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ig secret about Apple is that Apple view itself as a software company ”
这是Steve Jobs在数年前,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在Jobs离世3年之后的WWDC 2014上,苹果前所未有地向人们展示了它“作为一家软件公司”的一面。甚至,你可以说,苹果正变得越来越像一家“互联网公司”。
在WWDC 2014上,苹果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长得”越来越像iOS的OS X系统——Yosemite。这不止是扁平的图标、统一的字体、半透明的毛玻璃效果、以及更加明快的色调,更重要的是,在功能架构上,Mac桌面系统也在与iOS移动系统趋同——例如,OS X Yosemite全新的通知中心几乎从iOS那里照搬了“今日”(Today View)视图, 其中由日历、天气、备忘等多内容组成,用户也可以将第三方应用和扩展部件添加到其中。
换句话说,苹果正在统一其桌面系统与移动系统的视觉风格、交互逻辑、以及功能。其目的不言而喻——让用户在不同大小的屏幕上,以相近的方式,无门槛地使用各项苹果的服务。
所以,我们才频繁地在昨天凌晨的发布会上听到苹果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提起“Continuity”(连续性)一词,以及伴随其出现的各种跨终端的新功能:
在Handoff的帮助下, iOS设备上的文件和工作进度可以在 Mac 上同步,在收到iMessage短信时可以在 OS X 桌面上查看和回复,而iPhone也可以变成一个中继器,在接听电话的时候,让 Mac 作为扬声器,反过来,也可以直接在Mac网页上拨打电话;
苹果推出了云端网盘iCloud Drive,类似于Dropbox,它是一个可以在云端储存以及同步文件的工具,同时支持 Mac 、iOS和Windows设备。
这毫无疑问是苹果正在像我们展示那个已经不太遥远的未来:无论是使用Mac、平板电脑、手机或是可能出现的iWatch,你都可以在App Store中下载到相同的应用,并且凭借一个Apple ID,你的数据、工作、生活、娱乐就能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屏幕当中无缝切换。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在不久以后,Mac OS和iOS可能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发者只需开发一次应用,就能在桌面和移动终端上运行及同步。说不定,苹果现在已经在私下研发基于ARM架构的桌面操作系统了。
而比起连接自己,更重要的是,在这次的WWDC上,苹果开始撕掉自己“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的标签,开始显露出它互联网的模样。
其实在去年举办的WWDC 2013上,我们就看到了一些端倪。我曾在《刚刚获得5000万美元投资的Anki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什么苹果愿意在WWDC上给它一个舞台?》一文中写道:
“Anki虽然不是真正由iPhone所操控的,但是其运行平台和数据收集都完全是在iOS之上。这实际上和Jawbone、Nike+这些可穿戴计算设备在与iPhone的连接模式上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基于人工智能的Anki能带来更巨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手表、运动手环、芯片等可穿戴计算设备,还是更加智能的电器和新型硬件,它们都将由iOS统一管理。iOS设备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连接万物的智能终端。”
今天,苹果证实了这一猜测,它先后发布了两个“连接万物”的产品——HealthKit和HomeKit。前者是面向医疗、健康类App和智能硬件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后者是家庭中联网设备的通信、写作、控制中心。它们两个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少不同——都是由iOS终端作为核心,开放包括语音识别、指纹识别、数据传输协议在内的多种技术标准给第三方硬件开发者使用,让他们的硬件能够获得iOS系统的能力,同时,将数据“上缴”给苹果。
而这也只是苹果“连接一切”计划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被不少人忽视的桌面搜索——Spotlight和。在新版的操作系统中,Spotlight彻底改变,新的Launcher被加入,它看上去和Mac OS X上的第三方桌面搜索产品Alfred非常类似:只需调用出一个搜索框,便可以对本地文件、应用和网页进行搜索。而不同于Alfred的是,在对网页搜索结果的呈现上,Spotlight更像是Google的知识图谱:在用户搜索结果时,便能快速地将搜索结果调出,并进行结构化的呈现。
所以,如果说HealthKit和HomeKit是苹果连接物理世界的通道,那么Spotlight就给了苹果用户一个新的连接数字世界的方式。
但对于开发者而言,苹果想要“连接一切”并不完全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在WWDC上,苹果前所未有的对开发者开放了各种功能和特性的API、渲染引擎,甚至推出了更高效的编程语言Swift。但我们也看到,为了更好地“连接自己”,苹果开始大量将第三方服务中的优秀特性集成到自己的操作系统中——云服务、邮件附件、搜索工具、语音聊天功能、图片编辑器……这意味着,虽然获取iOS能力的开发者有机会开发出更多“新、奇、酷”的应用,但同时他们能走的路,却也越来越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