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连续加班近三个月了”,“南方都市报”公众号编辑楚男对微果酱说,在采访的前一天,他从早上 8 点多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
疫情影响下,信息量激增,“南方都市报”公众号(下文简称“南都”)的推文次数由原来的一天三次变成了最多的时候一天八次,这意味着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推文一次。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全靠微信组的四个编辑轮流值班完成。
01:
365 天日夜不断更
2012 年,南都作为公众号最早邀请的一批媒体,抱着“有什么就做什么”的心态,把它当做第三方平台分发,网站编辑做完内容,顺手把公众号也推了。毕竟,当时还是微博、南都网等门户网站兴盛的时代。
拐点出现在 2014 年,南都正式设立“两微”小组,编辑楚男恰逢调入该小组。参与了“南都”公众号生涯四分之三的他,见证了微信组由原来的两人扩展到现在的四人,同时也迈入了 200 万+粉丝的阵营。
三个 85 后加一个 95 后,在现在的微信团队里,除了楚男,另外两位“元老级”编辑阿宝、翠萍都是从南都网开始就随着南都两微共同成长的,阿宝还是从报纸记者入行。去年新加入的橼圆,曾是南都微信小组的实习生,实习期间积累了大量经验和优秀作品。丰富的经验使他们几乎没有磨合期,外加完善的值班制度,即便面对突发情况,也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推送。
目前“南都”一天有两个主值班,早班负责 10 点前的推送,有两次发布;晚班负责 10 点以后到晚上 12 点的推送,有5~ 6 次的发布。
微信编辑楚男介绍,“我们最近是一个人主值早班,这需要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因为现在疫情相关的新闻比较多,随时更新,特别像早上各平台会发布很多数据,所以我们专门安排一个人以数据发布时间为节点进行早上的两次推送。”
而另外两位不主值的编辑,则会辅助主值班完成推送,负责文章核对、修改、排版,跟进动态选题以及与其他部门对接等。
日更八条的难度注定了“南都”选题的敲定是自上而下的,每天南都采编中心会开选题会和实时报题,互相分享线索、及时沟通需求、实时联动直播、多渠道滚动分发。微信团队根据南都原创内容和每日实时热点,及时调整推文安排,推送时间经常是随着热点机动变化。
在过去的 2019 年里,“南都”公众号一共推送了 5603 条消息, 365 天不断更。
02:
3.46亿次阅读的背后
“南都”公众号去年总阅读量达3. 46 亿,其中10W+推文 906 条、原创条漫100+条。今年一季度(1- 3 月),“南都”公众号总阅读量达2. 5 亿,10W+推文 718 条,日均10W+近 8 篇。原创内容和系列活动的同时发力,让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但南都微信编辑也感受到了压力,“近年我们在做新闻时也感受到了一些的瓶颈,有时候可能读者并不在乎新闻的来源是什么“,要在一群自媒体中脱颖而出,“南都”寻找转机势在必行。
2018 年,南方都市报社成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大力推进智库媒体转型建设,而“创意传播”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凭借报社智媒转型的东风、拥有报社各大核心部门的支撑、背靠创意互动部成熟的生产链条,恰逢条漫正热,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具备天然渠道的微信小组和创意组开始做单图文、H5 以外的不同尝试。
谁料成果令人惊喜,从以黑科技为主的短漫画,到现在围绕时事、在条漫中做监督和进行立法层面上的探讨,“南都”凭借过硬的新闻报道基础,打造出独树一帜的风格——“用条漫讲时事”。全网阅读量达 1000 万+的条漫文章《希望这栋丑陋的楼里没有你我》就是奠定“南都”条漫风格的代表作。
当时高空坠物事件频发,深圳一五岁男孩被高层窗户砸中身亡引发社会热议,考虑到传统图文无法引起较大反响,涉猎条漫不久的南都创意团队想到了用漫画的形式去讲述这个故事。
包括后来刷屏朋友圈的《广州南站,你是真的难》《让开!给大家留条活路!》等都是南都创意团队根据对公众事件的思考创作。
“在与时事新闻相关的条漫这一块,我们会通过综合相关事件,结合一些法学专家、立法者或相关部门的声音,全面梳理相关话题。这样我们的条漫除了事实和情感上的表达外,还可以转向监督或立法层面的探讨,同时也给大众提供一个表达意见的窗口”,南都创意团队在条漫主攻的方向上有自己的思考。
背靠权威媒体,南都记者编辑能够直接和当事机构单位取得联系,用户在文章里发表的意见有机会被看见,甚至得到回应,双向传播模式的形成,这是鲜有公众号能做到的。
疫情期间,传统媒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南都创意团队也以不同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特别策划:
2 月 14 日,“南都”公众号精心编辑特派武汉记者钟锐钧的摄影报道《你们摘掉口罩后,真好看》,一推出便火了,阅读量破139W。随后,南方都市报发起致敬广东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者”城市公益活动,最初只在广州举行,其后,广东全省 21 个地市迅速加入接力,超 1000 个大型LED大屏被点亮,成为一次现象级的刷屏活动。
除了时事,扎根广东本土,南都创意团队还开辟了一个主打城市特色的条漫栏目“粤爱”,该系列创立时间不长, 2019 年文章总阅读量就达到 300 万+,其中一篇带有广告植入的条漫《顺德, 你凭什么?》阅读量达 35 万+,这为“南都”公众号的变现带来了启示。
传统图文内容的强势回归,带动了新媒体营收的增长。
对于目前主要靠承接报社广告的公众号来说,从内容上去挖掘更多的变现机会,成为激活团队不断创新的燃料。
今年春节期间,南都创意团队联合可视化部推出的 100 份南都定制红包很快就售罄了,开了个好头的他们萌生了以南都品牌为依托,开拓文创产品市场想法。
03:
2020,重新定义内容
“南都从 1997 年到如今的品牌沉淀,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这是南都微信团队的底气。
如果把南方都市报比作以报社起家的“老父亲”,那这个在 2012 年出世的公众号就是名副其实的“文二代”,由早期的被动“啃老”到现在主动担当,它继承着南都精神并在新媒体领域闯出了一片天。
用户对传统媒体的基本信任感使它们即便到新媒体也一样吃得开,而“南都”公众号很好地发挥了这一优势。
关于今年的计划,不同于去年“雨露均沾”的起步期,南都创意团队将对条漫内容有更清晰的规划,全面提高条漫的质量。除了时事,也会关注公益,希望借助“软内容”的外壳来表达与公众相关的“硬内容”。
“南都”也将进一步明确条漫版块的栏目设置,一方面继续发力本土栏目“粤爱”,另一方面支棱起周末条漫栏目“人间”的摊位,配合各节日节点,在条漫上开发更多商业广告的机会,从而形成一条有序列的内容生产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让这个公众号的起跑线比别人高,但正如编辑楚男所说,“可以承载南都的介质很多,只要保有核心竞争力,南都换到哪个平台都能做到最好”。
内容、创意、技术的充分掌握是“南都”公众号的底气,也是传统媒体出身的它能在新媒体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
在 2019 年底的一场论坛上,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梅志清提到,“ 2020 年,南都将对传统内容生产进一步取舍,重新定义内容”,南都正在书写自己新的转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