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楼梦》开播31周年,我们什么时候能再看到9.6分的国产剧?

1987年5月2日,《红楼梦》首播引起轰动。几乎家家户户都响起了《枉凝眉》的歌声。

今天是这部剧开播31周年。

30年过去了,这版《红楼梦》仍然是很多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只要谈起红楼梦中的人物就会自然联想到电视剧中的形象,可见这些电视角色如何深入人心。尽管后来也有翻拍的新版本,但依然难以超越。

红楼梦 (1987)

9.6

1987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古装 / 王扶林 / 欧阳奋强 陈晓旭

很多人小时候都在电视上反复看过这部电视剧。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很小,只懵懵懂懂被剧中的美人和古风吸引。对其中的诗文和人物遭遇却似懂非懂,又忍不住想反复去看,也许这就是一种最早的启蒙。后来自己干脆找了原著来读,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才慢慢真正理解这部著作的伟大。

7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弥漫着一种读书无用的风气,曾有人到某名牌大学做调查,竟然很多大学生都没读过四大名著。

“这跟我从杂志上看到的文学系学生没看过古典名著是相吻合的。”王扶林说,普及中国古典名著已是迫在眉睫。

王扶林,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毕业于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中国内地男导演、制片人。1980年,执导了中国内地首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1984年,执导电视剧《红楼梦》,拍摄期达三年。1987年,凭借《红楼梦》获全国十佳电视导演称号。

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回忆:“1979年,我到英国考察电视剧的情况,看到人家大部分都是连续剧,很少是单本,而且莎士比亚的名著很多都被搬上了荧屏,但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一个文化大国却对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视而不见,我陷入沉思,所以决定拍《红楼梦》。”

站在黛玉和宝钗中间的就是导演王扶林

“我不是研究《红楼梦》的,也就是上学时曾经翻阅过,也没觉得会对我产生多大影响。当时出于理性提出要拍《红楼梦》,项目要上马的时候,再拿起这本书,就发觉自己当初的提议太不知深浅了。”

王扶林给陈晓旭说戏

在当时很多人不看好《红楼梦》的拍摄。首先就是原著人物众多,要找到符合原著的演员就是一大难题。此外,剧本、资金、拍摄场地……称得上是困难重重。

这部剧的拍摄简直可以称得上“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部极具“实验精神”的电视剧何以被大众奉为几十年的经典之作?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杰作的诞生靠的不仅仅是运气,背后更是凝聚了很多人的才华和努力。

改编这样一部古典名著,不是随便找几个编剧写写剧本就可以拍。

专门请了红学家和多位古典文学史学领域的大师,召开座谈会。

这是艺术创作的严谨,更是对原著的尊重。

前29集忠于曹雪芹的原著,后7集没有用高鹗的续作,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线和脂砚斋的提示,参考红学探佚学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修改和重新创作。我个人喜欢这版《红楼梦》的结局甚过高鹗的。

顾问团队的名单令人感动和感慨,都是真正做学问的专家,如今多已作古。

来认识一下这些幕后英雄。

主任委员: 王昆仑(1902.8.7-1985.8.23)红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著有《红楼梦人物论》 副主任委员: 王朝闻(1909.4.18-2004.11.11)美学家、文艺评论家、雕塑家,著有《论凤姐》 委员: 朱家溍(1914-2003.9.29)文物专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 成荫(1917.1.21-1984.4.26)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林辰夫(1924-2006.11.26)编剧、首任中国视协电视剧戏曲艺术研究委员会会长 阮若琳(1929.3.1-2010.3.19)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首任中国视协儿童电视艺术研究会会长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著有《中国服饰史》,负责红楼梦服饰考证 启功(1912.7.26-2005.6.30)红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著有《红楼梦注释》 吴世昌(1908-1986)汉学家、红学家,著有《红楼梦探源》、《红楼梦探源外编》 吴冷西(1919.12.14-2002.6.16)广播电视部部长、党组书记 吴祖光(1917.4.21-2003.4.9)剧作家、导演 周扬(1908-1989.7.31)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周汝昌(1918.4.14-2012.5.31)红学家、著有《红楼梦新证》 杨乃济(1934-)旅游学家、主持修建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杨宪益(1915.1.12-2009.11.23)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与夫人一起翻译了《红楼梦》 赵寻(1920.1-2010.12.26)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 钟惦棐(1919.10-1987.3.20)电影评论家、中国电影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曹禺(1910.9.24-1996.12.13)剧作家 代表作《雷雨》 蒋和森(1928.7-1996.4.23)红学家 戴临风(1920.11-2009.1.30)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电影制作人、87版《红楼梦》监制

这确实是一次高手如云的集体创作,夏日炎炎,老先生们坐公交车穿过大半个北京来参加座谈会,是没有一分钱酬劳的。所有人只是一心想把最好的作品创作出来,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87版《红楼梦》。

红学家周汝昌亲自指导“宝钗”的表演

仅一个黛玉漱口的镜头,新旧版本一目了然,高下立判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87版的背后是民俗大家邓云乡亲自指导演员们怎么拿起放下茶杯,细致到走路姿态。清史专家朱家溍和红学家启功如何向演员们亲自示范古人作揖。

有了剧本,找到符合原著的主角成了一大难题。

王扶林说,央视当时很支持他,于是他定了一个选演员小组,到全国各大重点省市进行初选。

“我要求他们给我提供40至60个人,没有表演经验没关系,只要有潜质,只要他们认为这些人有条件进入荣国府、大观园,有自己的位置,就选出来,我把这些人请到北京圆明园,关起门来办了4个月学习班,代价是10万元。”

