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异想天开的一招,都是基于学习和计算,所以AI、区块链可以在虚拟世界创造出奇迹。
引语:来福送水
来福离开360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工作,为了在北京生存下去,不得已干起了送水工,一天来福扛着一桶水来到一户订水的人家敲门;
一个声音从里面问:“谁呀?”
来福回答:“送水的;”
里面没有动静,过了好一会儿,来福累了就把水桶放下等,水桶往地上一放发出“砰”地一声;
屋里的声音又问:“谁呀?”
来福听了,急忙把水扛起来说:“送水的;”
里面又没了声音,可当他再次把水放下的时候,屋里面的声音又问:“谁呀?”
来福只好又扛起了水桶,就这样反复了无数次,来福终于挺不住昏了过去;
晚上,房子的主人下班回来,看见家门口躺着一个人,便一边开门一边自言自语:“这是谁呀?”
屋里的乌鸦答道:“送水的!”
后来来福终于醒了过来,被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折磨的几近崩溃;
幸亏后来喜顺收留了他,不断善意的开导来福:“痛苦的人生经历才是你最大的财富,什么时候你想清楚了痛苦的本质,你就会获得成功;”
这一下来福跟着了魔一样,逢人就问痛苦的本质是什么?直到有一天喜顺看不下去了,给他推荐了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写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书中提出了「基因传递」中心论的思想,也就是说,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最终必须受到基因的控制,而基因的最根本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表达传递下去;而人由于众多原因,演化出来了一套体系去反抗这个基因传递的规律,或者说否认自己的动物性。
但是人本身受到基因控制,无法逃脱基因的牢笼,所以人类在不断的挣脱中恰恰又牵扯出自己最深挚的痛苦。这个理论你们觉得有道理吗?反正来福理解后取得了后来某豹公司的巨大成功。
一、史上最具影响力科学书籍评选位列第一:《自私的基因》
道金斯在上世纪70年代写就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在40年后的今天,书中所阐述的建立在自然选择基础上的社会学说依旧适用;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朴素法则似乎在几十亿年前的原始地球上就开始掌管生命万物至今,小到一个DNA分子,大到一头鲸鱼,无一例外;道金斯的目的是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他阐明了如何用「基因的自私性」这一基本法则来解释「个体自私性」和「个体利他性」,并使用自私的基因理论剖析了生物个体的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
他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那就是:「人类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
他也接着举例证明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他还大胆地提出了关于宇宙中所有生命起源的假设,那就是「所有生命的基本单位与最初动力都是复制因子,无论在宇宙中哪一个地方,生命出现唯一需要的,只有不朽的复制因子」。
尽管早在中学的生物课本上我们就已经了解过达尔文的进化论,但仍然无法忽视这本著作中为我们详细剖析的那些生物行为背后的骇人真相。在它面前,世界不再是由一个个庞大的生物体组成,而是以分子级别的微观视角呈现出来,基因或许并没有思想和目的,但道金斯却巧妙的在恰当的时候赋予了它们自由意志,让冰冷盲目的基因行为有了人性化的动机,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生物行为背后的规律;但事实上,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基因没有思想和目的,也从不思考,只不过是自然选择青睐于那些能够在残酷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事物罢了。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接受挑战,那就坐上这艘「想象之舟」,跟随道金斯的笔锋,穿梭到遥远的星系,奔跑在非洲大草原,深入到蜂巢蚁穴,甚至潜入细胞核内,看见基因这位冷血暴君手执权杖端坐在王座上支配着整个世界;
二、“自私的基因”才是你笑而不语的大boss
人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人呢?
生命有意义吗?
人生目的何在?
