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网红的价值
那创作者如何破局?
开篇一首歌,送给得瑟的你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三十年都不是东西。
现在的网红跟传统的明星是不同的。
经济公司包装捧红一个明星一般都不会立刻卸磨杀驴,一颗摇钱树养起来不容易,同时还有合约这金箍套着,让明星维系持久的人气才符合经纪公司的利益。
但,网红往往是短命的,风水轮流转,红个一年半载甚至几个月就过气。
如果没有MCN机构的加持,网红跟传统明星绝对是两个物种。
为什么网红像韭菜一茬又一茬,背后到底是哪股神秘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作为网红(创作者)又该如何破局备足后路?
网红的价值
网红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用,决定其生死的当然是各利益相关方。
网红的价值最核心的主要有 4 个利益相关方——
就创作者来讲,作为网红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有名气有IP,有巨大的变现空间,不管是满足物质需要还是自我实现这都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每一个内容创作者都巴不得扎出来红透天,最好天天刷屏霸屏,粉丝死缠烂打追更,不离不弃。
就互联网用户来讲,实际上,个人IP的魔力被夸大了,远没有业内普遍认为的那么强大。用户最核心的诉求是消费内容摄取信息价值,谁提供这种价值他们实质上并不真正的care,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存在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借助平台的内容生产机制,有你没你,都会有同类型风格内容创作者出现。
这一点是相当残酷的,个人品牌如果没有足够价值支撑,虚幻得很。
凭运气红的网红,总会像烟花那样绽放后悄然熄灭。
就平台来讲,它更关心的是用户能不能获得足够的感兴趣内容。
网红只不过是内容奶牛罢了。
赋予奶牛人气以及变现的便利,只不过是激励他们生产更多的奶,平台的所有基础设施一定是首先紧着用户的,而不是供奉网红的变现机器。
内容生产体系的设计是个技术活,起码要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确保内容生产者可以源源不断地涌现
2,不惧怕内容节点叛逃竞品
3,确保内容是用户想看的,用户想看的就是优质的,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就需要降权。
这几条内容机器的核心逻辑必然导致,平台不会让网红(KOL)的翅膀过于硬,平台要的是内容,而不是供一群自以为是心比天高的祖宗,爱干干,不爱干,腿打断。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都抛弃了按照纯时间线排布内容的算法,改而使用打乱时间线的智能算法推荐。
就连最保守的微信公众号都迈出了这一步。
也就是,只有打开率高的,用户互动反馈好的内容才能获得更多的推荐展现,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将被消音。
这意味着,不会因为你粉丝多就紧着你,你的内容互动率不行,哪怕是当红炸子鸡也不好使,如果不能紧跟用户需求,一旦你江郎才尽用户不感冒了,平台将毫不客气地将你打入冷宫。
后浪网红一茬接一茬带着自己能撩拨到用户G点的聪明才智将你拍在沙滩上。
现在几乎所有的平台内容展现上都分了 2 块,一块是算法推荐,一块是订阅。
早年间很多平台订阅内容权重很高,这个时候网红相当于是加权的,对粉丝的影响力相当强势。
例如B站首页默认就是推荐模块
可如今,算法推荐往往占了C位,哪怕用户订阅列表里面网红全部都挺更了,也不影响他获取源源不断的感兴趣内容。
曝光就是力量,这么一折腾,这相当于变相给网红们降权了。
平台的激励方式也越来越鸡贼,会给甜头,但不是每次都给,偶尔会有大甜头,但频率不会
是个人就拒绝不了仪式感的诱惑
太多,竖立几个典型幸运吉祥物,搞一搞廉价的仪式感,成就感,创作者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癫狂赌博游戏,每个人都杀红了眼,天天都想爆一把,平台收了权力打折了他们一条腿,但他们反而更卖力了。
这就是吃透人性游戏规则的力量。
对国家来讲,个人跟组织的强势程度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网红必须听组织的话,在言论尺度内,创作内容宣扬正能量主旋律。作为有坦克车的终极boss它最大的诉求是可控,可控意味着不能让个体翅膀太硬,否则要反天。
能量越大,字应该越少。
能活下来的平台,必定跟组织走得近,上意必定也是领悟得比一般人透彻。至此,各大平台逐渐开始重内容轻创作者也就不难理解了,除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听组织的话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点。
只会有个别的创作者例外,那就是有上意加持的天龙人。
像微信订阅号为啥不给留言功能,抖音网红不到半年就嗝屁,明明有几十万粉丝躺在哪就是没阅读量也就都有了解释。
强化内容干预,把创作者榨干用废将是各大互联网平台日后持久的潜规则。
那创作者如何破局?
避免好不容易祖坟冒一次青烟红起来却昙花一现呢?
网红之所以为网红,核心在于维系高内容曝光率。
因此核心的破解之道就在于,提高对粉丝的信息触达率以维系对受众的影响力。
具体措施有——
1,借助高触达的工具构筑私域流量,例如,抖音上的粉丝倒流到个人微信。
你用户这辈子都难得看到你一次,有兴致加你的当口更是寥寥无几,不搞到自己池子里,大概率成你账号里的一个僵尸粉。
什么工具信息触达率高?目前唯微信尔。
2,多平台运营
全网铺内容十分必要,此举可以大大提高你接触到用户的几率。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跳脱,可能大半年都在用某个app下半年又兴致勃勃玩起了另一个。
3,变现要趁早
不要做离钱太远的事,有流量就要尽快完成商业变现闭环,让付出落地结果,不能指望靠爱发电。
每一个账号都是逆水行舟,除了直观的掉粉,还有大批用户沉没为僵尸粉,你跟他发生故事的机会窗口相当小,错过了就可能意味着永远失去。
4,必须要掌握全面的营销技能,转型做个生意人,不要单纯依靠内容,最好借住有形商品为用户提供更深度直观的价值,持久变现。
不是每个人都有内容消费能力,但每个人都要吃穿住用行。
例如三农领域的自媒体,最典型如华农兄弟,在细分领域来讲含金量非常高,天然就能跟新农业无缝对接,有无限的变现开发空间。
5,构建账号矩阵或者加入MCN机构抱大腿
平台既然重内容轻账号,那么就可以将计就计,同内容相似内容(改改MD5 之类的)多账号发布隔三差五重复发布,一个人设IP配多个账号,同时多IP矩阵联动。
算法只认参数,人眼里的同质内容跟机器眼里的同质内容是两码事,这就给了操作空间。
不要脸演技又好的,大把在翻拍别人的热梗,照样火的一塌糊涂,观众才不管你谁的创意,演得到位就给你送上 3 连。
账号矩阵就像摸彩票的时候的多买几张,可以大大提高内容的利用率和粉丝获取的覆盖面。
此外加入靠谱的MCN机构也可以让你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拉你一把,不管是内容指导还是流量支持。
不要高估个体的力量,不够刚强,自身的孤独、欲望、懒惰、病痛、咒骂……每一个都可以轻易将内容创作者从快马拉下深潭。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强力面前,个体唯有勤奋求变,不断求索测试,才能有一席生存之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