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如何活下来,是悬在创业者头上的问题。
西贝的董事长贾国龙称,西贝的2万多员工处于待业中,即使贷款发工资,公司也只够撑3个月。
解散和辞退员工的事情已经发生,K歌之王宣布与全部20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百程决定关闭公司启动清算准备的消息刚传出,优信也向员工发出了停工待岗通知书。
因为疫情,突然陷入困境的创业者众多。2月2日,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也发表朋友圈称,今年比非典还严峻,对很多创业企业是生死关。
每日人物为此找到了四位与创业者联系紧密的投资人,聊一聊他们眼中这波疫情对创业者最真实的影响。
文 | 翟锦
如果创业公司等、靠、要,我们就不会出手
吴世春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
我们毕竟是投资机构,要不要出手相救,还是得看项目有没有可持续性。我们给他们钱,不是让他们用来去支付那些刚性成本,而是用来转型,不是纯粹为了救命而救命,而是用来发展。
创始人积极自救很重要,不等、不靠,转型到一个新的业务,产品已经做出来了,需要一笔钱启动,那这时候我们很愿意出手;但是如果他在这里等、靠、要的话,我们就不会出手。
像在这次疫情里,有些创业者表现就很优秀,像科比特无人机,能迅速抓住一些新机会,大年三十,我们打电话,我跟他说:“接下来群防群控可能是一个重点,你们的无人机应该能转变成替代人工群防群控的利器。”
大年初一,他们就调集人力在家里办公,积极地把它开发出来了,大年初十就已经上线,在十几个城市代替人工做群防群控。科比特无人机原来是给电力做巡检,能在空中停留四个小时,代替人工的能力很强。也是这一遭,科比特无人机,在我们很多项目里杀出重围,我们也愿意给很多支持。
我们投的公司也有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像一家做线下教育培训的,基本上也不能开展业务,也在转到线上作业,还需要一个阶段。还有一家是给院线提供宣发服务的公司,今年春节档和接下来的2月、3月的影院,收入几乎可以计为0,所以影院也没钱去支付下游公司的服务费。这些公司,要么受到客户影响,要么服务本身需要面对面接触,有的房租开支比例还很高,又停业这么长时间,公司的现金储备很难支持。
还有我们投了一家狼人杀公司,他们这段时间用户量暴涨,在梅花帮的社群里问谁有资源,他们有业务要外包,原本有家给院线做线上票务的公司,就正好对接上了。创造一些额外收入,也是一种救命的方式。
我们投的云菜园,在济南开了150多家社区生鲜便利店,1月底,我看他们受到影响还比较大,创始人一开始也有些焦虑,我和他打过好几次电话,大年初五那会,他问的都是怎么办的问题,他们现金流支撑不到3个月。
到2月初,他从焦虑和慌乱中恢复过来,问的都是我这样办行不行的问题。他现在积极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救,比如让员工在线上卖东西,甚至一部分转微商,先活下来。创始人还扩大了原来to B的业务,给很多社区小店提供蔬菜、最后这个月净利润也还挺好,他们也被省政府列入疫情重点保障企业,银行给他们放贷,缓解了现金流的压力。所以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创始人心理强大,我觉得就没问题。
▲ 受疫情影响,生鲜电商市场有了大幅的增长。图 / 网络
如果疫情能够像当年的非典一样,3个月内消失掉,那我觉得大概会有20%的创业公司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那如果持续6个月的话,我觉得50%以上的创业公司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进入胶着,可能就是全面打击了,特别是非线上业务收入的创业公司。
小微企业尤其困难,他们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也不肯给他们放款,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新收入,就面临着断流的危险。
