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为某独角兽社交电商的初创产品经理之一,从0搭建起营销体系,主导过二十多款围绕流量增长、社群赋能的玩法。本篇为实战中总结出的关于社群内流量裂变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交流。
裂变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诱因、炸弹、催化剂、挑战。可简单好记为:油(诱因)炸(炸弹)脆(催化剂)条(挑战)。掌握好了这些核心要点,不断付诸到实践中去,相信你的活动也能达到疯狂裂变的效果。
诱因
是指愿意传播、分享、转发的动机。用户看到了你的活动愿意二次传播,一定是有传播动机在里面的。这个不多说,市面上总结的都很齐全了:
利益诱导。最常见的就是拼团买优惠、集赞赢奖励、组队享福利、好友帮砍价等。不过有一点值得强调,如果是纯利己(比如我分享给好友A让其帮我砍价,我能得到优惠但是他得不到)的行为,会消耗分享者在社交圈的好感度,所以利益不足够诱惑的话,很多分享者是不愿意做分享行为的,我叫它“分享者的心理障碍”。所以尽可能帮助分享者降低或打破这个心理障碍,利己利他,才有可能做到二次传播、三次传播等等。
提供谈资。比如针对某热点事件,分享出来大家一起聊聊。
立场表达。比如一些热议的国民度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引发讨论。
塑造形象。比如晒我为腾讯公益画捐出一块钱,塑造有爱心正能量的形象。
社会比较。比如支付宝账单出来,很多人都会晒晒自己的财力。
催化剂
笔者认为这一趴非常重要,只有诱因动机还远远不够的,还需催化剂升华渲染。
存在感。1)比较。“我”在XXX方面很厉害;2)从众:“我”的好友都在XXX所以我也要来XXX;3)与我相关:我是主角,讲述我的故事,与我有关的内容。笔者曾经有一个案例是做年底的年度H5账单,回顾这一年的发展历程,就“公司背书”和“走情怀牌”展开激烈讨论,前者的主语是公司,公司这一年如何如何成长,如何突破一个又一个新纪录;后者的主语是B端用户,从入驻到现在的每一个值得纪念的突破。最终我们选择后者。
焦虑感。“我”要是不XXX我就失去了/亏大了/损失了/再没机会了等等。
痒感。看到XXX中大奖,我也参与赌一把试试。
爽感。即时反馈,即时满足。现在的用户没有多少耐心,愿意陪玩延迟满足的用户越来越少了。所以要参与后奖励即刻到账,到账后即刻提现。
参与感。规则可以适当放权用户,让其有一定的掌控感和使命感,强化owner感受,会更加视如己出,效果会更好。
活动投放到社群后,不能就只听天命了。事实上若没有人为推波助澜,99%的社群活动都会悄无声息淹没掉了。这时就要搞事情了,搞事!搞事!搞事!如果说催化剂只是升华,那这一趴就是引爆了。
安放炸弹。如果是奖励类活动,哪怕预算只有10000块钱,奖励都可以设置为N个888元,剩下的都是小额1毛到1块不等。宗旨是有人会中炸弹(大奖),并且这个人的大奖证据能“浮出水面”,并广泛传播在社群内,闻者皆知,奔走相告。这时很多人会有上文提到的“痒感”:那我也试一试?万一中了呢?
营造现象级参与。炸弹频发,大小奖频发,“散布”民间玩法攻略,玩法争议性话题性讨论。就会有更多从众的人,被现象吸引,而也尝试参与其中,最终实现现象级参与盛况。
挑战
笔者称其为挑战,是因为这带有未知性,结果未卜。
若被微信封后的预案。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突然被微信封杀,plan B是什么?这个要提前考虑到。
风控止损预案。线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数据不太对劲,有一些风控漏洞没有考虑到导致预算超额,是提前下线活动还是怎样的策略?上线前做周全的预判,线上发生了沉着冷静应对,与上级积极沟通对策。
以上,就是针对社群裂变玩法的思考,欢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