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各国疯狂印钱,洪水滔天真来了,我们咋办?

疫情冲击,给老百姓的理财提出天大的难题。有人问:“资金50-100万,有什么方案可以做到年化8%-10%的收益?”

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理解。因为全球放水的冲击下,投资者的年化收益如果没到8%-10%,那很可能跑输通胀。但,要做到年化收益8%-10%,又谈何容易?

1:洪水滔天的年代,哪有什么前浪后浪

前不久,网络热议前浪、后浪的话题:新一代人是否一定比老一代人强?

历史地看,年轻人肯定一代比一代更聪明。但经济方面却不一定是一代比一代更优秀。在货币问题上,尤其如此。

这么多年来,各路宏观经济学家、投资专家、宏观分析师会在持有现金的问题上,给出不同的建议。

有的建议“现金为王”,有的建议“远离现金”,有的今年建议“现金为王”,明年建议“远离现金”。

长远来看,在每一年里,“远离现金”的建议事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很少有什么资产,是像现金这样,持续贬值、从不回头的。

看看美联储的放水史,就能明白现金为什么会如此表现。

2000年前后,时任美联储主席格利斯潘用宽松货币刺激了一轮泡沫,这轮泡沫在2008年破灭。接任的伯克南用进一步放水来拯救泡沫。伯南克之后,耶伦接任,也只是给放水降速,而不是停止放水。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接任以后,刚开始表现出紧缩的态势,然而在川普的一再指责下,去年也改为放水。

全球经济大国,大多跟美国一样,持续放水。今年疫情冲击下,货币放水更是似乎获得了天大的道义上的“正当性”。

“经济这么危急,当然要用货币宽松来拯救经济。放水的后遗症事后再说。”无数宏观经济学者这样说。

天大的“正当性”,解除了各国央行的心理负担,必将带来天大的货币洪水。

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所面对的是日益充水的钞票。放水从来没有得到清算,没有什么前浪、后浪之分,有的只是一浪叠加一浪,形成滔天巨浪。

这样一个充水的全球货币体系,不利于经济,不利于人们财富保值,也不利于年轻人超越父辈、祖辈。

曾经有一个学者对年轻人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做好,希望你们能做得更好。”

希望年轻人未来能打造一个更好的货币体系。

2:想要高收益,只能冒更高风险

桥水基金的达里奥,上个月初表示,要远离现金。他说:

"

请记住,尽管现金的价值不像其他资产那样波动,但它的负回报代价高昂。因此,我仍然认为,相对于其它选择,尤其是那些在通货再膨胀时期仍能保值或增值的选择(例如,黄金和部分股票),现金是垃圾。

"

其实,在生活中,虽然人们没有明说出来,但“现金是垃圾”、“持有现金就是风险”是很多人的共识。

从来没有学过半点经济学知识的老年人,也懂得到处为现金寻找出路。

每次金融诈骗案发生,总有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也经常有人指责他们因“贪心”而上当。但是想想看,他们不也是为了不被通胀甩下,才上当的么?这怎么能怪他们贪心呢?他们唯一的错,就是财经知识缺乏。

每一次的全球大宽松,看起来“钱”多了,但这从来没有让赚钱变得更容易,反倒让赚钱变得更难。

因为货币宽松会使得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调整,再加上疫情对需求的冲击和重构,调整更加困难。这种调整不是市场内生的调整,往往会导致企业家普遍决策失误。连企业家都无法把握好的事情,普通老百姓又如何把握得了呢?或许只有部分幸运的投机者,才能在泡沫中获益吧。

一些宏观学者常常谴责金融业“脱实向虚”。实际上,所谓的“脱实向虚”,只是因为实体经济的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资源重新配置,而金融业是对资源配置最敏感的,故而快速地套了实体经济的利。

例如,现在各地大搞大基建、新基建,普通老百姓有什么投资机会吗?待到钱从大基建、新基建流入到市场,对物价产生的压力,倒是老百姓无法避免的。

今年4月以来,***的7日年化收益跌破2%,目前在1.7%左右。这说明什么?说明低风险投资的收益率越来越低,投资者要想获得不低于通胀的收益,只能去冒更多的风险。

房子、黄金、股票、外汇,什么样的投资组合最好 ?