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使我们面对这些深刻问题时,得以给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回答,再无须求助于迷信。
1、生物体:复制基因的生存机器
(1)距今30多亿年前「原始汤」孕育了地球的第一批生命本体:复制基因
距今30多亿年前的远古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第一批生命;在这个被称为「原始汤」的环境里,偶然诞生了一个特殊的因子——它能够复制自己,这一简洁但至关重要的特性,使得原始物质能够以其为蓝本,无限地创造它的拷贝,直至耗尽原始汤中所有的构件原料。
同时,由于复制过程中总是无法确保完美,细小的差错——变异——造就了复制因子的多样性;原始汤中自由的构件分子越来越少,每个复制因子都要为争夺它们而相互竞争。只要有竞争存在的地方,自然选择就会把它纳入其统治之下。而自然选择的最初形式是选择「稳定的模式」并抛弃「不稳定的模式」。
对于复制基因来说,所谓的「稳定」,就是存在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和精确复制的能力,而不具备这三种特性的分子,很快就会在生存竞争中落入下风,从而慢慢消散,最终灭绝无存。
(2)复制基因形成生命最初的载体:细胞
随着时间推移,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这些复制基因由此进化出了各种复杂的生存技巧,它们不再满足于原始汤中那种为寻觅原材料而疲于奔命的生活,它们发现与其环境中那些互相受惠的复制基因合作,可以更好的生存,于是开始相互聚集,形成生命最初的载体——细胞,然后形成多细胞生命,进而演化出更为复杂巧妙的生物体;不同的生存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生命种类,那些依靠细胞中吸收太阳光、空气和水份进行化学反应合成原料的生物体成为了植物,而另外一些「聪明而懒惰」的生物体则依靠掠夺侵占植物的劳动成果——吃掉它们为生。
(3)复制基因定义了生物体的构造形态,赋予了生物体最为普遍的行为法则
基因是生物体内遗传千年的远古圣经,其上记载着如何为它自己建造一个庞大的生存机器,它定义了生物体的构造形态,赋予了生物体最为普遍的行为法则;例如,蓝色的眼睛,金色的头发,看到食物就分泌唾液,碰到火源就立即缩手等等;基因通过生物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从不改变,但要对生物体的生存环境中当下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它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就好比一个电脑程序,一旦完成编程开始运行之后,一切都跟程序的编写者无关了,程序按照它事先被设定好的策略运行,遇到问题,做出反应,如果程序因为无法处理复杂的问题而出错,那它就会被拥有更巧妙策略的程序所取代;基因就是自然编写了千万年的生命程序,这个程序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证基因自身的生存,而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都只是这个生命程序的运行载体。
(4)复制基因为动物躯体建造了一个中枢协调系统:大脑
复制基因煞费苦心地建造复杂精巧的生物载体是有道理的,基因演化的「时滞」会让它在生存竞争中落入下风,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生存环境,于是,基因为动物的躯体建造了一个中枢协调系统——大脑,以快速应对那些难以预测的危险,以保证自己的生存;为了努力增加自身的生存机会,基因必须赋予它的生存机器某种预测未来、规避潜在危险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它支配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建造方式,间接地控制着大脑来对生物行为施加影响,同时赋予大脑以「学习能力」,用以发展必要的生存技能,而预测未来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模拟」;人类可以在大脑中模拟未来的事物,预测未来事物的风险与收益,以此指导自己当下的行为,并根据实际反馈不断修正;人类模拟能力的演化似乎最终导致了「主观意识」的产生;大脑对于世界万物的模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以至于它把自己的模型也包括在内。
「学习」和「模拟」能力的渐趋极致必将人类的进化引领向新的起点,那就是虽然人类是作为生存机器而被建造,「基因作为策略制定者,大脑作为执行者」这样的制度已经执行了千万年,但拥有「自由意识」的人类还是有足够的力量去反抗自私基因的暴政,成为自身行为的决策者;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曾是作为基因控制人体行为的傀儡机构,如今却生长出了灵性的智慧和温暖的情感;尽管如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还是处于基因的控制之下,尽管只是间接的,却十分强力。
