:释放、传递、接收。

下图为较详细的描述:

4个节点的颜色不同,代表着4个信息的不同。下面对信息进行拆解:

1. 信息载体

分为:

图片

声音

文字

视频等

这个没有多说的必要。

2. 信息时间

分为:

即时

非即时

这个也没有多说的必要。

3. 信息交互

分为:

信息的释放过程

信息的接收过程

释放:由于不善表达、欺骗、只展示自己的一面、无语调表情等等原因,造成释放出来的信息与自己本身真正的信息是不一致的。这属于信息释放方的问题(无语调表情是文字的弊端)。

接收:由于个人错误的认知、偏见等造成的对看到的信息进行放大或缩小型误解、曲解。这属于信息接收方的问题。

由于双方各自的这些问题,导致信息接收方理解到的意思与信息释放方真实全面的意思是不一致的。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尤其是两个陌生人之间,更容易发生。

4. 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是指信息所指代的东西都有哪些,或说用户发动态、聊天等都是在表达些什么: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情绪、想法、照片、美图、段子、爱好等等

抽象一下:外貌、身材、品味、能力、性格、品性、财富等等

再抽象一下:生存能力、繁育能力

男女双方都会考虑对方的生存能力大小以及繁育孩子的能力大小。双方考察的点不太一样,但都是在考察这两方面(ps:这种抽象路径是基于两个想谈正常恋爱的人进行的抽象,如果两人有其他目的,则抽象的路径是满足那个目的需要的条件)。

信息除了这四点,应该没什么其他属性了吧?欢迎指正补充。

信息的这4个属性不只使用于陌生人社交,只要涉及交流,都有这4个属性。比如:招聘过程、以及你看这篇文章的过程)

二、人

1. 对人的分类角度有很多

性别(以及恋爱取向)、年龄段、地理位置、兴趣爱好、恋爱观、人格特质、外貌等等

陌生人社交属于去中心化的,一对一的交往。此时,我觉得最核心的分类角度首先是双方的综合条件要对等,综合条件分内在和外在,好坏主要是客观上的,但也包含主观喜好。总之,双方看得上对方,认为交流过程是有必要的。

2. 同性之间的交流

往往是两个比较中心化(两人有优质信息)时才会持续交流;如果双方一高一低,通常可持续的交流是低者付费式的交流;对于两个无基本可交流的信息的同性(占人口的绝大部分)来说,并不会持续互动,只有异性之间的联结需求,是可能的促使交流的动力。

(线下同性交流是因为双方有利益关系,当一个人换了学校或单位,和当初的“朋友”持续交流的有几个?且其中不是因为利益而交流的又有几个?线上随便的两个陌生人之间有利益关系吗?)

3. 对用户按条件、性别分类

对图的几点说明:

红线左右是异性

3者之间并无质变的地方(因此故意设置每一块里面都是颜色由浅及深)

3类人到底几几开并没有精准的数字,大致是越来越少

真实生活里可能更像纺锤形而不是三角形

彩色的点代表一个个的个体

4. 对图里信息的一些分析

(1)加上性别,分为6类人。对这6类人的分析,大家可尝试自己进行(太多了写不完)。

(2)我仅对soul里的系统推荐机制说说自己当前的看法(主要是对它们的效果的怀疑):

a.靠用户注册时做的选择题进行的匹配:

人与人到底是同类相吸还是异类相吸呢?有明显的极端化特质的人是极少数吧,大部分人是中性的。

验证这套匹配算法的一个方式是:让大量的情侣都做做这套选择题,看看有多少情侣之间是符合这个机制的。另一个方式是:把这个机制的一些参数变一下,看看之后人们的互动数据有怎样的变化。

我觉得这套机制不如这样改:按做题的量多少来匹配。做的少的人可能包含两类,做的很多的人应该包含一类。

以上不一定对,一切需要数据验证。

b.按用户选择的兴趣标签来推荐:

这种匹配方式是在中心化的产品中较为成功的:今日头条、抖音、知乎动态推荐等等。

在去中心化的产品中效果会好吗?

看本节开头的那张图:对左边的红点(假如他是男性)进行研究,假使他和b点的都喜欢蓝色这个领域,他会对b产生兴趣吗?我觉得挺难的。

中心化产品里的这种推荐算法之所以特别成功,是因为给红点这个人推荐的不是b,而是a。而且,这里很可能不是推荐的b,是c、d、e、f…。即便推荐的是a,a会喜欢你吗?

我们喜欢某一领域的内容,是喜欢这个领域里的优质内容,当内容不优质时,无论哪个领域都不会喜欢。

这是我认为这种推荐方式不会十分成功的原因。

当然,有比没有应该好一些,至于能好多少,同样需要对比前后数据。

最后,我认为此类产品应该属于工具型产品,应满足且尽快满足用户的需求。

至此,陌生人社交产品的3个组成要素都说完了,希望有对陌生人社交(以及其他很多领域,毕竟文章很底层)感兴趣的人产生了有效的帮助,最大的帮助希望是给大家之后的深入思考提供了有价值的入口,而不仅仅只停留于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筛子  筛子词条  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词条  社交  社交词条  陌生人  陌生人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