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社交媒体上一句“hello”就能体现“大智慧”?熟悉社交软件上的黑话内涵,再辅以巧妙得体的回答,包你立马拿下男神(女神)。(拿不下,不能怪我,要认真自我反省!)
不能做社交的软件,既无法获得资本的青睐,也无法获得广大空虚寂寞年轻人们的喜爱。
试问:哪一位稍有些阅历的当代都市青年,手机上没有两三样社交软件呢?
每一个初涉社交软件的当代青年,都会被上头数量庞大、花样繁复的人群所震惊。
原来在自己的社区、公司、出租屋旁边,就隐藏着上万名渴求配偶的同类。
翻开上头的照片,每一个青年人都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找到茫茫人海中独一无二的那一个伴侣,攀上人生巅峰,过上王子公主一样的幸福生活。
开头往往是惊喜。
每一个在现实中桃花寥寥,甚少艳遇的青年人,都会在社交软件上迎来一段短暂的春天。有形形色色的人与你匹配聊天,一个接一个,一天能心动十回,真命天子比前半辈子遇到的加起来还多。
现实往往残酷。
每一个青年人稍有阅历后,就会发现,社交软件上的十个真命天子里头,五个是假照片,六个在卖保险,七个怀揣着一夜风流的念头,八个聊不上两句便无疾而终。
为何会无疾而终?
每一位社交阅历丰富的青年人,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黑话。
一两句社交黑话,短短数字,就能把对方的意图曝光得一清二楚。
同样,如果熟悉社交软件上的黑话内涵,辅以巧妙得体的回答,便能有效拓展对话长度。虽然这也没什么太大用处就是了。
“hello。”
常见的开场白。主要用于开启对话。
看着一无所知的对方,用一句英文的“hello”开场,既能显示自己的淡然,也能或多或少地掩饰内心的紧张。
如果用“hey”或“hi”开场,那就显得未免轻佻;如果用“你好”开场,又有些过于老派慎重。用“hello”正好,既不显得过分轻浮,又不显得过分保守,是一句上了十级保险的开场用语。
注意,如果开场白过于隆重,譬如:“很高兴认识你”,那在社交软件上,基本上可以跟“我喜欢你”一类的表白划等号了。
社交软件上可不能轻易比对方先表白。这是一场硬仗,谁先表白,谁就输了。
“你找什么?”
经典问句之一,主要用于询问对方来意。
当然,大多人都是抱着骑驴找马、广撒网广收获的心态而来。虽然彼此心知肚明,但总不好说得太过。
万一吓到对方怎么办?万一对方就是传说中那个独一无二的真命天子呢?
哪怕真是抱着一夜风流、露水夫妻、闲来无事挑逗挑逗、家里那位实在太闷了想偶尔来回红杏出墙的心态,也千万不要表露出来,一定要摆出正人君子的作派。
不过,也不能直接奔着终点坦白:“我来找交往对象”,很大可能,会把对方吓跑。
蜻蜓点水般的一句:“看缘分”,就可以很好化解紧张,同时为未来舒展开一大片可能性。
对方也会坦然一笑:“哦,原来跟我是一样的。”
都是成年人了,彼此给个台阶下,不要将对方逼到墙角。
“你在干嘛?”
常见问候之一,约等于“你吃了吗?”一类的寒暄。
大多人问起“你吃了吗”,其实并不关心你是否真的吃了,就算回答“我没有吃”,对方也多半不会邀请你共进晚餐。
同理,社交软件上的一句“你在干嘛”,也不是真心想要询问你的动态。大多情况下,只是处于无话可说的尴尬中,一句不咸不淡的寒暄罢了。
如果诚实地向对方报告动态,就好比听见“你吃了吗”的问候以后,实诚地回答:“吃了,吃的鱼香肉丝盖饭,还配了一碟烫青菜”一样,话没错,但总让人觉得像个傻缺。
没人想听到这种回应,没有人。
聪明的人,此刻都该打个太极,说一句回了跟没回一样的话:“我正在跟你聊天呀”。
“你一个人住吗?”高危问句之一,话已至此,说明对方兴头来了。
哪怕抱着露水夫妻的心态,说明,此刻对你是有意思的。
不过,虽然对方对你有点意思,甚至有些想趁着夜色与酒性赴约,但碍于贫穷,和三四个室友同挤一套出租屋的体验欠佳,所以询问一番你的居住状况。
如回答“是的”,那么,今晚的浪漫多半就有着落了。
如回答“不是”,那这花前月下多半要泡汤。
一个贫穷的他,并不想跟一个同样贫穷的你共叙衷肠,谁也不想在战斗正酣时,突然听到对面敲墙叫骂:“你们声音能不能稍微小点!”
哪怕出门开房,最后也会为房费如何分摊而撕破脸皮,毫无浪漫可言。
“你住哪里?”
同“你一个人住吗?”,常见的寒暄问候之一。
询问这句话的人,往往抱着两样目的:
一是为着判断地段的繁华程度而来。
毕竟,在国贸、望京、三里屯居住的人,哪怕有同租室友,也远远胜过在昌平、大兴、门头沟独住大两居的人。派对之后还能顺带来场酣畅淋漓的战斗,一整天的娱乐便齐活了。
二是为了判断约会的方便程度而来。
花前月下虽好,但生活便利也极其重要。特别是对年近30的青年人们,出趟远门,身子骨都被折腾垮了一半,哪还有热血沸腾的兴致?
能跨越半个北京城去见一个人,那得是过命的交情才行。社交软件哪里配?
“哈哈。”
常见的结束语。“哈哈”两字一出,说明双方对话基本可以结束了。
与“呵呵”不同,“呵呵”二字包含着轻蔑与不屑,是一种态度较为不友好的结束方式,对方必然是说了什么错话,才会给自己招来“呵呵”二字。
事后一般以拉黑删人处理。
“哈哈”则是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终结话题。双方都没犯什么错,可能只是性格不合、时间不合、地点不合,才选择结束对话,没有什么不可原谅的东西。
说不定哪天你觉得空虚寂寞难耐了,又会翻出来再聊上两句的。
“加微信吧。”
能聊到加微信这一地步的,恭喜你们已经进入社交的第二阶段了。
但是,这不一定就意味着皆大欢喜的结局,也许加了微信的三五天后,对方就开始满腔热情地给你推销起了彩票、保险、p2p和老家手工炒制的茶叶。
加微信后,往往开始是一段安静——正在翻看彼此的朋友圈。若彼此看不顺眼,那么接下来就是:
“你已添加了xxx”
“现在你们可以开始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