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万亿的儿童消费市场,有谁能分一羹?

当互联网行业深耕垂直领域时,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儿童消费市场的潜力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消费市场出现了什么新机会?目前的格局如何?机遇与挑战又在何处?

儿童市场被互联网巨头盯上,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根据腾讯数据实验室发布的《2018中国少儿家庭洞察白皮书》估算,中国儿童消费市场的规模已突破4.5万亿元,这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蛋糕。单就儿童教育这一块,就引得巨头们频频出手。

而且,这一市场还在朝着更大的体量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0-14岁的儿童数量达到2.5亿人。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中,2016年以来开放的二胎政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当80、90后升级为家长中的主力军时,他们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对消费升级的追求也使育儿支出水涨船高。数据显示,一个家庭全年的育儿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22%左右,并且这一占比还在持续增加。

来源:《2018中国少儿家庭洞察白皮书》

儿童消费市场的特点也很突出。由于儿童年纪小,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单一的事物所吸引,对消费对象有较高的粘性,动画IP便是最贴切的例子。对于小孩子来说,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动画IP,那么他们就会钟情于这一IP的所有衍生品,小到童书、玩具,大到主题乐园等。

不过,虽然儿童的消费意愿单一且强烈,但真正的消费决策者实际上是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父母往往在为孩子选购商品或服务时会考虑安全、环保和质量耐用的问题,他们也会倾向于那些寓教于乐的内容与服务。这就意味着,儿童消费市场的入局者要同时考虑到父母和儿童两大群体。

根据QuestMobile2019年3月的数据,低幼儿童的家长,目前在孕育健康、育儿工具、育儿社区、学前教育等几个二级行业中最为活跃,这说明今天的家长们渴望在互联网中找到更好的工具、更优质的信息源,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这样的诉求,也正是商机所在。

当互联网行业深耕垂直领域时,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儿童消费市场的潜力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消费市场出现了什么新机会?目前的格局如何?机遇与挑战又在何处?

儿童视频:内容IP大有可为

观看少儿节目一直是孩子们最为广泛的兴趣爱好。

比起电视,在线视频平台允许孩子随时随地选择喜欢的节目看,而且其内容库更加丰富,更讨孩子们喜欢。根据数据调查,超半数孩子观看少儿节目时的设备以手机移动端为主。

为了满足这一人群,国内三大视频平台都布局了少儿内容这一垂类,腾讯视频、优酷和爱奇艺分别推出面向儿童用户的品牌“小企鹅乐园”、“小小优酷”和“奇巴布”。

然而,对比这三大平台上的热门少儿视频,几乎都都《小猪佩奇》《汪汪队立大功》等剧集占了半壁江山。视频平台在儿童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同质性问题。

《汪汪队立大功》由美国尼克少儿频道推出

对于孩子来说,视频平台的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看到有趣的内容。对此,各大视频平台都在争取独家内容,其中优质IP内容是它们主要发力的方向。

儿童内容的采购上,爱奇艺奇巴布与迪士尼、尼克儿童、BBC、央视少儿等国内外知名动画公司达成合作,小小优酷与央视动画、韩国CJ集团以及英国Fremantle等动画内容提供方合作,腾讯视频也引进了来自迪士尼、福布斯、BBC、央视少儿等机构的动画内容

围绕着儿童IP,视频平台和动画内容制作者都看到了巨大的消费场景和变现空间。

以去年最火的动画IP“小猪佩奇”为例,拥有超高热度的它在2017年为幕后公司Entertainment One赚了超80亿元的零售收入。

《小猪佩奇》

少儿动画IP的市场的确大有可为。根据艺恩数据的《2018国产经典少儿动画IP价值分析报告》指出,对于热门的动画IP来说,基于内容再创造的跨媒介衍生是其主要变现方式,而且其预测动漫衍生品这一市场的规模将在2020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

就拿目前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第一IP的“熊出没”来说,在今年的春节档期间,“熊出没”系列的第六部大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获得了7.15亿的超高票房,成为仅次于《大圣归来》的国漫票房亚军。这一IP也是华强方特在主题公园及文化产品服务板块上的摇钱树。根据华强方特2018年的年报,去年一年公司的营收实现43.45亿元。

“熊出没”系列的六部电影都进入了“国产动画片历史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然而,热门的国产少儿动画IP并不算多。而在国内,“西游记”、“葫芦兄弟”、“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经典动画IP也曾出名过,但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作品,在国外动画内容的冲击下,它们对现在的小孩子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也只看到了“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两大国产动画IP为众人所知,后者还因为内容调性没能保持一致和对IP授权品控的欠缺而逐渐没落。