关起门来学习,先读书,先把书领会透了。选来的演员里有鞋厂工人、有商场售货员,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草根演员”。

学习班中,早上起床吹哨,演员们到圆明园活动腰腿练功。早饭后,专家冯其庸、周汝昌等来给大家讲课。下午演员们做小品,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比如你觉得你可以演王熙凤,你就找一段王熙凤的情节做小品。”

“我觉得演员的选择是合适的,跟角色是基本吻合的,因为缺乏影视经验,年轻,理解水平有限,演员表演的深度和水平不一定尽如人意。”这是王扶林对1987版《红楼梦》的评价,他在选角色方面非常下功夫,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海选演员的导演。

在确定主要演员的过程中,王扶林记忆犹新的是确定邓婕出演王熙凤:“当时大家对邓婕出演王熙凤有争议,因为书中王熙凤是大管家,但邓婕从外形上不是鹤立鸡群的感觉。为什么定她?有故事,邓婕喜欢读书,比较成熟,有表演潜质。当时学习班的专家学者只有两三个人同意,我就征求领导意见。领导说:‘你定。’我们当时的领导作风不是一言堂,而是一贯强调艺术民主。”

不过当年邓婕也不是王熙凤的第一人选,由于剧组第一美女乐韵因出国从凤姐的竞选中退出,本已被确定饰演平儿的邓婕才塑造出了87版经典的“凤姐”。

差点出演凤姐的乐韵

事实证明王扶林的选择是正确的,邓婕扮演的王熙凤是电视剧播出后第一个受到肯定的角色。

最初薛宝钗的主要竞争人选锁定在后来饰演袭人的袁玫、饰演湘云的郭霄珍和饰演元春的成梅三个人身上。而张莉在加盟剧组之前曾是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舞蹈队演员,她最初自荐的角色是紫鹃,只不过在培训后一次试装上镜时被导演相中让其出演宝钗一角。

当张莉扮上薛宝钗的戏装时,众人都被她聪颖曼妙的气质折服。

如今被大家奉为经典的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当年是毛遂自荐写信给王扶林。由于她还会写诗,给自己争取到这个角色加分不少。

王扶林至今回忆起陈晓旭也认为这样气质的女孩现在很难找了。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就该是陈晓旭那样,也许是她诠释得太好了,除了她再找不出第二个这么“黛玉”的黛玉。

原著中这样描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而 “贾宝玉”空缺一直是剧组最担心的事情,在大部分角色都已经敲定演员之后,“宝玉”还没找到,毕竟现实中符合原著的男演员太稀有了。

当导演终于通过邓婕的引荐见到了长得一张娃娃脸的欧阳奋强,马上让他去北京试镜。于是才有了我们熟悉的宝玉。

而欧阳奋饰演的贾宝玉漂亮得像个瓷娃娃,宝玉那份天然的痴和倔更是毫不做作。

对照原著对贾宝玉的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宝玉”“黛玉”排练对戏

宝黛读西厢

1984年9月10日,《红楼梦》在安徽黄山正式开机,录下了第一组镜头,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摄,总投资为680万人民币。

整个拍摄过程历时三年之久,剧组先后走遍全国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镜头近万个。

剧组为了拍摄的需要,按照原著的描述,在北京市宣武区建立了大观园,即现在的北京大观园;出于北京用地紧张的考虑,剧组另外在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等景址。

87版《红楼梦》从场景到服装都有着鲜明的风格。作为总美术设计的刘宝俊坚持“忠于原著,妙于裁剪”,将整体美术设计基调定为“不清不明”的时代。

87红楼中的人物造型和服装对于角色的成功塑造也功不可没。服装总设计史廷芹通过款式、颜***案、质料等立马展现了各个角色应有的气质和特点。

史延芹做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服饰画稿

左边就是服装总设计史廷芹

除了电视剧的拍摄,后期的配乐也是记忆中的经典。王立平就是87版《红楼梦》曲作者。

右边即曲作者王立平

王立平本人也一直钟爱《红楼梦》。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王之芙(王扶林夫人)邀请王立平参与《红楼梦》的作曲,他当即答应。

红楼梦》主唱陈力,是王立平在长春的一次联欢会上偶然发现的。在此之前,她是长春一汽流水线上的化验员,没有多少演唱经验。王立平认为唱《红楼梦》需要的是技巧之外的纯真,专业歌手很难具备这种青涩感。

演唱者陈力,以及与作曲王立平、录音师徐伟胜、音乐编辑郭融融、陈晓旭的合影。

陈力还出演过剧中的柳嫂

王扶林导演回忆起那段经历,心中充满感恩:“感恩曹雪芹创作了这部不朽名著;感谢各级领导对剧组的支持,当年央视副台长戴临风、阮若琳,顶住了各种压力,让我能够安心拍戏;我尤其要感谢的是全剧组台前幕后的每一个人,正因为大家当年不为名不为利团结协作,才能留下这部电视剧《红楼梦》。”

看了这些幕后故事,突然很想重温一遍这部电视剧。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王扶林导演和幕前幕后那么多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坚持,我们不可能看到这部经典。对于大众而言,也许有很多人就此与这部名著失之交臂,也许毕生都难以走进这样一个曲折复杂、唯美悲凉的“大观园”。

王扶林导演拍摄这部剧的初衷就是普及名著,我想他确实做到了。

谢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豆瓣电影

红楼梦 经典 国产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开播  开播词条  周年  周年词条  国产  国产词条  看到  看到词条  
热点

 B2B平台显现5大价值特征和6种...

在2C的领域里,社交、泛娱乐、信息交互、电商消费、生活服务等等,凡是消费者生活需求(或者无多大需求)的领域都已经被互联网覆盖,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优势几乎被发挥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