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朋友圈里被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刷屏。被培训的,去培训他人的;公费的,自费的;被动的,主动的……形式不一,效果自然更不相同。我常常想:在这些培训中,除了集体吐槽、抱团取暖之外,有多少能在真正业务上、学术上有所提高?
读法国哲学家帕斯卡的《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在高温天气里却自觉沁人的清凉。帕斯卡不一味庸俗地迎合他人,也不居高临下地标榜自己,甚至并不故作平易近人状。他呈现的是他的思想,是他的邀请——邀请读者去思考。
我喜爱这种邀请。认真的、只关乎学术的邀请,邀请读者去思考,关于自己,关于世界。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极其正确。人的脆弱,不需要整个宇宙准备洪荒之力才能摧毁他,也许只是缺了一滴水即可剥夺他的生命。没有谁比谁伟大,只有思想,让人们真正有区别。一个具备独立思想能力的人,必然生活得更有尊严,也更高贵。
帕斯卡也说:“盲信像疑信一样是一种天生的恶,它们同样有害。”在暑假各地蓬蓬勃勃的教师培训中,盲信的人居多。他们不具备自己阅读与思考的能力,盲信见一回“专家”,听一回讲座,与“精神尺码相同的”伙伴抱团一次,归去之后就觉得自己身为教师的境界、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有了质的飞跃,甚至私底下会藐视那些未曾这样抱团行走过的同事们。这种盲信令人担忧。
一旦你获取教师资格证,就意味着你具备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你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去找寻学习资料,并认真品悟。一场面对几百人的讲座可以解决你个体的问题?那你站在一间几十个学生的讲台上说过的话可以解决掉所有孩子需要面对的问题吗?
“人的特点:不独立存在,渴望独立存在,有各种需要。”帕斯卡真是精辟。一边渴望独立存在,一边却始终不肯独立思考,哪里能够独立存在?
这样思考的邀请,在书中时刻浮现,令我很难一气读完此书。然而,读得越慢,也就接受更多思考的邀请。我愿意继续读,继续接受这样的邀请,努力生长为一个更独立存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