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产品经理该如何构建“区块链Token生态”?(二)》中介绍了钱包生态场景中的“增值场景”,增值场景可以有效锁住从钱包入口进来的资产,有了增值,还需要有消耗,才能使资产在应用中流动起来,本篇将对“支付场景”展开具体探讨。
“支付场景”在钱包生态中的地位
人类最初的交易形式是实体的物物交换,但很多物品体积大重量大,给携带造成负担,有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换你的物品,但你不需要我的物品,你需要他的物品,他需要的呢我们又都没有,从而无法直接快速成交。
显然物物交换有诸多不便,因此找到一种公认的等价物,来简化交换过程,是历史的必然发展,于是货币的概念逐渐诞生了。用货币支付,促进了整体经济的流动。
在“数字货币”的世界中亦然,其作为支付手段、流通手段的本质职能并没有变化。
如果只有增值,却没有消耗,想必赚再多的钱也没有意义。之所以人类追逐财富,正因为财富能换取我们的物质或精神所求,只有把钱花出去的时候,它的价值才真正得以发挥。
因此,在应用中引入支付场景,让用户乐于消耗数字资产,来换取感兴趣的东西,促进用户活跃同时也促使资产的持续输入,从而使资产在钱包生态内形成基本的流动闭环。
“支付场景”详述
限于数字货币在境内不能直接购买实物,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偏向于精神层面的场景,也就是有价值的无形物品,如:知识、社交、娱乐等。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构建区块链生态内的知识体系,重点是以“区块链”为核心内容,展开知识体系的建设。
(1)按知识内容划分
区块链有三大圈“链圈、币圈、矿圈”:
“链圈”重在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此群体大部分是工程师、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实现价值。
“币圈”的关注点在于数字货币,研究币、盯行情。大部分是投资或投机者,通过造币或交易赚钱。
“矿圈”是一群专注于“挖矿”的矿工,靠挖矿或卖矿机赚钱。
因此,知识可细分为“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行情、挖矿”三大领域,以覆盖各圈用户的知识需求。
同理,对各领域中的知识及用户角色继续层层细分,从而建立结构清晰、完整的一套知识体系。
(2)按用户认知程度细分
用户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从小白用户到专家用户,需要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因此,可由浅入深对知识难易程度细分,为不同认知程度的用户,提供可接收、可提升的一个成长路径。
例如先从各领域的“基本概念”讲起,最终到可良好“实践应用”的程度。
(3)结合产品功能的知识
指导用户更好的使用应用中所提供的工具,比如:如何使用行情分析工具,钱包的原理讲解,理财产品的构成分析等。从而达到反哺应用中其他功能的效果,深化用户对产品各功能的理解与使用。
(4)知识社区
付费问答,主题讨论等,促进用户间交流及知识的自生产。
【知识付费】的付费点在于:
讲解者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用户快速、深刻的掌握知识精髓。
将散点式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
让理论落地,结合实际案例,达到指引行动,能够着手实践的效果。
将知识化为生产力,用户的付费才有所值!
2. 社交付费 —— 社交建立联系,付费增强关系
社交的目的是建立联系,社交付费就是构建“社交+资产”的场景,为用户营造推动社交关系发展的机会,加深关系的紧密程度。
(1)发红包、礼品卡
红包最早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长辈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如今的“发红包”已普遍成为一种通过网络方式促进感情,带动积极气氛的刺激品。
在区块链钱包中增加发红包场景,是最易于被广泛接受、快速带动用户建立社交关系的手段,同时也是对所发币种的一种有效宣传。借用对熟人的信任感,领取者对所领的币,更容易产生好奇心和信任感。
与发红包相似的场景是,支持用币兑换成礼品卡,然后将线下可使用的礼品卡、优惠券等赠送给朋友。
(2)专家资源、意见领袖资源
平台通过在知识体系中积累的专家资源、以及社群中的意见领袖资源,为普通用户提供接近他们的机会,例如:对专家的付费提问,专业领域的咨询指导;付费才能进入的优质社群,为用户结识意见领袖、优质群体提供途径。
3. 娱乐付费
泛娱乐的形式很广阔 : 文学、游戏、音乐、影视、直播等等,如果平台从零开始自己建立娱乐场景是很耗时耗力的,最适合的方式是引入第三方合作资源,来促进平台币的消耗。若要强调区块链主题,则可以引入娱乐类的DAPP作为卖点。
总结
消耗财富比积累财富容易太多,支付场景可以说是没有边界的,凡是有交换价值的,都能够作为支付的对象。若限制只能用平台币支付内部的付费内容,那么,币的受欢迎程度必然会因用户的收获而增值。
币的内核价值始终在于:它可以换取什么,物质的或精神的,所能换取的价值越高,币本身的价值就会越被用户认可。
谈完“价值”,下一篇我们再来探讨“价格”,以及数字货币交易所的相关话题。
相关阅读
增加钱包用户粘性,产品经理该如何构建“区块链Token生态”?(一)
产品经理该如何构建“区块链Token生态”(二):增值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