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微信:订阅号功成身退,小游戏方得永生?

鉴于小游戏的分享滥用行为对于熟人社交关系的透支,小游戏有可能是压垮熟人社交的最后一根稻草。

腾讯有没有梦想,以及马化腾和张一鸣的“口水战”这或许是2018上半年最激动人心的“舆论公关”,即使当事人都特别小心不想把事情闹大,可是作为“局外人”的自媒体却是开始了自己的“口诛笔伐”。

不管大家是以何种身份又是什么立场来“左右战局”,不可否认的是:腾讯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业内(互联网圈)掀起惊涛骇浪。

这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骄人“战绩”:

今年 3 月,正在参加两会的腾讯董事会主席兼 CEO 马化腾透露,在 2018 年春节期间,微信和 Wechat(微信海外版)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量已经超过了 10 亿。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月活在 10 亿级别的应用。

而且就在 5 月 8 日,「新财富」发布的「2018年新财富  500  富人榜」中,马化腾又一次凭借 2794.4 亿问鼎榜首(马云 2602.6 亿紧随其后,许家印 2285.1 亿居第三)。

一方面是微信的“尾大不掉”,另一方面又是马化腾的“居功自傲”,难免会有自媒体想来“碰瓷”,以及竞争对手“背后捅刀”。

毕竟从PC时代的QQ过渡到移动App时代的微信,腾讯在“社交流量”这一块赚的盆满钵满,而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相比于同时期从PC时代出道的阿里巴巴,虽然从淘宝到支付宝的过度,确实掌握了用户“购物流量”的钱包;但是那种只能被微信突袭(2014微信红包撕开了小额支付的口子)自己入局社交却一败涂地的尝试(2016支付宝推出校园日记、白领日记,最后以彭蕾道歉收场)难免会有些憋屈。

不过相比于“如鲠在喉”的阿里巴巴来说,另一个PC时代的大佬百度就有些凄惨了,如今只能押宝“人工智能”,企图通过自己最擅长的技术“扳回一城”。

而且由于移动App生态对于PC端网页生态的彻底洗牌,信息和数据不再遵循传统语言规则和传播路径的制约,一对一式的“推送”逐渐取代了更为单一的“搜索”和“点击”;这是阿里巴巴和腾讯成功的必然,也是百度失败的根本原因。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app 之间相互跳转的成本可比 web 时代的超链接更高,它们无异于把每一个App生态打造成了一座“信息孤岛”。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移动App时代加剧了互联网的“中心化”。

虽然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再一次强调了微信的“去中心化”属性:

我觉得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跟前几年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每个人可以浏览无数的网页,在各个网页之间跳来跳去。但现在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可能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头部的 app 里面,微信可能是这些头部 app里面用的人最多的,或者说最耗用户时间的。

但即便如此,我也并不认为微信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因为微信里面可能会提供非常非常多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由不同的公司来提供的。微信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地方,并且微信并不给这些服务提供一个特别中心化的流量,而是由用户自己去发现。

但这并不能改变微信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集合”,是它们的链接枢纽这个事实。

于是就在今天,微信官方在iOS端正式发布“订阅号助手”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方面,微信发布“订阅号助手”是微信第一次“割除”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进行“无性繁殖”,是一次“去中心化”的尝试;毕竟,现在的微信已经越来越臃肿,而且相比于微信读书以及企业微信这种打着“微信”旗号的应用生态与微信之间的“梳理”,“订阅号助手”的使用频率和价值明显更高;

另一方面,微信发布“订阅号助手”在某种功能程度上来说确实是微信的“去中心化”的尝试,但是换一个角度,微信这又何尝不是“妄想”打造另一个更大更丰富的生态系统,就像QQ全家桶一样,打造自己的读书(微信读书)、办公(企业微信)、短视频(微视)这一类“寄生于”微信的生态“附庸”呢?

短时间看来,“订阅号助手”确实是为了减轻微信的负担,但进一步思考,这又何尝不是在给小程序(小游戏)的野蛮生长腾出更多的空间呢?