2、生物行为:自私基因的生存竞争
基因为了自身的生存“成功复制自己”,操纵动物行为做出改变,只要这些改变的结果能够达成它的目的,无论过程多么的间接曲折都决不放弃,为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基因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更甚的是,基因跨越了个体生物的界限,操纵体外世界的物体,包括无生命的事物、有生命的生物体和遥远距离外的事物;例如像蚂蚁、蜜蜂这样的群居昆虫,每个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对其他个体和种群的利他行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英勇献身的行为,都无私到令人汗颜;包括其他社会性动物,比如狼群、狮群、鸟群和猴群等,它们在群体内部的社会活动中表现的相互利他行为,让人误以为为了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体利益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但近亲个体之间的利他行为,物种中的最适性比率,种群中的生育行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利益冲突,两性之间的利益冲突,群居昆虫的行为和物种之间的共生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看到,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物种,不是种群,不是生物体,而是基因,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像基因语言一样抽丝剥茧般理清这些行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运载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
3、自然演化中的博弈
自然界中,相同物种、不同物种和基因之间,随处都存在着利害冲突或者竞争,它们都可以运用「博弈论」来分析得到群体中「进化上的稳定策略」,这种策略被种群中大多数成员所采取,而背叛这种策略的成员则会受到惩罚;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竞争体系内,除掉一个对手并不见得总是一件好事,其他的竞争对手很可能比你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在决定要不要进行搏斗之前,最好是对「得失」进行一番复杂的权衡,得出最为有利的策略,有时候这些有利的策略,可能是诸如合作、暂时退让这样「善意」的策略,而非诸如背叛、拼死搏斗这样「恶意」的策略。
“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这一有趣的现象,“零和博弈”是「你死我活」「你输我赢」这样的游戏;而“非零和博弈”则是可以通过携手合作而走向共赢的游戏,囚徒困境属于这样的游戏;了解这一现象非常有用,在现实生活中,“零和博弈”的现象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非零和博弈”的例子,很多时候只要观念一转,就可以将冲突化解,转化为共赢局面;例如,雇员和公司因为薪酬谈不拢,雇员丢了工作,公司丢了名声,本可以合作共进,或者好聚好散的。再如,夫妻离婚闹上法庭,高昂的律师费进了别人的口袋,最后双方也得不到多少好处,早就该庭外和解坐下来好好谈的。
4、文化演化:打开潘多拉魔盒
人类与其他社会性动物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文化」,灵活的「语言」和「文字」,使得文化得以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发达的大脑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受到文化中那些「虚构故事」的感召,从而快速建立起秩序,组织起大规模的协作;文化的力量是空前强大的,基因往往需要耗时千万年、历经百万次的繁殖变异,才能够让物种中多数个体的行为模式发生改变,而相比之下,文化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到;7万年前,开始掌握文化力量的人类物种得以迅速调整群体的行为模式,适应环境并开始改造环境。「文化演化」取代「基因演化」,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让人类一跃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道金斯显然早已知道了这一点,同时他也发现人类文化中所孕育的这种极富生命力的因子与复制基因在各个角度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他把这种新的复制基因称为「觅母」。
