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谐音梗成为主流营销时,也意味着创新局限。
饮品店做产品,有了一个新经典元素——谐音梗。
在2021年,谐音梗使用量仅次于原料中的顶流椰子,还不断冲上微博热搜。
水果、小料、产品、品牌都能用谐音,几乎每个品牌都在用。
谐音梗的身影无处不在,它都有哪些玩法?
01 令人上头的饮品谐音梗太多了
2022年,饮品店最流行的产品元素,不一定是刺梨和芭乐,也许是“谐音梗”。
谐音梗在饮品店有多常见?
1、仅次于椰子,有近3成产品用了谐音梗
在《2022年度产品报告》中,统计了50个饮品品牌上新的1753款产品,使用谐音梗传播产品的共有286款,占比约16%。
对比来看:2021年,椰子作为使用量最多的水果,在统计品牌的产品使用中,占比17.3%。这意味着, 谐音梗使用量仅次于椰子。
再统计2021所有进行营销、传播的新品,共有1016款,谐音梗的传播方式占比约28%。也就是说, 2021年50个连锁品牌上新的产品中,有近3成都用了谐音梗做营销。
桃子、草莓、椰子等热门水果,紫薯、芋泥、板栗等常见小料,都是谐音梗的常客。
比如:奈雪的“荔荔”用心,沪上阿姨的“芒”着恋爱,书亦烧仙草的“莓有鸭力”,CoCo都可的“橘然橙了”等等。
要文艺,有奈雪的“小确杏”;要接地气,还有果呀呀推出的山里莓坨,这是本地人才懂的谐音梗 (谐音方言妹陀,常用来称呼女孩子) 。
2、屡屡上热搜
谐音梗,还带着饮品上了多次热搜。
比如今年1月4日,“紫薯芋泥”就上了个热搜:明星袁咏仪在微博晒出张智霖购买的紫薯芋泥奶茶,谐音“只属于你”;
再早之前的“一杯芋泥啵啵奶茶,不要奶,不要茶,不要芋泥,只要啵啵”流行语,将脆波波小料谐音成“啵啵”,在微博也上了热搜,话题为“只要啵啵的芋泥啵啵奶茶”,共有2.6亿阅读量,4.4万讨论度。
那么,热度高,玩法多的谐音梗,都是怎么操作的?我做了一波了解。
02 用谐音梗做产品的3个方向
用谐音梗做产品,主要有3个优势:能找到原料、构建场景、链接年轻人。
1、能凸显原料,让产品有记忆点
用谐音梗把原料凸显出来,是使用新水果或增加产品价值感时,促进消费者认知的一种方式。 比如:
柿子
柿子作为新使用的水果,品牌刚推出时,多用谐音传播:比如雅克雅思的好柿成霜、心想柿橙等;伏小桃的柿子系列,将柿子谐音“狮子”,推文主题为“柿子”大开口。
山楂
去年秋冬,不少品牌都用山楂+草莓做搭配,雅克雅思的蒙面楂蓝,就是将山楂、蓝莓、草莓三种浆果融合,产品名则结合了山楂与蓝莓,以“楂蓝”谐音“渣男”。
2022年初,乐乐茶上新的山楂饮品,借由谐音烘托春节气氛,以“楂楂”谐音“喳喳”,推文主题为“叽叽楂楂过新年”。
橄榄
2022年1月1日,雅克雅思上新橄榄系列饮品,将“勇敢”谐音“勇橄”,还用4个“橄”表达对2022年的美好祝愿和文末福利,反复加深消费者对于饮品的印象。
板栗
谐音梗帮助提升产品价值感,如板栗的超能“栗”、活“栗”满满等,将五谷原料做出更具年轻化的产品表达。
乐乐茶的“万圣节神秘栗量”,CoCo都可将“鼓励”谐音“鼓栗”,推出的“鼓鼓栗”产品。
2、用谐音追热点,和年轻人有共鸣
饮品的主要受众者是年轻人,谐音梗主要谐音的是网络热梗,年轻人能立刻get的话题。用谐音梗做营销,也是做和年轻人互动的方式。
“人类高质量男性”
2021年7月,“人类高质量男性”一梗出圈,“油”物等谐音梗随之而来。在3月份,奈雪的茶就用了“油”物这个梗,推文主题“66颗人间‘油’物”,上新油柑饮品。
书亦烧仙草在7月30日的推文中,分别将“人类高质量奶茶点单攻略”、“爆打人间油物,柠可真行啊”,三梗结合 (人类高质量男性、油物、宁可真行) ,要素颇多。
别再内卷,不如躺“瓶”
内卷、躺平,或许是打工人在去年最爱用的两个词。