而且,长时间看来从订阅号到“订阅号助手”,那么小程序又何尝不会有自己的“小程序助手”呢?

况且相比于订阅号对于微信的依赖,小程序明显就没有那么迫切,只不过是目前离不开微信的社交流量而已。

订阅号助手”不仅给了订阅号手机编辑的能力,而且增强了作者与关注留言的粘性,在公众号改版的大环境下,很大程度都是在“讨好”公众号作者,赋予订阅号“工具”的属性。

就像张小龙在演讲中说的:

在跟苹果这次协调里,反而让我们思考更多的东西,我们觉得要改造我们的作者体系。在之前公众号的体系里,我们并没有把作者当作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对待。

我们新的改版中,赞赏将会是针对作者进行赞赏,而不是针对一个公众号进行赞赏,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将来在公众平台里,你会看到作者是一个独立的栏目,每个作者我们会看到他的介绍,看到他历史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一个作者可以对不同的号进行投稿,所以作者会被我们更加重视的重构一下。

订阅号的改版以及投稿逻辑的改变,无疑会从根本上刺激公众号整体内容的创作激情与分发流程,而读者通过内容分发逻辑的改变以及看一看“热点话题朋友圈”的出现可以看到一个更“开放”的公众号平台。

但“订阅号助手”助手的出现最大的改变却不是微信流量的进一步整合,而是小游戏的潘多拉魔盒。

根据 QuestMobile 4 月 24 日发布的《微信小程序洞察报告》,截至今年 3 月份,微信小程序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 4 亿,2018 年 3 月在微信中的渗透率也达到了 43.9%,而在 top100 的小程序中,手机游戏的占比最高,达到了 28%。

4 月 4 日,在 “跳一跳” 小游戏诞生 3 个月后,微信向第三方小游戏正式开放,一时间各路游戏厂商以及小程序游戏创业者纷纷涌入。

4 月 26 日,在 2018 微信朋友圈小游戏专场活动的现场,微信小游戏团队首次公布了开放后的最新成绩单:已发布小游戏达 300 多款,数款小游戏实现总用户规模过亿,多款小游戏单月安卓端流水超千万。

小游戏的火爆从这一组组狂飙的数据中可见一斑,而1年之前“偃旗息鼓”的小程序也是在这一波“小游戏”的风口迎来“伟大的复兴”。

不管是年初的“跳一跳”,还是4月份上线的“弹一弹”,跳一跳证明了“微信游戏化”的可行性(既然商业化步步维艰,那就只能干会腾讯的老本行),弹一弹证明了微信流量的变现价值;在腾讯的有心和开发者的有意之下,小程序的淡而无味很可能会被小游戏的香甜可口取代。

毕竟,一个短期投入、小额投入就有可能换回巨大的商业变现科比老老实实做“小程序H5网页”可强多了。

但是腾讯可能没注意到,以订阅号和朋友圈起家的微信,这一次却是为了Allin小程序甚至把订阅号给“算计”了。

只是微信一旦没有了从订阅号和朋友圈获取的“微量”信息资讯,那还叫微信吗?

我们虽然可以确认微信短时间内不会从微信现有的生态拿掉任何东西(包括订阅号),但是已经在订阅号上做足了文章的腾讯却必然会把重心放到小游戏之上。

只不过小游戏纵然能够短时间内通过社交流量引爆,并且通过流量变现;但是“善变”的用户显然是不会被一个小游戏给“忽悠”的,于是为了吸引用户以及保持活跃度,微信就必须不断地刺激并且开发新的小游戏

但鉴于小游戏的分享滥用行为对于熟人社交关系的透支,小游戏有可能是压垮熟人社交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词条  永生  永生词条  小游戏  小游戏词条  订阅  订阅词条  
热点

 今晚,请所有潍坊人早睡1小时!

点“潍坊教育”免费关注点击图片查看防控特殊期间不能出门、在家办公成为近几个月潍坊人“熬夜”的理由……近日发布的《2020全民宅家期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揭示了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