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博物君专访 | 如何被翻牌是一门“玄学”

即便再次见到张辰亮,依旧很难把眼前这个沉默寡言的大男孩和那个造梗无数吸引百万粉丝的博物君划上等号。

张辰亮科普作品《海错图笔记》

运营“博物杂志”官方微博8年,如今那个顶着“博物”标签的小编早已走到了大众眼前,从《博物》杂志的编辑到策划总监,从在网络上解答问题到出书开专栏,张辰亮所做的,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他所喜欢的大自然。

录音中的小亮老师

1 “好奇心是最重要的”

小时候的经历是形成一个人的人格最关键的阶段,而这也是让张辰亮成为一个自然爱好者的原因。

张辰亮(以下称小亮老师)出生于1988年,那个时候城市化还不太严重,他常常跑到荒地郊野玩。这个过程中他看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现象,对于各种动物的习性尤其是昆虫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对万事万物,你深刻参与进去,就会发现‘啊原来还有这样的人,还有长成这样的东西,他们都是什么?’你就会本能想把它弄明白。”

单位附近(图片来自@无穷小亮微博)

对自然的好奇心、对昆虫的喜欢促使小亮老师选择了昆虫专业,但他并没有和其他的毕业生一样去检疫或者海关工作,而是选择了从事科普。“当时我在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之后,就说我下一步我准备从事科普,中科院参与答辩的那个老师立马就鼓掌了。他就觉得学这个专业又愿意搞科普的人太少了,应该多一些这样的。”

关注博物杂志的许多老粉都知道,他的研究生专业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在惯常的偏见中,这样的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就应该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在采访中,小亮老师纠正我,他学的专业原来是叫昆虫学的,“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只是学校为了体现专业与生产的联系而改的名字。而昆虫学的范围很广,学昆虫并不一定要从事植保生产之类的工作。

而选择科普,则是小亮老师自己的兴趣所在,他生性喜欢自然,又喜欢分享,“我获得知识的时候是一次快乐,分享给别人,就又获得了一次快乐。”把爱好变成工作,又不毁掉自己的爱好,还能同时发挥爱好对社会的贡献,小亮老师对于自己做科普的选择丝毫不后悔。

2 如何被翻牌是一门“玄学”

读硕士期间,小亮老师去《博物》杂志实习,接手了微博的运营工作。当时微博本身也是一个新产品,毫无运营经验的他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塑造官博的身份。为了减少纠纷,不冒犯别人,虽然不符合自己的说话习惯,小亮老师选择了保险的卖萌风格。但随着管理的时间变长,每天的提问越来越多,重复率也越来越高,简单回复后台留言还要被质疑为什么不卖个萌,这种不符合个人性格的说话方式让他变得很累,于是他不再刻意卖萌了,在微博上也和平时一样平淡地说话,反而受到了欢迎,慢慢形成了如今高冷风的博物官博形象。

2011年还处在卖萌风

但所谓的高冷其实也有门道,“这几年卖萌期间我掌握了大家这个舆论,我知道我应该怎么说话,就算高冷,也不会让大家觉得烦。”

2018年早已认了白额高脚蛛这个儿子了

博物君形象的成功塑造当然不只是语言风格的特别,最根本还在于博物,这几年博物杂志无所不知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如何让博物翻牌也成了粉丝津津乐道的一门“玄学”。

说到挑选原则,小亮老师总结了5条:

一是“看得见”,因为每天@博物杂志的问题有成百上千,而他能看到的也只有几十至多上百个,所以即使有些问题很有学术价值,他并不一定能看到。

二是“我会或者我能查到”,小亮老师强调,只有会才能回答,这是实话。

三是“典型,有代表性”,解答了一个问题就同时解答了许多网友的问题。

四是图片清晰、描述详尽,“在网上光看图片鉴定东西不是很靠谱”,据小亮老师说,他在读研时候检疫站常常送标本来进行鉴定,他们需要解剖进行观察才能给出结果,因此要给出的信息足够详尽他才能够进行判断。

最后一条原则就是好玩,不好玩的话可能就只是后台直接回复而不会转发。

被翻牌的微博

在采访结束以后,小亮老师因有事先行离开录音棚,很快,我就看到他在个人账号上又转发了一条微博,或许,所谓的“看得到”就是在主业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正好被@吧。即使知道了原则,如何被翻牌依旧是一门“玄学”。

采访结束后发的微博

3 “我更想做一个老好人”

从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博物》杂志工作至今,小亮老师在科普这条路上已经走了8年。虽然管理微博对如今身兼策划和科普作者双重身份的他来说只是一个兼职,但他在言语之间十分感谢运营微博对他的帮助。

“我如果不是博物君的话,就在杂志社当编辑,写点文章,可能未必有现在对自己要求那么严,写文章也未必有现在严谨。因为给杂志社写文章是看不到读者的反馈的,即使读者冲着文章骂我也听不见,我很难知道自己的文章写得好不好。但是在网上写东西,一发出来底下就有反馈,可能还会有转发骂你的,所以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对这方面很在意,每说一句话之前都会考虑到,这个会不会造成歧义,会不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我觉得这对科普写作来说是好事。”