我们春节前有几家公司,已经做完DD(尽职调查),大年初十的时候,我们会把最后的流程走完,因为这时候不愿意去耽误创业者。我们也劝他说,要把钱当做宝贝一样地,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因为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要按照能够使用12个月的时间去规划。
这次疫情也会影响我们投资机构,可能更难募到钱,原本能出资的个人或是企业,他们可能自己也受到了影响,或是他们心理上倾向于观望。而且很多资产像商铺、土地房产的资产价格会降低,会变得有吸引力,这些地方会吸引钱进去。
当然也会导致一些比较弱的投资机构被淘汰,头部的投资机构影响会小一些,但也有影响,所以我们接下来也会更谨慎,也会谨慎地去看待接下来的募资环境。
这段时间,我们的重点是在做投后管理,目前资金是充足的,等到疫情结束以后,要迅速地恢复到正常的投资轨道和步伐里。我们原有的计划是今年的投资项目也要跟2019年差不多,去年我们投了70多个项目,今年我们估计也要投60多个项目,但是现在第一季度不能很好地做投资了,就看二季度以后情况怎么样了。
掐了融资的念头吧,上半年不要想了
东东 天使湾创投管理合伙人
这两年资本形势本来就不大好,如果之前没融到资,自己现金流又不好,疫情一来,情况只会更加恶化,对这样的公司,我都会跟他们说:掐了融资的念头吧,上半年就算了,老老实实赚现金流,先养活自己。
所以,这次疫情对两类公司影响最大。一类是企业一直想用成长性故事,用资本续命的模式发展,资本市场比较狂热的时候,这一类或许还有人买单,但是现在,就不要再抱有幻想了;还有一类公司,各项业务数据还不错,只是现金流还没回正,本来努努力跳一跳可能还能融到资,只要融到,那么还有机会留下,还能翻盘,但是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这个机会可能就没了。
风险投资这个行业最大的特征是,“资本”是有自我休眠功能的,一旦遇到黑天鹅事件,是可以不投的。我们上半年的重要工作主要转向了投后管理,把已经在碗里的公司服务好,让他们更加健康地度过这次危机,新项目我们还会看,好的行业还会继续研究,但上半年出手应该会比较慎重,对保留的子弹会更加珍惜。
说实话,在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时候,我们还是比较担忧的,2月初,我们就在线上开了会,叫各个投资经理去摸底我们已投公司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也收集了一些问卷调查,花时间一对一跟公司创始人开电话会询问需求。
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投的公司整体受疫情的情况还好。有不少公司比较幸运,在2019年都完成了后续融资,有好几家公司一年完成了数轮,账上现金储备还是不错的,加上前两年我们投的公司都是偏大消费和产业互联网公司,自身现金流情况也还好,所以账上6个月以上的现金都是能保证的。
当然,也会有少数公司,在疫情之前本身发展就不是很好,这次就更雪上加霜了,裁员反而多了一个说法。所以,两极分化非常明显。
你问如果半年之内疫情还不结束,那么我们投资的一些公司状况会怎么样,这样的话,的确挺讨厌了,有些现金流还没正反馈的公司,半年后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我警告我们一些现金流还没正反馈,但是靠前几年融资,账上还保有粮草的公司就一句话:未来半年,要把上一轮融资当做最后一轮,务必在现有的资金烧完之前,让公司实现盈亏平衡,这是一场生死之战,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长期乐观是对的,但是短期过于乐观的话,怎么死都不知道。
我从2010年起就做早期投资,也犯过很多错。教训最惨痛的,是2015年那波开始的O2O风口,我们投错了不少项目,校园O2O电商,上门洗车,上门按摩,共享厨房,同城物流等等,现在回头看,基本全军覆没,不堪回首,那一波也是我们经历的最大一次挫折,当然,这也是我们最大的一笔财富。
我经常会复盘那几年的失败案例,对当时的很多商业模式、商业逻辑会全面反省,很多低级错误现在看也可以避免,但为什么会犯那些错误呢?我觉得主要是独立的深度思考能力不够,对很多风口机会铺天而来的时候,被整个资本行业的狂躁影响了,第二个就是商业逻辑的思想实验推演不够,很多明明漏洞百出的模式,我们在自圆其说,强行美化说服自己,当一个职业投资人出现强行逻辑自洽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 共享模式曾经吸引了大批投资,但如今的境遇已大不如前,共享洗车就是其中之一。图 / 网络