Meme,也译为「模因」,用于表示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觅母现阶段主要还是存在于它的「原始汤」人类文化中,成功的觅母具备的特性和复制基因并无二异,也是寿命长、强的繁殖能力和精确复制能力。
广义地说,觅母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从一个大脑转移到另一个大脑,从而在「觅母库」中进行繁殖;觅母的传播媒介是各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式,比如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和人的榜样等等,它的传播和遗传相类似,即它能够导致某种形式的进化,而且这种非遗传途径的进化,其速率比遗传进化快好几个数量级;与基因复合体类似,相互适应的觅母也常常紧密相连形成「觅母复合体」,而自然选择也有利于那些能够为其自身利益而利用其文化环境的觅母,每个宗教都与其教义、仪式、传统、建筑、音乐和艺术等紧密结合,而每个国家文化则是由其政治、经济、宗教等体制共同编织的觅母复合体。
一个超级觅母为其自身打造的生存机器的终极形态,或许会像电影《终结者》中的人工智能超级电脑「天网」一样,具备自我意识,残酷地毁灭一切「文化异端」,将整个世界置于它的独裁统治之下,或许,再把所有人类大脑都接上网线,植入病毒并抹除自主意志……
三、AI、区块链的出现与“自私的基因”,就像“冰与火”,一对奇异的存在
市场经济和全球化都是优秀的数据算法,假如数据是最高级的存在方式,那么全球化就是当今时代的宇宙法则。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生物就是算法,生命就是进行算法处理,不管是长颈鹿、番茄还是人类,他们没有本质不同,都是自然演化出来进行数据处理的方式,谁能更好的处理数据,谁高级,谁进化。
很显然,人的大脑可以进行更高难度的数据处理,尤其是加持了电脑之后,所以人成了这个星球上的神。《自私的基因》不过都是基因的奴隶,你饿了要吃渴了要喝,你以为这一切是自己说了算,但其实幕后的大boss是基因。
基因到底是什么?他其实是一串遗传信息,本质其实就是数据,这组数据的意义就是追求不断复制和不断传播,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就是一台处理基因信息的超级机器。
1、数据是高于人类的存在
如果从数据的角度去看待经济,你会发现其实市场经济是一种非常高效率的数据处理算法,它把几何数量级极度复杂的海量数据,分摊到了每个人的头上,这就好比你让一个大学教授去做一道高等数学难题,那没问题,但是你让他去整理无穷多的加减乘除运算,那还不如交给一万个小学生去做更快;从这个角度,全球化其实是一种优秀的数据处理的算法;从某种程度上,人从智人进化成智神,我们已经习惯了自我中心论,但其实站在更高维度,数据真的可能是高于人类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说数据是最高级的存在方式,那么封闭就是违背了宇宙的法则。
2、AI、区块链可以在虚拟世界创造出奇迹
去年Master 刷屏,就连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时,说“它赢不了我”的围期第一人柯洁,连输Master两盘之后,也不得不感叹“完全下不过”,甚至无奈地承认:“人类千年的实战演练进化,计算机却告诉我们,人类全都是错的,我甚至觉得没有一个人沾到围棋真理的边;” 实际上Master不过是阿尔法狗的升级“马甲”;阿尔法狗能60连胜,除了学习能力,还在于不受体力和情绪的困扰,它可以不吃不喝,也可以不惧不狂,它没有那么多“定式”的束缚,任何异想天开的一招,都是基于学习和计算,所以AI、区块链可以在虚拟世界创造出奇迹。
3、AI、区块链是智慧对肉体的突破
《动物精神》上说了一个实验:在这个游戏中,实验对象有机会将一些钱放入“储钱罐”,这样钱会增长,然后再同集体中的其它人分罐中的钱;如果每个人都合作,那么对整个集体来说收益最大。
但是,人又有自私自利的动机:
“如果其他每个人都把钱放入罐中(钱增加了再被分掉),而我则只顾自己(不放钱),那么我就会得到对我而言最好的结果。”
这个游戏有一个标准的观点:实验对象开始玩这类游戏时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合作,但是如果重复玩这个游戏,他们便逐渐认识到某些玩家会作弊,因而他们也会逐渐选择作弊,在多次重复之后,所有玩家都自私起来,这种行为方式是十分基本的:猴子们玩这个游戏的结果已被证明同人类完全一样;把实验稍加修改,可以惩罚不合作者,结果发现,实验对象愿意花钱惩罚那些自私的人,即使个人需要为实施惩罚负担一定成本,这表明实验对象关心公平问题,当其它实验对象自私时,他们会愤怒;AI、区块链是智慧对肉体的突破,他是如此美好,智慧却自由(人的身体则是不自由),计算,却不算计(不会去想公平,更大的理性);从更广泛意义上讲,AI、区块链与自私的基因,“冰与火”一对奇异的存在。
四、猎豹CEO傅盛:“AI为产品赋能,区块链思想放大生态势能!”