过去,老百姓有一个相对比较可靠的保值渠道,那就是买房。很多人通过买房实现了财富保值甚至增值。但现在买房也越来越鸡肋了。

还记得4月初复工后,海底捞、西贝莜面村涨价吗?由于人民群众对它们涨价很敏感,坚决不答应,海底捞、西贝莜面村也不得不撤回涨价决定。

而人们对房价,比对海底捞价格更加敏感。一旦房价上涨,人们就拿“炒房客”出气,限购限贷限售不断加码,哪怕误伤刚需也在所不惜。

总之,全球货币宽松下,其他的可以涨,就是不准房价涨,一涨就打一棒子。原本是老百姓最大避险渠道的房子,在多重挤压下,收益率越来越低。例如,以北京、上海来说,这三年内买房的人,至今也没有赚钱,妥妥的跑输通胀。

股市当然也有机会,但这需要投资者深入研究企业,精心挑选投资标的,并且长期持有。

最近,央行取消了QFII/RQFII额度限制。有人说,过去几年外资离投资额度上限还有很远,现在放开,意义不大。但是,看问题不要看一时。目前美国、欧洲正在重启,一旦它们的经济恢复正常,那漫天大水很可能冲进中国股市。

更关键的是,人民群众在心理上痛恨房价上涨,却把股价上涨看成繁荣的标志,所以,股价上涨不会遭到打压,除非出现2015那样的“疯牛”。

理财产品?前面说了,实体经济的结构受到全球宽松的冲击,企业家投资获利的确定性下降,这使得理财产品不仅收益成问题,连安全性也在降低。

外汇、黄金、比特币、期货……?这些渠道影响因素多,对人的心理考验更大。

总体上看,如果人们想谋求8%-10%的年化收益,首先必须要远离现金;其次,万万不可高杠杆,因为经济风险比过去增加了很多。

从资产组合来看,刚需该买房还是要买。如果你手头的钱暂时不够买房,或你是手有余钱的有房一族,那么,持有部分股市优质资产,加上部分黄金、少量数字货币,应该算是较优的组合。那些不谋求跑赢通胀的投资者,则可以选择部分安全性高的理财产品。

3:世界风险增高,投资的明灯在哪里?

疫情后,投资的风险变得更高,普通人可以依赖的,仍然是保守主义的投资哲学。

保守主义的投资哲学,首先是相信时间的价值。经济学早就阐明,利息来自于时间。在今天享用和明天享用之间,人们更倾向于今天享用。如果想要人们推迟享用,就需要给人们补偿,这个补偿就是利息。对于投资者来说,要获得较好的收益,一定要有耐心。

保守主义的投资哲学还强调,一定要投资自己懂的东西。只要你投资,就有风险,但千万别盲目冲进风险之中。不管是买房,还是买股票、理财产品、数字货币……一定要花时间学习、了解投资标的。不要跟风炒作,也不要被信息不明的各种金融产品所诱惑。投资一定要谨慎。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宏观形势的变化。

世界变了,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财经知识,才能增加把握投资机遇,规避投资风险。

人这一辈子能抓住三个投资机会就够了,虽然你不一定能变得大富大贵,但赚到正常收益还是不难的。

其实,几乎所有投资机会在出现之前,总会在市场上透露出来各种迹象,观察海量新闻背后的脉络和不同寻常的细节,更容易顺势而为。

比如,在所有的新闻动向中,政策动向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类。在中国特色的市场下做投资,不看政策就是盲打,政策周期比经济周期往往领先一步,投资老人一定对这个深有感触。

面对政策信号,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会一头雾水,我们对官方公告措辞不理解,对方向性的政策拐点不敏感,容易犯方向性错误,越努力越亏损。

思投社《董小姐财经新闻解读》课程,能帮助你读懂新闻背后的有效信息。

主理人董小姐,毕业于北京大学,思投社创始人,原《财经》杂志资深金融调查记者。

最懂新闻的肯定是制造新闻的这些人,董小姐用金融行业内部人、媒体观察者的双重视角,挖掘新闻背后的蛛丝马迹。

猛戳“阅读原文”,收听董小姐的财经新闻解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滔天  滔天词条  洪水  洪水词条  各国  各国词条  疯狂  疯狂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