踩了这些坑之后,从2017年开始,我就很少看只有成长性故事的项目,不仅看成长性,看商业模式,也会看现金流,不一定马上盈利,但必须要有现金流的闭环。因为我们就有铺垫,所以,因祸得福,这次黑天鹅事件对我们冲击其实比较小。
现金流真的很重要。去年年底,我看软银的年会,连孙正义都开始提现金流了。现金流这个词,他过去10年是从来不讲的。他投的好几家公司,像OYO,WeWork,都出现了严重问题,19年应该是他整个投资生涯中比较难熬的一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并不完全否定成长故事逻辑的早期项目。任何时代的科技泡沫里都会出很好的公司,2000年互联网的泡沫,不是诞生了Google和Facebook吗?像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这些风口,大家觉得有大量机会,蜂拥而入,把泡沫吹大了,虽然多数都倒下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还是有一些公司走出来的。只是一定要提醒自己的是,任何泡泡吹大之后,终归是要变现的,泡泡估值终归是要有东西撑得起了。
这几年,为什么整个资本形势不大好,除了全球经济形势的大宏观之外,内在的核心,还是因为很多泡泡没有实际的东西撑起来,因为没有找到变现方式,或者找到了一直不能正反馈,最后投资人们都没耐心了,二级市场都开始破发了,一级市场的人又退不出来,而基金周期又已经过了第一个八年,十年,发现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暴富神话,于是,更加让很多人对创投市场产生了怀疑。风险资本毕竟是有周期的,它的耐心是有限的,尤其在中国。
所以,资本没耐心了,也受伤了,也就更加保守了。但是呢,很多人都在等新的浪潮出现,不用担心,当新的浪潮出现后,疯狂会继续重来,泡沫也会马上回来,这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游戏。
在下一次浪潮没到来之前,我们更需要的是抓住一些细分的垂直领域的机会,因为大的、平台性机会越来越难了,说得难听点,现在大家更多的也只能是一些喝汤机会,还痴心于非要投中一个千倍、万倍机会的超级大家伙,我认为是不现实的。
卖也卖不掉,救又救不起,那就好聚好散吧
侯继勇 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
去年,我们跟投的那些企业说:现在这个环境下,突然倒下的可能性非常大,你们必须要留一年到一年半的钱,所以这次危机里,我们投的公司相对还好,因为都是一些比较头部的项目,而且公司之前做预算,都会把一些风险考虑进去,给自己留的钱比较充裕。
如果只在账上留两三个月钱,那很恐怖。毕竟很多小企业很难达到银行贷款的要求,而且募资状况又很不乐观。
2015年,很多小公司只做3个月的现金规划,因为那时候的钱特别好融,创业者和投资人都特别乐观,大家也乱花钱,很激进。典型的就是当年出行行业拉新,发红包补贴,一个用户的成本是几百块钱。
去年年底,教育行业也疯狂抢用户,七八千块钱抢一个人。互联网金融、垂直电商那一拨烧钱也特别厉害,而且他们很乐观,觉得钱花完了,还会有钱,可以跟投资人说,现在有多少用户,给我一个新的估值,我融下一轮。
以前野蛮生长,只要有用户,就可以等你变现,但现在竞争激烈,环境也不好了,讲那些故事没人听了,投资人也从强调用户、日活,到开始强调公司有正向的现金流,创业公司也可能来不及演化就死掉了,你是蝌蚪就是蝌蚪,在蝌蚪阶段就被干掉了,变不成青蛙。
其实公司2014年创立时,我就跟大家说,长期的繁荣肯定是不能持续的。那时候,全国6万多家投资公司,搞全民创业,这是不正常的,让大家变得浮躁、冒进。之后环境不好了,很多人可能就手足无措,出现很多问题。
投资公司倒掉,不像创业公司动静那么大,更多是悄无声息的。行业里边,2017、2018年还是挺惨烈的。那些公司很多都是2013年前后创立的,做房地产、能源攒的钱,还有煤老板,成立投资公司,几千万,或是几个亿,投几个项目,也有撒胡椒面投几十个项目的,每个项目投100万,后来项目都死了,基金没有收益,投资公司也做不下去了。他们是站在2015年的时间点,用1995的投资方式去投资。
我们一开始就很警惕纯概念型的公司。2015年前后,O2O,智能制造的风口,我们都没赶,就只做了点尝试,但后来大部分不成功。我们喜欢吃虾,当时投了一家公司叫大虾来了,送虾上门,自有物流,结果死得很惨。现在基本只剩线下店了,线上走不通,那就跟开餐馆一样,钱也没法退出,所以这个项目就变成我们吃小龙虾的据点了。
