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201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数据陆续出炉。截至目前,全国25个省(区、市)已公布了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以14153元排名榜首,甘肃增幅全国最高。
上海排名榜首 三地收入超万元
近期,中国各地201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数据陆续出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7日,全国25个省(区、市)已公布了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以14153元排名榜首,甘肃增幅全国最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根据目前25个省(区、市)公布的数据,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广东、天津、山东这7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14153元;北京排第二,为13503元;江苏位列第三,为11516元,这三地也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三个收入突破1万元的地区。
目前,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末位,仅为6212.87元;甘肃排倒数第二,为6258.56元;宁夏倒数第三,为6272元。
甘肃增幅最高 17省份增幅超全国
从收入增幅来看,甘肃、新疆、江西、贵州、青海、湖北、河北、天津、湖南、云南、安徽、四川、宁夏、福建、北京、重庆、陕西这17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了全国水平。河南则与全国水平持平。
其中,甘肃增幅最高,达到了10.6%,其次是新疆,为9.6%,贵州和江西两省增幅同为9.5%,并列增幅第三位。广西增幅最低,仅为6.9%。
多数地区的收入增速跑赢当地GDP增速。如,北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长8.4%,跑赢了6.8%的一季度GDP增速;河北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98元,同比增长9.0%,跑赢了全省6.2%的经济增速。
我国每一个季度都会对外公布上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但几乎每次公布这样的数据,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一些质疑。对居民季度可支配收入是怎么算出来的很好奇。
什么是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了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之后,剩下可由居民自由支配的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从一个地区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反应了当地居民的消费力和购买力。
可支配收入源头数据是怎么来的?
城镇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城镇住户调查,农村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农村住户调查。国家统计局与加拿大统计局合作,对城乡住户调查实施了一体化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全国抽选出1650个县(市、区)约16万住户参加城乡一体化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覆盖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国家统计局分布在各地的直属调查队根据统一方案和工作流程,直接组织调查户进行记账,记录调查户工资、补贴、家庭经营收支、红利、租金、利息、养老金以及交纳个税和社保费用等现金和实物收支。
可支配收入是怎样算出来的?
据介绍,每年,国中调都会进行住户调查。其中,城镇住户调查以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城镇居民的家庭基本情况、现金收入、非现金收入等。
所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人均收入。它将调查户家庭的总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再除以居民家庭的常住人口,得出该数据。
家庭的总收入,由四个方面构成:工资性收入(如劳动报酬,含兼职等),经营净收入(如做生意所获净收入),财产性收入 (如有价证券、房屋租金、红利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退休金、失业救济金、保险赔偿等)。
国中调每年也对农村住户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户经常性记账和调查员入户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国中调将系统收集农村居民家庭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社会活动的数据资料。
农村居民纯收入,指的是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家庭总收入,扣除费用性支出后,按照住户家庭常住人口进行平均得到的纯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