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原创,作者孔露娇,采访GGV纪源资本
“年轻的时候,我做事情最大的驱动力就是避免失败,现在,我做这些事情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从心理学专业到后来自学编程,从数次求职谷歌到自己卖房创业,北大毕业的王小雨一直走在挑战自我的路上。
2016年,王小雨在美国推出了以算法驱动的播客平台CastBox。目前,CastBox 已经覆盖了全球130多个国家,用户量达到 700 万,收录了全球 5000 万个音频节目,曾在2016、2017连续两年登上Google 年度应用大奖名单。
Sensortower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CastBox已经成为当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播客应用。
和今日头条之于传统新闻客户端一样,CastBox 是目前少数以推荐算法驱动的播客平台,不同地区已经被验证的成功商业模式和运营方法,完全可以在另一个时空被复制。
近日,CastBox创始人王小雨做客纪源资本GGV996节目,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包括自己如何进入谷歌工作、如何将中国社交应用的功能整合到国际播客平台、以及如何领导多元化团队。
图:CastBox创始人王小雨
01:辞职卖房创业
主持人:当初为了进入谷歌,你换了10个英文名名字,成立Castbox的时候,还卖了自己在北京的房子。看得出来,每件事情你都全力以赴。做出这些决定并不容易,你的信念从何而来?
王小雨:在前往都柏林之前,我买了一套房子。在都柏林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去了日本。从日本回国以后,我萌发了辞职创业的想法。起初我觉得自己应该先找投资人,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一个投资人都不认识。因为我已经离开中国快两年了,我没有任何人脉关系。
不过,我真的很想创办一家公司,于是我在一分钟内迅速做了一个决定:卖房。我那时就觉得,就算我创业失败了,我也能找个睡觉的地方,我还可以回我朋友那里去住。
主持人: 你是怎么决定要做一个播客应用的?
王小雨:在2015年底的时候,我见到了一个朋友,他说谷歌内部非常希望能有一个播客类应用。iTunes有自己的播客,谷歌还没有。这个朋友是Google Play的员工,他曾经请开发人员为Google Play开发一个播客应用,但是没有获得成功。
于是我说,或许我能试试。
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12月31日,当天有一个新年音乐会。在接下来的1月1日、2日和3日,我做出了这个应用。1月4日那天,我把它放在了Google Play商店中。
那时候这个应用的bug还很多,但是我发现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它了,他们每天会听上半个小时。
我想,或许这是一个值得我去冒险的项目。于是我把卖房子获得的所有钱都用在这个应用的推广上,只用了1个月时间,我们就获得了100万美元的收入。
主持人: 你的朋友负责提出了创意,而你更像是一个创业者,开始去实施这个创意。
王小雨:是的,虽然当时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其他的播客类应用,但是我们一直在尝试变得与众不同。
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我们每周会升级3个版本。
第一版的应用有很多bug,功能也不全,功能性方面难以让用户感到满意。于是我开始研究竞争对手的应用,并且总结了他们的所有功能,研究他们在一个月里能加入多少新功能。
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别人一个月完成的事情,我们要用一周就完成。所以每周我们都会更新三次,也就是说,每隔两天我们就会推出一个新版本。
第一年中,我们基本都是处在追赶的状态,看看其他平台有了什么我们跟进,我们那时候需要确保自己的应用拥有所有核心功能。所以在第一年中,我们获得了最高的评分。
有一次,一个俄罗斯女孩告诉我们,她是个盲人,正在使用我们的应用,但是我们的应用没有voice-over功能,这样让她无法知道图片中的内容。
我们收到了她的建议,并且在一天之内,给所有图片都加上了标签,然后对应用进行了升级。在我们把新版本提供给她之后,她非常高兴,并且将应用分享给了她的其他盲人朋友。
02:向中国应用学习
主持人:以前你们只是在复制其他人的做法,而如今你们成为领导者,是否尝试了一些新功能?
王小雨:最近我们尝试了一个叫做Live Cast的新功能,它就像是视频直播,观众和主播之间可以进行互动。
但是与传统视频直播相比,这个功能有更多玩法,听众可以实时通话,也可以语音留言,甚至可以送出虚拟礼物。
最初,我们对这个功能都有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在过去两年中我们经历过了太多次的失败,但是如今这个功能的效果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期望。
王小雨:除了Castbox之外,我们最近还上线了一个新应用。这个应用更偏重社交,它是针对年轻用户所推出的,有很多游戏类的内容。在开发这个应用的时候,我们向中国应用学习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也针对国外的市场进行了本地化工作。
6月15日,这个应用正式上线,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周的时间。截止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对它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这个应用的日活用户只有几千人,但是有几个用户每天都会消费200美元。
主持人:这些消费都用来做什么了?
