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学习,意图在中国市场之外打造类似微信的“超级应用”。
就像当年的“3Q大战”促使马化腾下决心敞开怀抱打造开放平台,进一步催生了微信这一移动超级平台一样,扎克伯克也在“隐私泄密丑闻”长达一年的压力之下,为 Facebook 谋求新的出路。
自2018年3月Facebook曝出丑闻以来,此后长达12个多月余波未平,Facebook和其创始团队进入最为艰难的一年。这一事件成为Facebook的转折点,5小时的国会听证以及一年多来的内忧外患,也让扎克伯格不得不重新审视Facebook的定位、愿景和未来。
还记得2018年4月国会听证会上的扎克伯克吗?(该图入选了“2018彭博社年度最佳图片”)
3月6日,扎克伯克一篇长达3200字的博客发布,可以称之为扎克伯格“面壁”一年多之后的“破壁书”。
这篇博客是扎克伯格近年来思考和Facebook转型动作的一个总结:从开放性的广场社交转向客厅式的私密社交。
扎克伯克发布博客,为Facebook规划新方向
在过去15年间,Facebook和Instagram建立了一个“数字化的公开广场”,然而当打造全球最大的社交图谱的构想实现之后,人们却开始逃离“广场”,回到一对一私密交流和小型群组,回到“数字化的客厅空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Facebook的“隐私泄露丑闻”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公司声誉经此一创,人们很难相信Facebook有能力、有意愿来打造一个私密社交平台。而这篇博客就是在试图阐述Facebook在保护隐私方面的努力,从而挽回公众和监管机构的信心。
然而,在开放社交网络时代,Facebook商业模式的基石是来自于挖掘用户开放数据的广告业务,一旦转向私密社交,Facebook如何找到更多元的收入支柱,才能逐步摆脱对广告的依赖?
“构建更多的方式让人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互动,包括通话、视频聊天、群聊、故事、商业、支付、商务,最终成为许多其他类型的私有服务的平台。”扎克伯格的这段话透露出一个信号: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学习,意图在中国市场之外打造类似微信的“超级应用”。
然而,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微信这款“超级应用”,就能发现:根植于中国熟人社会的“国民应用”根本无法复制。
有很大可能性是,Facebook在短期时间内,仍然只能是一家广告驱动的公司。
和很多人的判断相反的是,扎克伯格在这篇文章中透露的信息,并不是要削弱广告的重要性,反而是要通过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三款产品的数据打通和整合,进一步刺激广告收入的增长。
马克·扎克伯克在媒体人Jessica Lessin 的twitter下评论四年前的一篇文章称,“后悔没有早点学微信”。
自2014年被Facebook收购以来,WhatsApp都是Facebook帝国内的“问题少年”,一方面用户增长曲线无比陡峭,另一方面却苦苦摸不到“货币化”的门道。
WhatsApp这款天生的私密社交平台,因为端到端的信息加密,导致用户信息成为Facebook触碰不到的“黑箱”。而在被Facebook收购前,两位创始人坚持“无广告、无游戏、无噱头“,通过1美金的年订阅服务费来维持运转。
当WhatsApp已经拥有了15亿用户,且即将成为Facebook未来的主力平台时,“货币化”问题就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WhatsApp 就是私密通讯工具,一直被认为是“简单版”的微信
2014年收购时,扎克伯格曾承诺“保证WhatsApp完全独立运营”。但在2017年4月,小扎反悔了。
Facebook 迫使 WhatsApp 用户与 Facebook 分享个人数据,导致与两位创始人产生分歧直至离开。2018年10月,WhatsApp新发布的测试版本,需要用户将自己的账号与Facebook或者Instagram账户相关联。
事实上,扎克伯格对于生态内产品的整合早已不限于WhatsApp。
2019年1月底,据外媒报道,Facebook 有意把Instagram、WhatsApp 和 Messenger 统统整合起来,相关发言人称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最佳移动通讯体验(the best messaging experiences)”,却再次引发舆论争议。
Facebook发言人对用户承诺,“整合之后将发布一个更快、更简洁、可信赖及更私密”的社交产品,但仍有大量数据专家声称,绝对会再度影响到用户隐私问题。
外媒报道Facebook将整合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图片来源:钛媒体)
而这一次写博客“反省”,扎克伯格将“互操性”作为下一代私密社交平台的构建原则之一,等于确认了“F x W x I”合并势在必行。
对于Facebook的广告业务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虽然不能直接获取WhatsApp用户的聊天记录,但是通过三个平台身份的一一对应将会画出更丰富的用户画像,可以进一步提高Facebook、instagram这两个开放平台广告的精准度。
实际上, WhatsApp Status这一stories服务,已经超越了Instagram stories和snapchat stories,成为日活用户最多的故事服务。然而,正如桑德伯格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提出的担忧:Stories变现是否能做到跟News Feed一样的比率?我们真的不知道答案。
未来,当WhatsApp和Facebook完全打通之后,不排除 WhatsApp引入News Feed的可能性。就像微信从私密聊天延伸到半公共广场一样,WhatsApp“货币化”的最大空间可能不在 WhatsApp Status,而在 WhatsApp moment。
当然,这种类似朋友圈的半开放广场,并不会对Facebook这样的开放广场造成直接冲击,这也可以解除扎克伯克的后顾之忧。
然而,扎克伯格想要把WhatsApp打造成为“超级平台”的愿景,却并不是亦步亦趋地学习微信那么简单。
微信之所以能成为“超级平台”,是因为受益于中国熟人关系承载的商业深度。微信支付是通过春节红包而在用户中“病毒传播”,拼多多这种拼团形式也有赖于亲友群中的分享,订阅号的成功得益于在熟人圈层中的传播。
这种人际关系链成为商业信息、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传递的主要通道。对于职业化程度更高、社会身份重于熟人关系的国外用户来说,熟人商业的空间要小得多。
不仅如此,虽然2013年Facebook就开始测试电子支付平台,但此后发展缓慢。是因为信用卡支付体系太过完善,金融法律监管以安全而非快捷为先,导致移动支付被中国甩在了身后。而在电商支付方面,PayPal的优势正如支付宝的优势那样牢不可破。
事实上,Facebook 的消费服务Facebook Messenger从2014年开始就在不断向微信“偷师”,拓展了支付、跨国汇款、游戏等服务,还引入了Uber的打车服务。然而直到今天都未有明显商业化成果。
一方面,这可能与国外用户的隐私保护意识有关,他们很难接受一个收集自己所有消费、生活数据的超级平台。他们也更喜欢专业化的服务平台,而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瑞士军刀”。
另一方面,这也与Facebook的产品思路有关,以打车服务为例,Facebook Messenger不是如微信一样直接为滴滴开辟入口,而是以“对话即服务”的方式将Uber融入对话之中。这种为了避免产品臃肿而做的设计,让Facebook Messenger内服务的易用性远不及独立应用。
这一次,扎克伯格计划在27亿用户的基础之上“重建这些服务”。
而“重建这些服务”的基础是有自己的支付体系。2月28日,纽约时报报道Facebook明年将推出自己的加密货币,让用户在平台上可以跨国汇款。这意味着Facebook希望绕开银行系统,为平台注入供流动性。
然而,如果Facebook上没有足够多的商品、服务和交易支撑,Facebook只会成为一个逃避监管的转账管道。Facebook如果从发币和金融服务中来盈利,势必会面临各国政府最严厉的监管。这也是Facebook在短期内并不会发币的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