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广告已经进入“无耻时代”,公关已经进入“无聊时代”。
文 | 公关之家 作者:发条褐
“无聊时代”已经来临,信息爆炸时代,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就是广告,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到网络的发展,广告已经全面进入“无耻时代”,而公关也进入了“无聊时代”。
什么是“无聊时代”?
“无聊时代”指的是一个时代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理性思考和感性思想时,被庸俗的内容娱乐化的时候,人们整天讨论的就是权和色,八卦已经占据了人们业余生活。
但是这种“无聊时代”并不是简单地指无聊,谈论八卦的“吃瓜群众”也并不是没有精神内涵。无聊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取向额精神世界的指标,相反,“无聊时代”其实蕴含巨大的能量。
那些看似无聊的作为却可以产生一个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如果说媒体的出现是技术的支持和人们匮乏的精神世界所导致,那么新媒体的产生则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甜”,媒体一改传统的理性导向,变身“无聊时代”的推动者和制造者。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将那些没有主见和理想思考人们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也正是因为网络这片“无聊之土”,再小众的圈层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志同道合好友,古风、二次元、电竞、JK、国风、摇滚、嘻哈、街舞、民谣、朋克、电音、彩虹取向等亚文化群体也在暗自滋生。
无聊已经成为大众的狂欢和小众的欢愉,似乎每一个人演变成为了精神与思想的刽子手,身边冷不丁就会出现一个自媒体大神。社会崇尚“无聊”,一致抛弃思想和理性。
媒体喜欢撰写明星的八卦趣事,喜欢恶搞历史名人,习惯将一切事物炒作起来,然后又质疑其炒作。
广告变得“无耻”,“洗脑广告”春风吹又生,每一个广告都是套路。而公关在社会大“无聊”的背景下,也开始变得“无聊”起来。
公关不再相信事实,倡导索取贬低奉献,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都是常见的事情,
扭曲或者夸大事实,雇佣水军更是常态,随着媒体的跟风式报道,事件在网络上进一步放大和发酵。
“无聊时代”下的公关常常被人们误解,提起公关人员,人们常见的认知里好像就是陪酒的业务人员,或者是删帖发帖雇佣水军的专业工作人员。
其实最开始的公关也诞生在“无聊”之中。菲尼斯·巴纳姆是19世纪美国一家马戏团的团长,他于19世纪50年代编造的“神话”被成为是现代公关活动的萌芽。
当时巴纳姆的马戏团里有位叫海斯的黑人女奴,巴纳姆把这位黑人女奴营销成,是曾经在100年养育过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女子。当报纸披露这一消息后,社会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机智的巴纳姆这时便以不同的笔名向报社寄去“读者来信”,进一步引发社会舆论讨论。因为在巴纳姆的信念里,只要有宣传就是好事,不管事情的真假。
巴纳姆成功地将海斯营销成为一位名人,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涌来只为见海斯一眼,巴纳姆每周可以从这些人身上获得1500美元的收入。
但是当海斯死后,验尸官解剖海斯时发现,她不过才80岁左右,与巴纳姆吹嘘的160岁相差太远,但是作为一个“镇定自若”的剥削者,巴纳姆说自己深感震惊,自己也是受骗人之一。
在19世纪那个报刊宣传运动时代,上机器不择手段吸引人们注意力,甚至完全不顾公众的利益,一切只为利益。虽然从精神实质来看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关活动,但是已经具有现代公关活动的初步萌芽。
“无聊时代”下的公关到底有什么作用?