王小雨:就是打赏和送礼物,因为这些用户想要冲到榜单的前几名。这种模式已经在中国证明过,我们想要看看这种模式在美国是否也能行得通。
就算只有几千用户,我们也能看到有些用户每天都在消费数百美元。现在这个应用已经在美国上线,那里的用户觉得它非常神奇。
主持人:他们没见过这样的应用?
王小雨:我并不想这样说,但是的确如此,中国市场上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都非常先进。
主持人:你们的用户主要来自美国,还是来自世界其他地方?
王小雨:我们一半左右的用户都来自美国,还有30%来自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德国和一些北欧国家。总体来看,有大约70%都来自英语国家,例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等。
主持人: 原来你的应用也有中文版,但是它在中国并没有流行起来。其实你当初完全可以做一个中文版,然后把它放在小米或是腾讯的应用商店中供用户下载,你为什么选择不进入中国市场?
王小雨:因为首先,我们没有ICP执照,如果我们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获得这个执照。其次,我们的团队中只有70个人。如果你想要做内容,就需要做大量的审核工作,这种审核工作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处理能力。
老实说,与国外的产品相比,中国面向消费者的音频类应用要先进的多。
在中国市场上,如果不考虑社交功能的话,一些传统的播客类应用也做的非常好,例如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等等,还有懒人听书,他们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还有一些较新的应用,类似Soul这样的新产品,这种音频集合了新的格式,这比国外的应用更先进。
03:中美跨文化运营管理
主持人:你们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团队,你是如何处理跨文化之间的差异?
王小雨: 美国办公室刚刚建立的时候,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中国办公室和美国办公室之间发生了很多矛盾。
由于中国团队远离市场,在做决策的时候非常依赖数据,而美国人们则更喜欢以运营为导向,在决策过程中,他们会试图去深入了解市场,两方会发生很多分歧。
在中国,由于我们相信数据,我们在用户获取方面花了很多的资金,但是美国团队认为有机增长才是最主要的指标。
他们认为不应该把钱花在用户获取方面,而是应该把钱花在内容制作者身上,让内容去吸引用户。在这方面,中美团队之间很难达成共识,双方进行过很多次激烈的讨论。
另外,中美团队在沟通风格方面也存在区别。中国团队更加腼腆,他们只是在不断的工作,没有过多的交流。但是美国团队成员总想进行讨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们都喜欢先讨论。
于是,一些美国团队成员开始感到奇怪,中国工程师怎么从来不说话?中国员工也感到奇怪,美国人怎么还没聊完?
其实两方的做法和想法我都能理解,我就夹在中美团队之间,但是却很难平衡双方的思维方式,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在,我们在尝试利用双方的优点,我们会在中国聘请更多的工程师或是运营人员,同时在美国聘用专业的市场开发人员。
主持人:美国人认为谷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吗?你在谷歌工作的时候所学到的东西,与百度、腾讯、阿里在速度、工作的复杂程度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王小雨:在从谷歌辞职之前,我曾说过,谷歌是一家神奇的企业,他们有很多创新。但是在我从谷歌辞职之后,我开始认识更多来自腾讯、阿里等其他公司的人。
我觉得这些人在商业模式和商业化方面更加突出,除了商业化之外,他们在社交功能和产品功能方面也更先进。
与美国的消费类应用相比,中国的产品的确更先进,尤其是B2B业务或是SaaS业务。例如字节跳动和腾讯,这些公司有着大量的工程师、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他们都很强大,尤其是在运营方面。
在美国当我们谈到运营的时候,我们想到的都是那些为亚马逊工作的人,例如给包裹打包的人。美国人并不觉得运营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当他们在谈到Growth Hacking的时候,他们也会谈到运营,但是更侧重技术方面。
但是在中国,运营更像是一门科学。运营的概念更为宽泛,中国的运营人员了解线上和线下的运营方式,了解如何赚钱,也知道如何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加入游戏理论,或是一些游戏的元素。
主持人:你是如何在中国针对美国用户进行运营的?
王小雨: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以我们研发的视频社交新应用举例,我们现在正在尝试从陌陌、YY等公司招人。他们非常了解运营的方式,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的英语不够好。所以每一个运营岗位,我们都会找两个实习生,这些实习生的英语都很好,达到了母语级别。
所以整个过程我们都需要3个人,一个懂运营的人,一个懂国外文化的人,还有一个能够与国外营销人员进行对话的人。这样做有点复杂,因为在中国市场上,这些事情只需要一个人。
主持人:你的驱动力是什么?是什么在支持你每天长时间的工作?
王小雨:对我来说很简单,年轻的时候,我做事情最大的驱动力就是避免失败,因为我小的时候,并不是很自信。我一直在对自己说,我不想失败,我不想犯错误。但是现在,我做这些事情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过去三年半之内,我觉得自己和在谷歌工作时相比的确变得好多了。
谷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在那两年中,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做重复的事情,而在自己创业之后,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