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大明。
不久前在后台收到了一个小伙伴的提问,他说,老款途观的定位是紧凑级SUV,为什么换代后的途观L就变成了中型SUV呢?
很好的问题,那么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汽车级别划分的问题。
国内早年的标准
早些年,国内是按照一套代号为GB3730.1-88的统一标准来划分的,主要是依据排量来定级。
在80-90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初期阶段,所以,这套标准制定的并不算完善、科学,很多企业也没有按照这种方法来划分。它最大的作用是方便国家进行数据统计。
美国的标准同样参考排量
在汽车工业发达的美国,也是按照排量进行划分,主要参考通用汽车的划分策略。
日本的标准涉及范围广
相比之下,日本对于汽车级别划分的种类较少,但涉及的项目多。以轿车为例,主要分为轻乘用车、小型乘用车和普通乘用车。
日本的考核范围比较宽泛和严格,其中任何一项数值,超过了上一级别的数值,都将被归类到较高的级别中。
德国的标准更被国内主流媒体认可
国内主流媒体对德国的划分标准认可度比较高。早间年在德国本土,他们按照排量和轴距两个维度划分,并用A00-D等字母来表示。
但如今,国内主要参考轴距,因为像奥迪A8、宝马7系这种旗舰轿车,都已经推出了2.0T的版本,排量的参考价值不高。
之所以国内媒体通常用德国的标准来划分级别,是因为大众进入国内市场早,产品比较丰富,这套标准就更容易参照。比如曾经的A级车捷达、B级车桑塔纳、A0级的Polo等等。
反观日系品牌,同时期引入国内的车型不多,仅有雅阁和飞度比较常见,所以很难建立一套适用于国内的标准体系。
迈腾就是一台典型的加长B级车
如今,大家买车时从宣传单、广告语上看到的车型定位,大多是依托于销售需求而来的,虽然也会考虑到轴距信息,但有些时候和媒体的标准不太一致。大家要谨慎对待。
1.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提升级别
或许车辆的轴距与自身的级别并不相匹配,但是车企为了提升车辆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刻意把级别定的高一些。
最典型的例子是雷克萨斯的ES,它的定位是一台中大型轿车。但和它出自同一平台、轴距完全相同的亚洲龙,定位就是一台中型车。
另外就是丰田卡罗拉,官方宣传其为中级轿车,目的则是为了让它看上去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大家要注意,日系品牌比较喜欢采用错位竞争的手段,所以官方宣传的车型级别往往会更高一些,购买前,最好再参考一下媒体对这台车的定位。
2.高级别车型 空间未必大
一般来说,高级别车型轴距长,纵向空间会很充裕,但也有例外。
比如凯迪拉克CT5。它的轴距和竞争对手相比优势很明显,是一台非常标准的中型车,但由于采用纵置后驱的布局形式,传动轴等部件的布局侵占了一些乘坐空间。
3.加长轴距的车型,空间表现一定好吗?
如今有很多加长轴距的车型,车内纵向空间的表现都非常不错。比如国产加长后的宝马3系,腿部空间的表现甚至已经超过了进口版的5系。但整体舒适性依旧无法和5系相提并论。
因为决定一台车豪华感、空间的因素,并不仅限于纵向或者说腿部空间。而是由长、宽、高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宽度和轮距也应该被重视。肩部和横向舒展的感觉,对于提升舒适性很重要。
不同级别的车型,差别不仅仅是在空间方面,而是用途上的差异。在开发之初,车企会先为即将研发的产品定级别,然后根据这个级别用户的需求和用途,制定舒适性、动力和配置的标准。
一般来说,紧凑级轿车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而舒适性没有那么强;
中级车型对舒适性有了一定的要求,所以空间表现更出色,隔音等细节的处理更到位;
中大型车除了进一步提升舒适性外,还会带有更多具有科技感和人性化的配置;
而到了大型车这个级别,就相当奢侈了。即便某一天,迈腾或者帕萨特把轴距加长到3米,也不会超过辉腾当年的整体表现。
所以回过头再看看那些国产加长的车型,他们开发之初的定位就不相同,无论低级别车型的纵向空间表现如何,和高级别车型整体的综合表现一定是会有差距的。
说在最后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
汽车级别的划分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因为级别往往决定着这台车最初的开发取向和工艺制造的水平;
第二就是,小伙伴们买一定先了解车辆的平台,如果遇到“低级别顶配和高级别低配”这种情况时,尽量选择高级别的车型。
第三,如果对空间有需求,不要一味的关注轴距,车辆的宽度和轮距也很重要。
好了,关于级别的问题,今天就和大家聊这么多。欢迎各位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说你的看法。我们明天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