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1年平安实现营收1.18万亿元,同比下降3%。在全行业整体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净利润增长或是衰减并不重要,何况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让利润增长趋于平滑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保险、银行、证券三大金融板块决定平安的基础。保险方面,2021年全年营收为9385亿元,同步增长5%,占总营收比例接近80%;银行业务营收1694亿元,同比增长10%;证券板块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23%。
偏成长属性的为科技板块,包括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汽车之家、陆金所等构成。2021年,该板块整体保持了较高增速,营收为205亿元,同比增长43.1%,占总营收比例略有上升,达到1.73%。
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金融业务增长趋缓的情况下,科技业务并未承担起增长重任,加之在集团内部所占体量不高,这家巨头正在缓缓驶入严冬。
保险业务加速衰竭
已赚保费与内含价值共同构成了保险业务板块的当下与未来。
衡量企业资产情况时,大多会围绕净资产展开,尤其是当市场处于空头行情时。由于保单持续收益为保险提供长期收益,且只要承保人持续交保,则会为之带来收益,所以净资产指标无法衡量险企资产情况,通常主要参考内含价值。
需指出,寿险在平安内部占据大头,该业务内含价值决定整个集团晴雨表,故以此为参照。截至去年12月31日,平安集团寿险内含价值为8765亿元,同比增长6.3%。
从历年寿险内含价值变动情况不难发现,2018年开始,平安该项数据增速便已拐头向下,今年甚至还并未止住颓势。内含价值增速趋缓,将显著影响到未来。
另一方面已赚保费收入也受到拖累,首次出现下滑,表明整个寿险板块处于低迷状态。截至12月31日,平安集团寿险已赚保费收入规模为4792亿元,同比下滑5%,呈现加速衰竭的趋势。
持续进行渠道改革与行业人员“清虚”,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位太平人寿中层告诉光子星球,面向个人的寿险业务对代理人的依赖程度很高。由于疫情原因,线下拓客停滞,加之代理人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险企才痛下决心在代理人方面去粗取精。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高度依赖“人海战术”,在人员精简的情况下,业务受创甚剧。
根据《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数据,寿险代理人数量自2019年达到912万人的峰值后,近几年持续下滑,平安也不例外。2018年创下141.7万人规模后,个人寿险代理人规模持续萎缩。去年人员精简为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代理人规模缩减到60万人,同比收缩41.4%。
该数据似乎表明,裁掉41.4%的代理人后,现有每位代理人所创造的营收并未明显抬升,本季度人均创造5758元收入,难言有效。
2019年11月,平安启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边用科技提升代理人能力,同时精简团队,打造所谓三“高”队伍。不过从财务数据看,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个代无法持续提升人效的情况,导致平安保险新增保费收入增速负增长。各家险企在摒弃“人海战术”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影响到业务表现。另一个标志着行业不景气的因素在于,依靠个代续期的国寿与依靠银保的新华,续期业务都呈现负增长。
去年全年,平安保险全年新业务价值为127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降低3.2%,连续三年下滑,导致2021年续期业务营收与增速皆呈现收缩态势。截至2021年12月31日,续期业务价值为4170亿元,相比去年降低5.6%,首次出现负增长。
续期业务增速下滑说明“老本”正在日渐干涸,种种不利因素刺激,平安不得不下调产品价格,大打性价比牌,这是导致新业务价值衰减的主要原因。个代高收益产品因为渠道收缩而难堪重任,其他渠道价值低、获客成本高。
因此无论是代理人规模、产品价值、还是渠道成本,短期寿险板块几乎看不到翻盘可能。
启动寿险改革以来,平安内部曾经历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将陆敏从汽车之家调回,一年后又更换为杨峥。2020年年末陆敏内退后,似乎意犹未尽,如今单独创业,这中间的缘由颇值玩味。
平安好医生疲态初现
过去寿险、财险共同推动平安稳步增长,从估值逻辑来说,分别对应PEV与PB两个相对偏价值属性的估值体系,而科技板块风险偏好相对较高。
平安的科技板块包括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金融云)、汽车之家等业务。从增长阶段来看,四大板块相继走过了用户积累阶段,呈现一个通病:空有用户,缺乏转化。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同其他科技巨头涉足互联网医疗不同,平安好医生的基本商业逻辑是依靠电商与内付费业务,包括医院服务、在线问诊、消费医疗、在线广告,获取收益。
由于平安自身流量主要依赖既有保险与金融业务,因此可以视为平安好医生是站在保险的台子上,唱互联网医疗的戏。在营收大头方面,同阿里、京东旗下医药电商板块类似,主要依靠电商场景变现。
不得不承认,平安在电商的基础设施方面较为薄弱,加之流量也不及阿里与京东,因而呈现空有海量用户,却无法获取对应体量的收入。一个典型数据是,注册用户增长至4.23亿,人均咨询却刚刚达到3次/人。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去年全年平安好医生实现营收73.3亿元,增速却下滑到6.8%,疲态初现。
按照平安好医生的逻辑,理想当中的转化应该按照注册-咨询-购药的过程展开,由于人均咨询数不高,何况咨询后也不一定在平台商城购药,相当一部分购买力没有实现转化。
有业内人士认为,受到疫情影响,医疗资源线上线下整合进程大幅加快,此前跑马圈地已进入尾声。“注册用户数并不那么重要,相反资源丰富程度、配送及时性、慢性病护理等环节才是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板块。”
结语
2021年对平安而言是多事之秋。
寿险改革并未看到实际效果,而曾经增涨迅猛的科技板块如今空有注册用户,缺乏有效转化。加之投资华夏幸福的减值,这个冬季,平安如被冰封。
除了业务进展如履薄冰之外,人事方面的动荡也在持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早前潜在的接班人相继离职,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原因谁也不知道。
任汇川以个人原因离职,随后担任腾讯集团高级顾问(外脑)。陆敏的情况十分特殊,照理说他是平安内部最有互联网科技属性的高管,结果却走了内退流程。今年杀了个回马枪,创办第三方中立保险信息平台“懂保汇”,似乎是要证明自己才是最佳接班人。
平安不惜重金引入“外脑”革自己的命,然而却又留不住内部年富力强的高管。
是时也,还是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