一家投资机构,成不成,就靠头部项目。所以我当时的投资原则就是,投头部项目,另外就是投头部创业者。再就是互联网+垂直行业的项目,比如我们投互联网+车,瓜子二手车,投互联网+生活服务,58到家。
去年流传各种名单,生死簿榜,那种巨头型的创业公司倒掉,也会拉垮一些投资公司。创业公司不行了,投资机构也没有太好的作为,卖也卖不掉,救又救不起,那就好聚好散吧,如果创业者有能力,就下次再来。
我们团队从创立到现在,就基本维持在20多人左右,估计今年也不会招人,因为行业不太好,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了。最近也有来找我们募钱的项目,但我们还是先管好我们自己投的项目吧,投资人张颖不也说,重点的项目好好扶持,差的能放手就放手,新的项目要谨慎。
疫情确实让我们的心态更谨慎一些,以前可以投的一些企业,可能也会观望了。怕你投了,他们也融不了下一轮。但是我们觉得特别好的项目,不会因为疫情改变我们的决策。
▲ 自疫情爆发以来,一些公司倒闭。图 / IT桔子新经济死亡公司数据库
是疫情,也是机会
卿永 番茄资本创始人
我们投了不少餐饮品牌,餐饮行业是现金流进来快,出去也快的一个行业,平时现金流非常好,因为每天在营业,但一旦不营业,房租、人工成本,包括前期压的供应商欠款,都很大,就像一辆不能刹车的高速列车,它只能往前行驶。
所以我们在2015年投资以来就定下规则:现金流为王。这两年也感受到一些比较悲观的因素,就更加反复强调了。
因为过去储备的现金流会充裕一些,所以我们现在也有能力选择大胆做投资。当然,损失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今年利润都不好看,我们也有些品牌会关掉一些不好的店铺。
这次疫情,大年三十我们意识到可能会非常严重,马上成立了疫情援助小组,初一就跟所有的项目开会,摸底,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并且迅速联系所有的银行贷款机构,几乎把中国所有的银行政策都了解了,也帮助一批企业拿到了贷款。资金问题,我让他们优先用银行贷款解决,如果有必要,我们就提供增资,所以我们现在每个项目资金都能支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甚至更久。
而且我们自己也会做一些调整。我们最近接触了一个项目,春节前有投资机构跟他们签了框架协议,估值也定了,但是遇到疫情,就趁机谈条件了,条款要变,估值要变,那创始人就不乐意了,找到了我们。
确实会有一些机构,甚至是很知名的机构,有这种趁人之危、压低价格的想法。但我们在春节之前签的项目,我们没有提出任何附加条件,也没有去降低估值,反而加速了手续的办理。因为这时候创始人需要钱,需要安全感,我们这样做也能建立更良性的关系。
对我们来说,这段时间找我们的项目比之前也更多了,一些原来我们一直在接洽,对方觉得不需要融钱的项目,现在也意识到了融资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这次虽然是危机,对我们也有些正面影响,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优质项目,而且原来的优质项目,也获得一些增资的机会。
这次疫情,很多人都会和非典对比。非典之后有一批餐饮品牌死掉,同样也有一批品牌获得了快速发展,像小肥羊、眉州东坡,包括俏江南、百胜、麦当劳等等。所以我也告诉我们一些资金流非常充裕的项目,是疫情,也是机会。
我们的预判,如果3月疫情能结束,估计影响可能会在4个月左右,暑假期间就会相对恢复正常了。但是指望五一期间恢复正常,还是太乐观了,因为就算门店敢开,人们心中的恐惧还是会在,所以可能还是需要有一些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对领域不专业,观望是安全的,但我们在餐饮行业里待了近5年,团队里很多人有二三十年餐饮工作经验,所以对我们来说,疫情没有改变什么,我们依然是看到好项目就立即下手,疫情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张出给创始人的考卷,多了一个检视的角度而已。
▲ 在这次疫情中,餐饮行业正面对着巨大的挑战,许多餐厅选择卖菜来缓解现金流问题。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