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个话题是因为近期在研究直播领域的新机会,又被“消费升级”概念洗了脑,索性写个文章分析下二者结合的可能性。
1、什么是“直播+”
直播行业发展至今,分别经历了秀场、游戏解说,以及移动直播模式,其商业变现依旧以“打赏”为主,单一且难以持续。而“直播+”概念倾向于将“直播”作为一种实时沟通,多元社交的工具,集成于各行业、场景,挖掘新业务,打造新的商业模式。直播+电商、直播+旅游、直播+教育、直播+金融,如今各行业已初步在尝鲜。相比传统模式,利用手机的便捷性来直播,打破了地域限制,有临场感的真实性,互动性更强,成本也更低。利用好这些特性和自身业务结合,一定会催生出新的增长机会。
2、什么是“消费升级”
简单来说,消费升级解决了人们“买更好”和“更好买”的问题。有着品质消费欲望的中产阶级,希望用上更精致的产品、希望用上更人性化的产品、希望用上精英阶层才会用的产品、希望用上为自己定制的产品、希望听从意见领袖和相似群体的决策、希望追求长尾且小众的产品,以上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需要消费升级,他们也乐于接收消费升级的理念。而满足他们“希望”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消费升级”的过程。
第一,目标群体吻合。
根据TalkingData《2016移动视频直播应用行业报告》所述,直播观看人群集中在26-35岁的人群,他们喜欢社交、玩乐、旅行,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也是如今的消费主力,他们有一定可支配收入,更注重商品的口碑、评价,更愿意分享,也会在购物的时候追求物品的社交价值(炫耀资本)。
第二,消费习惯吻合。
观看直播的人群,以90后女性用户和学生居多,这类人群习惯在消费前咨询他人,习惯品质且小资的生活,习惯听从大V推荐,更习惯和他人谈论自己的购物心得和情感兴趣,并倾向受到他人认同,且一旦被认同就会产生忠诚度。从这一点看,无论是对主播还是商家,“粉丝化”的消费理念也是通用的。
第三,获取信息的渠道吻合。
观看直播的人群,本身乐于接触新事物,他们有大量闲散时间(来看直播),并喜欢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来指导决策,相对于逛淘宝、大众点评、携程,他们更喜欢打开小红书、什么值得的买、ENJOY和周末去哪儿,更喜欢探索潮流事物,特立独行,极具个性。
以上是吻合点,然而事无绝对,直播也存在无法覆盖消费升级的群体。比如消费能力和城市分布,一方面消费升级需要消费者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的高学历人群会更有意尝试消费升级,而直播观众以三四线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为主,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要对这一人群再进行细分。
简单来说,就是:打造特定消费领域的个人IP,邀请意见领袖,针对直播观众中的目标人群,做符合定位的商品的精准消费点评,传达消费理念,进行情感连接,创建互动社群。
在这一过程中,要三个玩家共同参与。
品牌塑造者
相当于被传播对象。也就是说,需要通过直播进行传播的品牌,先要能塑造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在保证过硬质量的同时,懂得对品牌进行定位、包装,打造“爆款”,尤其面对挑剔的90后人群,能够随时响应需求,定制化调优,且能有足够的性价比,这样才能更吸引用户。
内容传播者
相当于主播。每个主播都是一个独立IP,“直播+消费升级”关键就在于将主播培养为符合品牌气质的意见领袖,这要求主播:
具有对品牌的高度认知
直播中对宣传方法、宣传力度的合理把控(太弱无法传达,太强则显得做作)
与观众(粉丝)的持续互动
总之优秀的“消费升级”主播,一方面要有天生吸引人的特点(包括好身材、高颜值、语言天赋等等),另一方面还要在每次直播前做足准备,明确目标,才算是对粉丝负责,对品牌负责。
内容运营者
相当于直播平台。优秀的“消费升级”直播平台,不仅要招募、培养一批目标用户群认可的偶像主播,更要懂得对直播内容进行品类逻辑的重建,并善于根据不同的品类分群推广,造成二次,乃至多次分享,达到内容的最大传播效果,让更多的目标人群认可“消费升级”理念,促成线上/线下交易,达到良性循环。
总之,由于直播平台天生的实时性、互动性特点,使得人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商品的外观、效果和使用感受,再加上意见领袖的示范效果,相信比传统图文方式更能带来好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