当年,傅盛第一次到珠海,每一刻都在想,怎么让在金山工作了十年的人,能有一样互联网化的思维;那个时候,夜不能寐,忧虑不堪,有一天,傅盛的一个合作伙伴告诉他,“全世界通过合并成立的新公司,90%以上都失败了,只有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才能逆转;”傅盛当时看着他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如果你早告诉我,也许我就不那么无知者无畏了;”当时真是生死挣扎,对手四面围剿,团队刚合并,还未拧成一股绳,可以说,死法有很多种;没人相信他们能活下来,只能绝地反击,别无选择;也许,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困难,就是最大的财富;如同尼采的一句话:“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庆幸的是,猎豹今天已经不一样了,猎豹所遭遇的所有的困难,都进化成了猎豹的基因。
1、公司的本质是什么?
或许正是因为遇到困难,更加促使傅盛不断思考本质;有一次,跟一个业务干部交流,他说:“傅总,你不能这么说我,我的收入涨了;”傅盛说:“如果像一个网上的评论分子,只用浅层的收入判断本质,那我就不应该当CEO”;一定要看到更内核的东西;往下想,如果收入不是公司的本质,总该是业务吧?业务就是产品,有好产品就有一切啊?过去几年,不停尝试新产品,全力以赴做产品,遗憾的是,一个产品总有它的生命周期,没有产品是长盛不衰的;那么,是团队吧?这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也许有一天,大家都不在了,这家公司又安排给了更年轻的一批人,也许猎豹更强大;乔布斯离开苹果10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评论,但苹果的体量比那个时候大了太多了;迪士尼去世了也有几十年,管理层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迪士尼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梦想从未改变,且越来越强大;最后,想起了基因:或者叫文化、叫精神、叫使命,当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信仰、认知和信赖的时候,它就开始变成这家公司的基因。
2、两个关键词:区块链与去中心化
2017年最火的关键词,就是区块链了,印象最深刻的理解是去中心化;从某种角度看,区块链带来的去中心化和互信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组织效率,也有可能重塑整个社会关系;它让以前最难实现的信任,通过代码的形式实现了;让以前最麻烦的复杂操作的中心化办事机构,通过高效的网络实现了;当然,互联网是区块链的基础,如果没有互联网,区块链技术肯定不会火起来,当然AI也会是区块链的一个加速器;比特币算是区块链技术的尝鲜应用,它最牛的地方在于零雇佣,零任命,连创始人都没有出来过,也不用每年出来演讲,但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比特币本身没有公司,但它在全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公司,甚至超出了一些国家的央行。
3、AI为产品赋能,区块链思想放大生态势能
如果想变得更大更强,就要突破自我的限制,必须去跨越整个组织体系的边界,用AI为产品赋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工具,用区块链的思维放大生态势能;AI就是新时代的生产力,但AI本身并不是产品,AI必须与各个产品结合,AI+工具,是技术和产品积累的一个最有可能突破的点;人类的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的本质,就是被工具推动,从石头到马车,再到汽车、飞机、电脑,都让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我们用泛的概念看,机器人也是工具;不仅以AI赋能打造新的AI+软硬一体化的产品矩阵,还要用区块链改造你的生态体系;虽然生态这个词被乐视用坏了,但真正好的公司都是生态化的,如果你只会打铁,工业化一出现,你就被淘汰了;如果你只会射箭,火器一出现,肯定被灭;如果你只会骑马,坦克一出现,只能投降。
4、“管理者” 转变为 “赋能者”和 “超级节点”
如何用区块链的思想,去中心化地改造自己?摒弃自上而下的层级汇报体系,即使这样做,更加有序、高效、职责分明,但它同时也意味着:僵化、脆弱、缺乏生命力;整个组织系统反馈时间太长,对顶端的依赖太大,容错率太小;虽然互联网时代,我们就在强调扁平化,去中心化,但在未来的时代,这样的组织架构还要加强,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建立有效的自我激励机制,让整个组织自主进化,真正让每个人自觉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翁;当有一天,我们形成这样的共识,这样的文化,我不需要给你们下任务,你们自己就会想到这件事并做好,就开始自我突破了;随着区块链生成的生态体系效果的显现,你自己在裂变,自己在竞争,公司更多成为赋能平台,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相互的合伙人。