接受采访中的小亮老师

除了写文章的严谨之外,小亮老师还指出在运营微博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大家喜欢的说话方式,在转发十条与转发一万条之间的差距下,他掌握了什么样的文风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

看起来高冷寡言的小亮老师希望自己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科普圈常有一些博主会与网友发生冲突,他觉得讨论是好的,但是他更倾向于做一个老好人,“因为你受众越多,才能把你的知识越广泛传播出去。”小亮老师也坦言,“你看到大家每天都很支持你,喜欢你,觉得你做的事是对的,对自己就是一种动力。”

4 “科普不光是科学问题”

运营微博8年,小亮老师遇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大量的重复性提问之后,他整理出了经典的置顶微博,其中的戴胜更是成为了粉丝调侃的热门。

其实在管理微博中遇到的远远不止置顶中的18条问题,小亮老师说:“在科普的过程中,你就发现不光是科学的问题,还有很多传播学的问题、文化问题要处理。”

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能好怎”,一开始当大家不管发什么都问“能好怎”的时候,他其实是生气的,后来意识到更多的是调侃而非真的想吃之后,他也在反过来利用“能好怎”引导大家对物种保护的关注,但是调侃和认真之间的度除了他自己,粉丝很难把握好,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减少提到能好怎的频率。

小亮老师还提到了微博鉴定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某个网友提问之后他进行了解答,但就有人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傻,然后跑到人家微博里去骂去嘲笑,最后逼得当事人只能删除微博。“不知道问是好事,总比嘲讽别人强。中国那么大,他生活的那个地方可能就是没见过,你知道不代表别人就一定要知道。”

“如果学到的知识被用来鄙视别人,那不如不学”是小亮老师成功向许多粉丝灌输的一个观点,但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他也会继续说下去。

5 真正接触大自然,才能培养好奇心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小亮老师反复提及好奇心的重要性,自小就对自然有强烈好奇心的他说回科普初心时,也是因为小时候没人可问、没书可买,当然更没有微博,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科普工作能给现在的孩子以及对博物感兴趣的大人们提供一个获得自然知识的途径。

虽说个人的体验十分重要,现在的自然环境毕竟是没法和以前比,但小亮老师坚信,每个人内心里对大自然都是有好感的,不会生下来就厌恶大自然。所以他希望科普能够帮助大家发掘对自然的兴趣,进而去主动接触大自然。

对于儿童科普,有了“玉女”的小亮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是利用传媒,包括书、纪录片、网络等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吸收这些知识,为孩子营造一个能够接触到这些知识的环境。尤其是当地的物种,家长可以为孩子购买一本本地植物图鉴,带着孩子在小区里认植物。

二是主动去野外接触,小亮老师强调,野外并不一定要是深山老林,其实观察小区的绿化植物就足够培养好奇心,甚至一片草坪就有很多东西值得说道。

三是参加一些专门活动,比如自然类的旅游团,有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解,很多细微末节的东西会很有意思。

四是在家里养一些花花草草或者鸟兽鱼虫,养的目的是观察他们的生长习性,这个过程也是对自然知识的入门。

只有真正跟自然接触,尝试去了解,而不只是纸上谈兵,才能培养起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张辰亮作品《掌中花园》

6 科普形势大好

博物杂志粉丝数已经达到了879万,而伴随着博物账号发展起来的,还有许多的科普大V账号。微博这种互动性高的自媒体平台为科普提供了平台,对于自然知识感兴趣的大众拥有了和专业人士交流的途径,潜藏的对大自然好奇的欲望也很更容易被发掘。国内的科普形势一片大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培养自然好奇心的目的,豆瓣时间联合博物君开设博物学专栏——《花鸟鱼虫的生活意见》。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邀请小亮老师为对订阅者送上寄语,在此送给大家。

我这个专栏有很多节课,我希望你听完之后,对其中一节课说的那个领域能产生兴趣,然后能够再深入地了解一下,我觉得就达到目的了。这个课就是希望广撒网,希望有一个点能够碰到你感兴趣的那个领域,能够作为打开你那个领域的一个钥匙。其实也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过程,希望大家听完这课之后,自己能够亲身地更进一步地探索一下。

今日互动

在微博被翻牌太困难?不如试试豆瓣吧!

评论区留言向博物君提出,我们将挑选其中群众呼声比较高的问题教给博物君亲自回答。

专栏推荐

万物有灵且美,自然充满趣味。

豆瓣时间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推出了全新的博物学专栏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试听和订阅

《花鸟鱼虫的生活意见——博物君的自然笔记》

福利时间

微信搜索【doubantime】关注豆瓣时间公众号回复【星空】参与**

即有机会获得获得3D多媒体音乐剧《梵高》的赠票

演出地点: 世纪剧院(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南侧40号 )

演出时间:2018年6月29日-7月8日

演出场馆:世纪剧院

【活动有效期:2018.6.26 12:00 - 2018.6.28 24:00 】

人物 自然 动物 社会

人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门  一门词条  博物  博物词条  玄学  玄学词条  专访  专访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