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下沉电商市场“新势力”淘集集,最终死在了2019年末。
“向伙伴们说声对不起,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条微博。”12月9日,淘集集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不得不宣布淘集集本轮并购重组失败,接下来公司将寻求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
12月9日,闻讯而来的商家、客户以及员工堵在了淘集集上海总部五牛控股大厦门口,希望讨要一个说法。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淘集集所在的26楼当日依然对外开放,但办公区域已经没有员工上班的身影。同时此前淘集集所在的27楼已经上不去。淘集集内部员工表示,27楼员工已经全部通知休假。
据悉,淘集集还在两个月的自救重组中挣扎前行,如今急速陨落,留给业界不少启示。
淘集集暴雷,自救重组计划落空
今年上半年,淘集集平台危机就已浮现。
6月初,淘集集宣布启动B轮融资,拟融资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估值预计达到8亿美元。然而这笔钱一直未能及时入账。据第一财经报道,投资方希望能再观望一下淘集集的用户数据增长表现。
为了争取顺利完成B轮融资,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想出了一招,将部分属于商家的货款,用来投入营销,以换取用户快速增长,等数据过关了,再利用投资方的到账资金,来弥补所挪用的商家货款。
也正是这一操作,将淘集集送上了不归路。
9月,淘集集没有等来这笔“救命钱”。同时,此前就察觉到货款无法提现,或者有延缓到账情况发生的一些商家,聚集到淘集集上海总部索要欠款,平台危机一触即发。
为了应对“围城事件”,淘集集给出一份协议:与国内某大型集团进行重组并购(条件是商家“债务重组协议”签订率达到51%),收到支付的收购价款1个月内,向商家偿付债务金额的20%,剩余债务延期至公司估值达到20亿美元或上市时,由创始人张正平及其高管团队通过股权质押或转让股权的方式来偿还。
不过,这一解决方案遭到了绝大多数商家拒绝,认为淘集集并没有披露哪家大型集团参与并购,也没有上市的具体时间表,看起来毫无诚意。
随后,淘集集又发布了一份“淘集集与供应商代表联合声明”,淘集集主要经营模式由商家入驻模式,调整为合伙人自营模式:现有主要供应商转为淘集集股东合伙人。
这一次,尽管还有不少质疑声,但为了能拿回货款,不少商家仍选择了签约。
今年10月31日,淘集集官方发布重组并购进程通报内容,“10月23日,供应商债权人完成51%债务重组协议签定;10月28日,收到资方书面TS,签定投资意向书。当前淘集集并购重组进展顺利;公司运营稳定;平台运营稳定。”
乍看之下,淘集集货款危机有望解决。然而,不久之后情况便急转直下。
11月28日,因投资方申请诉前保全,淘集集公司支付宝账户被司法冻结,直接造成淘集集平台货款退款无法正常支付,工资无法支付。淘集集面临账面无钱可用的尴尬境况,无法维持基本的运营,遂宣布并购重组失败。
钛媒体注意到,就在一个星期之前,淘集集还发布公告称,已经与国内大型集团顺利签署股权投资协议,目前处于等待打款阶段。
然而,一线希望最终化为泡沫。至昨日(12月9日)凌晨,社交电商独角兽淘集集,最终轰然倒地。
淘集集死于拉新、留存,下沉市场“黑马”不再?
从日前发布的公告上看,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将平台破产的原因,归咎于B轮融资迟迟未到账,导致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
不过从淘集集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即便能够顺利融到资,也恐怕避免不了死亡结局。
据公开资料显示,淘集集上线于2018年8月,其用户定位比拼多多更为下沉,瞄准的是8亿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人群。彼时正值社交电商、社区拼团“风口”,淘集集的表现可谓亮眼,上线两周销售额就突破了200万。
风口之下,再加上不俗的市场成绩,淘集集很快成为资本的宠儿。成立两个月后,淘集集获得老虎基金、DTSGlobal、险峰旗云4200万美金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2.42亿美元。
淘集集也不负期望,仅一年时间,便积累了1.3亿用户,比拼多多少用了10个月左右。
然而,如此“凶猛”背后,淘集集也着实付出了不小代价。
据了解,为了吸引商家入驻平台,淘集集不收商家佣金。不过,商家参加淘集集的平台活动有一个特殊要求,价格必须低于拼多多,甚至要上传在拼多多上的购买链接来作证明。按照此前拼多多披露的10%左右的商品利润率,淘集集的确“更胜一筹”,将利润压到了极致。
在低利润空间下,商家及供应链只能舍弃质量,而追求销量。由此导致平台问题层出不穷,在黑猫投诉上,商品质量问题、商家诚信问题不断,淘集集面临口碑崩坏的境地。
淘集集可以说是拼多多的“学徒”,在C端用户方面,淘集集的打法更为简单粗暴,即价格战与用户补贴。
据钛媒体观察,为了鼓励拉新及完成社交关系的裂变,淘集集设计了一套“现金补贴+分销返利”的双重补贴体系,注册新用户可以获得1元现金奖励,一小时内消费成功最多可获得20元现金奖励,此外邀请好友累计五次最高还可获得25.5元的返现。
淘集集App
这种运营模式,意味着淘集集必须持续投入高昂的成本来拉新、留存,更何况还有不少“羊毛党”紧盯着各种优惠活动,试图吸干平台最后一滴血。
淘集集没有意识到,烧钱虽然能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一定的用户规模,但用户留存、复购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用户的付款、商家的货款,都被淘集集用来拉新,亏损也越来越大。据《财经》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淘集集已经亏损近12亿元,上半年净亏损6亿,净资产负6亿元,每月亏损超2亿元。
另一方面,近一两年资本集体进入寒潮,投资人逐渐变得理性,不再看好这类单纯靠烧钱拉新的运营模式,淘集集由此面临被资本抛弃的现实困境。
相比淘集集而言,社交电商巨头拼多多也一直在用户留存及流量变现的方向做着探索,对于拉新和留存,拼多多也未能摆脱巨额补贴的“套路”。今年提出百亿补贴计划的拼多多,为了维持增长,可谓不遗余力。
不过,淘集集与拼多多,始终没有处在一个商业层级。
数据显示,在上市前的3年内,拼多多共获得四轮融资,最后的C轮融资金额达30亿美元,使得它有充足弹药进行疯狂拉新。同时,背靠腾讯这颗大树,拼多多拿到了微信这一超级流量入口。
如此优渥的资源,让拼多多就像坐上了火箭般,冲到了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才有了更多资本,探索更多社交电商玩法,以及向五环内市场进发等,市值一度超过了老牌电商巨头京东。
正所谓“时也,命也,运也”,淘集集蒙眼狂奔只为上市,却不知结局早已写好。下沉市场“黑马”或许还会有,但会不会重蹈淘集集的覆辙,死于黎明到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