不过,这也正是优质国产少儿内容的机会所在。

据不完全统计,腾讯旗下的企鹅影视投资了《舒克贝塔》、《酷虫世界》、《动物合唱团》等18部儿童国产动画新作,将以独播的方式在1-2年内陆续上线;爱奇艺儿童向自制动画已开发的项目有《无敌小鹿》系列、《嘟当曼》、《无敌鹿战队》等14季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精品内容;优酷则走的中西合璧路线,不仅与俄罗斯最大的动画公司瑞奇联合出品制作了《缇娜托尼》,还将与Entertainment One共同孵化一个全新的全球IP《瑞奇冲冲冲》。

在动画内容制作商方面,拥有《小鸡彩虹》《小虎威力》《旗旗号巡洋舰》等多个少儿动画IP的天雷动漫就是个获得了资本助力的好例子。在最近一年内,天雷动漫连获两轮融资,最新一轮是由软银系资本领投的1亿元B轮投资。并且,它还将翻拍经典动画IP《舒克贝塔》的新版动画。

老版《舒克和贝塔》(1983年)

虽然现在国产少儿动画行业还未出现什么新爆款,但是视频平台大力扶持动画内容、资本加注动画公司等种种行为已经展现了这一行业将在之后几年“大跃进”的苗头。

除了在数量上奋起,国产动画IP还要扩大商业变现的范围并且提高效率。目前,国产动画IP的衍生方式相对单一,大多数都只是靠内容本身获益。以动画IP为中心,其实还能有儿童舞台剧、周边、动画电影乃至主题公园等多种形态,这些产业链都能派生出不少机会。

额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与引导,儿童视频内容的红线更加明确,需要严格避免少儿不宜的画面或台词,“喜羊羊”和“熊出没”就曾因为内容情节暴力粗俗而被禁播,去年年初由国外流入的“儿童邪典片”更是引发众怒。这对于内容制作者和视频平台来说都是一个需要时刻注意的问题。

儿童音频:内容和硬件同发展

虽然视频是儿童最普遍的休闲方式,但是很多父母以视频的娱乐性太强或过度观看视频伤眼睛为由,经常会限制他们看视频的频次与市场。这时,音频作为一个解放双眼且传递学习内容的载体,就经常受到家长的青睐,尤其是那些孩子处于早教阶段的家长。

根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达26.8%,同比上涨29.5%,增涨幅度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对于音频内容的消费需求正在增加。

儿歌、少儿故事和诗歌朗诵,这些面向儿童的音频内容早已存在,并且成为了刚需。

随着以音频为主要载体的知识付费浪潮到来,不仅音频平台的渗透率大幅提升,儿童音频内容作为平台的重要板块,也得到了更为精细化的运营。

以行业龙头老大喜马拉雅为例。喜马拉雅目前不仅有儿童频道,还在去年4月专门开辟了亲子事业部,并推出了独立的儿童音频APP喜猫儿故事。蜻蜓FM最近在儿童音频内容上的动态则是去年年底发布了生态战略Kid Inside,并表示要投入1.5亿元扶持优质儿童内容

在音频平台重视儿童内容之外,儿童音频提供商也在向垂直平台的方向演化。“凯叔讲故事”就是从一个儿童有声故事自媒体逐步发展成拥有儿童教育课程、电商“凯叔优选”、智能硬件“随手听”等多种业务的儿童内容平台。

“凯叔讲故事”随身听

成立于自媒体行业冉冉升起的2014年,“凯叔讲故事”吃到了最早的流量红利。并且,凭借着创始人凯叔作为资深动画配音员的专业素养,“凯叔讲故事”得以在一众内容中脱颖而出。目前,“凯叔讲故事”已完成四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2.6亿元,并且在最近宣布将以课程类产品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定位从“儿童故事”转向“儿童教育”。

“凯叔讲故事”跳跃式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面向的儿童群体具有高流量、高粘性、多需求的特性。

对于消费决策者父母而言,有关孩子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学的需求都是刚需,而儿童又是认IP的内容消费者。一旦某个内容产品牢牢地抓住了儿童群体的心,它也能在有关儿童的其它相关业务上拥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从儿童市场中的故事音频切入,“凯叔讲故事”正是凭借着与用户之间的强连接才能一步一步开拓其它业务。

儿童音频内容紧密绑定在一起的还有硬件产品智能音箱。作为近几年在国内蓬勃发展的一大硬件产品,智能音箱的风刮得很猛烈。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的销量为1060万台,同比增长近500%。

而智能音箱的一大使用场景就是服务于家庭中的儿童。由于儿童的操作自主性较弱,只需靠语音就能传达指令的智能音箱就成了小孩子们的最佳伴侣。

天猫精灵儿童智能音箱构造图

针对这一群体,阿里发布了面向6岁以下儿童的天猫精灵儿童智能音箱 ;百度推出的小度智能音箱有儿童模式;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也发布了面向0-14岁儿童的晓雅mini智能音箱。