CEO其实是最有可能被颠覆的职位,比如,苹果和亚马逊这两家公司就很不同,苹果高度依赖CEO,而亚马逊有一种披萨饼文化,小组不断分裂,贝索斯自己并不太去思考很多产品问题,完全靠自下而上的赋能式创新;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未来新时代的一个创新机制,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超级节点;甚至慢慢,从一个小节点,慢慢变成大节点,从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但这一切都一个大前提,即我们必须达成共识;光有去中心化不行,组织会崩溃,我们需要在愿景、方法论和结果评价上达成共识,如果短期内不能实现共识时,你还是那个达成共识的节点。
5、未来对每个人的要求更高了
达成共识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还要建立一种理性的机制,用结果来说话,由此带来的变化就是对每个人的要求更高了,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事业的发展正不断跨界其他行业,不同行业背景的人都有自己的认知障碍;然而,每个人“自私的基因”天性促使“维护自我,低估他人”;不太容易相信别人看到的就是真知,于是造成沟通效率低下,遭遇进入新领域的困难,这就对每个人要求都更高;比如机器人行业,很多公司融了很多钱,把产品买过来发现做得不咋地;这个问题到底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还是有别的客观因素存在?其实是人“自私的基因”天性。
比如一个送水的机器人,首先它要能看,得有一个视觉系统,还要能物理避障,得有一套导航技术方案,这套系统做完了,还要传送给轮子,还涉及与用户交互相关的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等;你会发现,以上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领域,且领域之间的通信都需要跨界,每个跨界领域之间的语言都不通;就像一个系统,即使每个部分展现达到了90%的效果,但5个90%整合到一起是多少呢?或许就只有50%的效果了;如果想做得更好,就必须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互信的机制。
6、姿态越低,蓄能越大,对他人信任越多,成本就越低
在斯坦福设计学院有一堂小情景剧课,分享三种不同维度的人,会让你深有共鸣;
第一种维度的人,喜欢说“No”。别人说什么,他都说No。如果一个人拒绝接收信息,就能找出各种理由说No。这是一种最封闭式的人的状态。
第二种维度的人,喜欢说“Yes,but”。这个东西是挺好的,但是……。比如,我经常听到,傅总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你不够了解我;或者,你讲的方向是挺好的,但我们现在的事情还很难做。无数的但是,其实就是无数的借口。
第三种维度的人,喜欢说“Yes ,and”。这是最好的一种状态。我们有没有可能不断地说,对,不仅如此,我还想要怎样;不仅如此,我还可以怎样。
人和人之间有差别很大吗?其实没那么多差别;但就是“Yes,and”的能力,你认为很普通的品质,可能在别人看来,非常宝贵;所以要虔诚地像小学生一样去看待别人讲的东西,总结成一句话:姿态越低,蓄能越大;对他人的信任越多,成本就越低。
尽管有的时候,别人说的也不全对,的确很多事情证明,你傻;但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得足够长,你知道这个人挺牛,然后信了,其实会发现,越信反而越强大,因为,犯错误或犯傻的成本,比起那些不去拥抱而错失机会的成本,低太多了;也源于此,如果和一个人沟通,他说“yes and”很多,这个人就会有机会突破;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说“yes but”,其实无论他过去积累再多,都会遇到自己人生的瓶颈;人也好,公司也好,只有不断与外界发生连接,才能真正成长并改造自我,就像一颗树苗,如果不从外面获取阳光和水,谈何成长?
彩蛋: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
初中以为自己很聪明,成绩上不去是因为粗心,中考过后打回原形;
踏入社会,以为自己很帅,其实屌里屌气,数次恋爱失败后打回原形;
进入职场,以为自己很有智慧,嘲笑别人交智商税,整天跟大V抬杠;
转眼四十不惑,真的是不惑了,知道自己也就这样了;
开始把希望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殷切期待基因突变;
自私的本源来自生命本身,个体的不安全感和存活的需求指导我们必须靠近一个更优秀的灵魂和肉体,这让所谓一陈不变的爱情和所谓专一的选择看起来极不真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