公关的业务范畴主要有新闻策划、新闻发布、事件策划、事件执行等,通过发布企业软文口碑营销,借助话题和事件在网络上进行宣传造势。
“无聊时代”的公关力量还是巨大的。在面对危机公关事件时,个人或者是企业面对恶意的网络攻击,力量都是非常薄弱的,无论是对骂还是消灾,个人或企业都是难以自己消化的,都是要通过网络公关公司来消除影响,解除危机公关警报。
公关的核心没有变,那就是建立和维护企业的声誉,在核心没变的前提下,传统公关和当代公关的区别就在于手法的变化。
传统公关主要是指通过传统媒体传播的公共关系,无论是做广告还是做公关,搞好媒体关系还是处理好危机公关都是建立在这些媒体之上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大网络疆域催生出本领多多的网友,从一次次的饭圈偶像出道,粉丝群体的公关意识觉醒令专业人员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媒体和公关的紧密关系被削弱了,媒体渠道更加透明化,公关在媒体中的地位开始降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爆炸时代也随之来临。信息碎片时代的新媒体舆论环境使得每个人不再只是单纯地接受信息,普通大众也可以开始为自己发声和反馈了。与此同时,一大批优秀的媒体人横空出世,传统媒体的思路此时变得落伍,专业性的长篇大论没有人看,人们只关注有趣好玩的新闻。
在当前媒体环境和舆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公众对社会事件、观点认知存在着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个人言论的发挥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平权,“舆论自由”过度放纵的下场就是言论不受控制,谣言可以通过网络发声“口口相传”,舆论持续发酵,变得不受控制。
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分发渠道的多样化,公关很难把触角延伸至精分领域。
从海底捞“勾兑门”事件看“无聊时代”下的公关应该怎么做?
2011年8月22日,信报报道《记者卧底“海底捞”揭秘》,直指海底捞骨汤勾兑、产品不承重、偷吃等问题,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8月22日下午三点,海底捞官网及官方微博发出《关于媒体报道事件的说明》,声明中语气诚恳,承认勾兑事实及其他存在的问题,对勾兑事件进行客观澄清的同时还不忘感谢媒体监督。
8月22日下午四点,海底捞微博及官方微博发出《海底捞关于食品添加剂公示备案情况的报告》,言辞诚恳。
事情发生的次日中午十二点,海底捞官网及官方微博发出《海底捞就顾客和媒体等各界关心问题的说明》,就勾兑问题及员工采访问题进行重点解释。
领导人物的危机处理反应也是危机公关中很重要的一步,可以缓解甚至成功化解危机事件。次日晚上八点,海底捞掌门人张勇发布微博,言辞诚恳,敢担当,人情味十足。
“菜品不称重偷吃等根源在流程落实不到位,我还要难过地告诉大家我从未真正杜绝这些现象。责任在管理不在青岛店,我不会因此次危机事件发生后追查责任,我已派心理辅导师到青岛以防该员工压力太大。对饮料和白味汤底的合法性我给予充分保证,虽不敢承诺每一个单元的农产品都先检验再上桌,但责任一定该我承担。”
海底捞领导人的敢担当,不随意责怪下属,在如今遇事乱丢烂摊子的职场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后,海底捞邀请媒体记者,全程记录骨汤勾兑过程,海底捞“勾兑门”事件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企业在面临危机公关事件时应该有的态度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也有不同的危机,因此在面临危机事件中反应各不相同,但是态度是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成功危机公关案例总是有相似的态度值得人们借鉴。
1、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糊弄消费者的后果就是失去消费者,消费者需要的是企业的坦然和解释,而不是遮遮掩掩、掩盖事实。
2、危机触发时,解释等于掩饰,企业这个时候主动承认错误比解释更加有效,因为消费者和网民的认知会被网络上的片面之词所误导,事件往更加不可控制的方向前进。
3、主动承担责任比互相推诿更加有效、现代社会品牌危机信任“丢帅保车”,而不是“丢车保帅”。
4、流程透明化比规避更得民心。企业或者明星发生危机事件时,觉得有些事情公布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是其实遮掩得更多,民宗猜疑得更多,负面影响更大。
结语:“无聊时代”下的公关正在迭代发展。公关的自我救赎和出路,还是要回到初心。不是单纯的维护好媒体关系,沉溺于技术上的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