内容端,平台的发展较为集中,规模也多是处于中后期阶段,新兴内容要想突围的话并不容易,智能音箱这一载体的发展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音频内容的市场规模。

数字化阅读:趋势所向

虽然儿童音频市场增速很快,但与童书市场比起来,差距还是不小。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指出,从有声阅读的付费情况来看,2018年42.1%的听书儿童家长给孩子听书付过费,但平均一年给孩子在听书上只花费33.43元。而2018年,在有阅读行为的儿童中,有92.9%的儿童家长给孩子买过童书,家长一年平均花费113.22元给孩子购买童书。

从书籍品类来看,根据《2019京东童书消费报告》,儿童文学、绘本、科普/百科、幼儿启蒙,一直占据童书销量的近8成。而随着近几年故宫等文创IP的兴盛,少儿国学、中国儿童文学也变得火热起来,成为童书市场的一匹黑马,比如以《故宫里的大怪兽》《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类的百科图书就十分畅销。

来源:《2019京东童书消费报告》

而在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的问题上,52.3%的儿童家长认为“纸质书籍”最适合儿童阅读,这是因为家长们普遍不喜欢孩子盯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在图书市场中,少儿图书也一直是最重要的细分市场,码洋(出版行业的术语,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占比超1/4。

儿童书籍昂贵的价格,也让共享绘本、绘本馆成为了一门新兴的生意,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与支持,譬如过去的一年内,就有绘本平台「博鸟绘本」完成1000万元Pre-A轮融资,绘本共享企业「书来也」获得数百万天使融资等消息传出。

同时,虽然纸质书更受家长欢迎,近几年儿童数字阅读的兴起行业趋势所在。早在2016年,就有调查显示,电子书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主流阅读方式,电子书的阅读占比会随着儿童年龄增加而上涨——在幼儿时期,家长们更注重儿童翻阅书本的行为与过程,而当孩子年岁渐长,其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自主性也会相应提升。

而且,数字阅读也更容易产生创新体验。通过将阅读内容与动画、游戏、配音等形式相融合,数字阅读在获取儿童读者注意力上就更胜一筹,咿啦看书、咔哒故事等故事类应用就是如此操作。在这些初创公司中,内容和体验依然是行业壁垒的关键。

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数字化工具也能应用于传统图书上。在这些基础之上,数字化阅读还有较大的潜力空间亟待挖掘。

儿童STEAM教育:慢工出细活

STEAM教育

教育消费向来是父母心中的重中之重,“不能让孩子落后于起跑线”的想法则是大多数父母的心理写照,这也是儿童教育领域经常出现风口的一大原因。

STEAM教育有别于传统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是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艺术(Art)和数学(Math)多门学科组成,相关的有机器人教育、少儿编程教育、创客教育等课程类别。

最近几年,父母们因为开始重视孩子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没少在STEAM教育这类新素质教育上花钱,教育考试政策向编程等信息技术的倾向更是为他们提供了动力。

再加上大量资本的涌入,STEAM教育这一赛道已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风口,吸引了众多入局者。根据可搜索的公开信息,目前国内仅少儿编程行业的创业公司就超过了200家。

来源:《2018年少儿素质教育投融资报告》

据统计,在2018年的前11个月里,中国STEAM教育相关的投融资数达62笔,而同期的少儿英语培训领域只出现了28笔。

巨头也纷纷迈进这一领域,今年3月,腾讯宣布与儿童在线编程社区Scratch达成合作;网易则在去年就宣布与乐高教育合作,联合推出STEAM教育产品及配套的解决方案;百度旗下的VR智慧课堂也研发了STEAM创客课程,目前正全力to B。

STEAM教育的竞争局面非常热闹,但是由于STEAM教育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尚短,行业格局和商业模式并不稳定,且渗透率和认可度还是远远低于传统的英语教育等。

这是因为父母们在儿童教育上总是以效果为导向。目前,虽然国家政策鼓励了对STEAM教育等新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但这还不足以使它们像英语教育一样成为刚需。而且,由于课程教研缺乏经验,师资力量薄弱,这类教育课程的效果很难保证。

STEAM教育能否再往前跨跃一步,得看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的课程内容质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STEAM教育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演化和验证才能在儿童教育领域中牢牢站稳。

儿童硬件:安全、通讯、教育

儿童硬件行业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品也从最早的学习机进化到如今的故事机、儿童手表、儿童手机、学习机器人等。而在给孩子配备智能设备时,家长的需求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三个方向:安全、通讯、教育。

从安全和通讯的角度来看,儿童手表、儿童手机是儿童硬件赛道的核心产品。根据IDC发布的《2018年Q1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这一季度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200万台,同比增长 15.9%。其中,儿童手表市场在本季度出货量507万台,同比增长44.6%。