喜茶在12月的车厘子产品中,将打工人抗拒内卷,想要躺平的心态与茶饮加料多的情况结合,以“不再被小料支配,躺‘瓶’有底气”为主题,上新不加小料,只用果肉的满瓶车厘子。
社畜叛逆三件套
同样玩了波打工人梗的品牌还有S.O.E,12月,品牌结合工作常见情景,上新3款特饮。
社畜会对加班说“苹”什么,也认为部门聚餐“莓”必要。
用产品名说出无数打工人的“心声”,还能对特调元素一目了然,没有消费者常吐槽的“名字好听,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3、用谐音构建场景,紧跟潮流
谐音梗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产品名,把原料构建出场景,烘托节日氛围、产品画面感。
比如奈雪的茶在2月情人节前上新的霸气芝士玫瑰草莓覆盆子,主题为双“香”奔赴,用一个“香”字把饮品的草莓、玫瑰、覆盆子、茶香,多种元素概括起来,推文内容为“一瓶浪漫的香水”,既贴合情人节的调性,也能将饮品元素串联起来。
在高考后,阿水大杯茶上新的杨梅产品,就以“金榜题名,‘杨梅’吐气”为主题;乐乐茶在去年4月,也以“时代飞跃,‘杨梅’吐气”为主题上新相关饮品。“杨梅”谐音“扬眉”,将少年意气风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谐音,让产品随时跟上潮流变化,也是抓热度的一种方式。
03 除了谐音梗,品牌没别的新意吗?
饮品店卖产品,一手研发、一手营销,已经成为必不可分的2个部分。但 营销中谐音梗常见,成为主流营销趋势时,或许也意味着品牌的创新局限 。许多情况下,营销找不到创意时,“谐音梗不会出错,没想法时,往谐音凑就行了”。
那么除了谐音梗,还有哪些做产品的营销新意?
1、把谐音梗做升级
一种方式是,谐音梗也在升级,梗中埋梗。
ARTEASG推出的好事發生,常规理解自然是“好事发生”,以花生谐音发生,ARTEASG则将“发”写作“發”,饮品上放置写着“發”字样的麻将状绿豆糕,意味“發财”;
果呀呀推出的榴桂香小公主,用榴桂香谐音人名刘桂香,该梗来源奇志大兵的老相声,被小红书用户称为“起名天花板”、“长沙人才懂的梗”,更有内涵。
图源小红书用户边三坨
喜茶的车厘子躺“瓶”,奈雪的双“香”奔赴,S.O.E的社畜叛逆,均属于在老梗中找新创意的思路。
2、产品IP化,吸引顾客二次创作
为一款产品设计一个专属形象、IP的做法越来越多。
奈雪的茶上新的鸭屎香产品,将鸭屎香这一茶类拟物化,设计出不同形态的卡通鸭。
喜茶年底上新的糯糯饮品,将米糯糯小料拟态,变成憨态可掬的“白胖子”。
书亦烧仙草的小丑鸭系列,也是将产品IP化设计,通过卡通形象加深消费者记忆点。
除了原料拟态,还有对于品牌形象的“二次创作”,比如喜茶在2021年,就以“二创”logo的方式成功出圈,不仅上了热搜,还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
3、颜色、包装常见,但也有效
换个包装、改个颜色,用出新意时,产品的价值也能体现出来。
比如去年夏季流行的“原谅绿柠檬茶”,用绿色凸显夏季清爽,还玩了波恶搞;最近瑞幸上新的“滑雪拿铁”中,就再次使用了藻蓝蛋白元素,还“蹭”了波谷爱凌和冬奥会的热点。
用一个塑料袋,就能体会东南亚风情,泰式袋装咖啡早已出圈;还有不少品牌的创意杯装,比如用水果作为杯子,喜茶、沪上阿姨、M Stand都在做;也有特殊杯型设计,比如喜小茶的桃喜瓜瓜球、8街壹号的草莓沁茉莉等。
总体来说,谐音梗作为营销中的常用方法,逐渐成为像原料中草莓、芒果一样的经典存在,省力、好用。 但要让消费者保持新鲜感,也需要不断用创新思路刺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