早在2013年,儿童手表的雏形——2G儿童手环就已出现。经过6年的发展,现在的智能手表不仅实现了视频通话功能,定位技术也越来越精准,并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在目前的儿童手表市场中,小天才、小寻、360儿童等品牌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至于儿童手机,它的核心用途依然是通讯与安全。只不过,在GPS定位和沟通联络之外,儿童手机还有联网功能。这大大增加了设备的娱乐性,但也有父母会因为这一点而拒用儿童手机。

儿童教育的角度来看,故事机、学习机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相比于十几年前就风靡全国的好记星和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步步高点读机,故事机将儿童教育设备的使用年限范围扩大了不少,解放了要讲床头故事的父母,也更好地满足了儿童的需求。

在选购儿童手表时,父母们多是追求定位精准、通话清晰等技术功能,甚至有越贵的越能保障孩子安全的心理。在儿童手表市场中,600-999元价格段的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更高。

而故事机的功能简单,开发门槛较低,这就使得产品的外观和性价比成了选购时的重要因素,小米的米兔故事机正是凭借着可爱的外形和100左右的价格保持在畅销榜的前列。

至于市场竞争,在儿童硬件设备这个领域中,已有24年历史的步步高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从3-6岁幼教故事机,到中学生的家教机,从PC时代的单机产品,到4G时代的小天才智能手表,步步高紧跟着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然而,火爆的市场永远不缺少竞争,除了现有的传统玩家,还有不少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跃跃欲试。

前乐视CEO梁军就在离职后成立了一家专注于儿童教育硬件的公司新视嘉,宣布推出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新一代学习机“新视家家教一体机R1”;开头提到的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也正瞄准这一市场。

不过,目前市场上的多数智能硬件都面临着功能同质化的挑战。如何在差异化上突破重围,各家厂商都在绞尽脑汁,开发更加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或是持续加入新的教育功能,都有可能成为突围的方向。

新型玩具:IP化、智能化、教育化

中国向来是玩具大国,近几年玩具产业整体规模还在持续保持增长。

根据广证恒生《2018年玩具行业回顾报告》,2018年中国玩具市场销售额超114亿美元,增长率为10.4%,远超国外市场。

对于儿童来说,玩具的可玩性要强,而且还要具有适当的易玩性。而对于父母而言,玩具不仅仅是娱乐工具,最好还要具有启发性,耐玩性也是父母们会考虑的因素。

从这四点出发,目前国内儿童玩具市场呈现出三大发展方向。

首先,儿童玩具的IP属性越来越强。这是因为通过与知名影视IP合作,儿童玩具能提高自身的附加值,也能更受儿童的青睐,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而且,随着IP衍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动漫行业的逐渐成熟,IP产业链正在走向产业化。

“熊出没”系列玩具

玩具智能化也是一大趋势。由于智能设备的流行,玩具行业在产品开发上吸收了不少想法。并且,智能设备的发展也为玩具行业提供了基础支持,降低了智能玩具的使用成本。

放眼海外,玩具行业智能化势不可挡。智能玩具新锐巨头Spin Master这两年迅速崛起,公司在2017年推出的智能互动玩具Hantchimals(哈驰魔法蛋)在一年内获得了38.7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为公司贡献了当年77%的新增收入。

来源:广证恒生《2018年玩具行业回顾》

在国内,我们也能看到了不少提供智能机器人的玩具公司兴起,譬如小米生态链中的爱其科技(米兔的制造方),就在去年年底获得了亿元级别的投资。

除此之外,玩具与教育服务的融合也在创新。为了能同时满足儿童和父母的需求,儿童玩具多会追求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适于锻炼儿童思维能力的拼插类玩具。一些互联网教育产品也会通过推出可玩性强的课程或玩具产品来辅助儿童的学习,比如乐高机器人编程课。

国际积木品牌乐高也推出了可编程机器人

儿童消费市场整体来看,这一领域的机会其实有一些共同点——

健康、安全永远是父母们选购产品或服务的第一位。

儿童消费市场需要精耕细作,热钱并不能持久,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内容/产品和服务本身,尤其是教育行业。

儿童具有高流量、高粘性的特性,而且从众心理强,这一特性决定了儿童内容比较容易出大IP,且IP的衍生品市场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由于儿童消费市场面向的是儿童和父母两大群体,寓教于乐是满足两边需求的最佳噱头。

对于互联网技术,父母们永远抱有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喜欢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又害怕网络会给孩子带来危害。

在这些特性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儿童消费市场中的机会因素,也了解到消费群体的偏好所在。

而要想在这一市场中分得一羹,入局者要么继续完善因为互联网而线上化的传统需求,比如网络视频、音频和数字化阅读;要么开拓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比如智能设备、智能玩具、STEAM教育等。

虽然这两条路径差异较大,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儿童消费市场中,用户需求一定是出发点,内容/产品和服务则是核心壁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万亿  万亿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  消费  消费词条  市场  市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