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腾讯入局,阿里美团迎战
沉寂已久的打车市场,再次变得火热起来。
7月27日,在鸿蒙3.0发布会上,华为宣布HarmonyOS 3正式上线Petal出行。目前,华为Petal出行已经聚合首汽约车、神州专车、T3出行等服务商,在北京、深圳和南京等地进行测试运营。
同样在7月底,有媒体发现腾讯也上线了打车服务,用户可以在微信服务-交通服务中的“出行服务”中找到打车选项,并且这项服务的位置排在相关功能最前列。
据“腾讯出行服务”公众号消息,腾讯旗下的打车服务在今年3月已经上线,目前已覆盖全国100多座城市。和华为一样,腾讯打车服务同样选择的是聚合平台模式。
一个月内,腾讯、华为先后入局网约车市场,自然引发行业震荡。随着新玩家入场,网约车市场中的“老对手们”也准备迎战。
先说美团打车。8月8日,美团打车设立上海高峰好叫车联合办公室,调集来自美团打车多个部门核心成员,解决高峰期打车难题。
在司机侧,美团打车推出高峰“全免佣”活动——司机在早高峰、晚高峰以及夜高峰,均可无门槛领取免佣卡,据悉,司机收入平均可提升三成以上。
图源:文汇报
在用户侧,美团App打车界面和美团打车App均提供了极速接单卡、88元打车优惠券包、“3分钟接单,不接就送免单券”等出行福利。
除了美团之外,据经济观察报消息,有阿里高德地图内部人士表示,关于新对手的来袭,高德已经召开内部会议。似乎作为聚合平台“发明者”的高德,准备迎击新对手。
8月2日消息显示,高德全资公司在申请“火箭出行”的图文商标,目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据悉,“火箭出行”将由高德旗下新成立的北京利通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其业务模式或将以聚合打车模式为主,同时也包括自营的打车服务、代驾服务等。
除了阿里和美团之外,百度也在网约车领域落下新棋子。
7月20日,北京正式开放了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百度萝卜快跑获准开展常态化付费出行服务。8月5日,百度萝卜快跑,获批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远程驾驶示范应用资质,将在武汉市经开区开启远程商业化试点运营。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实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量达100万。
图源:萝卜快跑自动驾驶
细细数来,在这个夏天,华为腾讯阿里美团百度,这些互联网巨头正在重新点燃一场网约车大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华为推出的Petal打车出行平台还没有全面上市,处于内测阶段;腾讯出行提供的打车服务,目前只集结了三家平台,出行生态还不够完善。
两位新玩家的“匆匆上马”,给老玩家们留下了更多的准备和备战的空间。但打车市场的又一场腥风血雨,已经拉开了序幕。
2.混战聚合打车,用流量换生态
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共有27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
近300家网约车平台混战,消费者却不可能在手机里同时安装上百个打车APP。聚合打车,就在这种混战格局下应运而生。这次的几位新玩家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聚合打车平台模式。
2017年7月,阿里推出高德易行平台,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摩拜单车、飞猪等出行服务商纷纷接入,正式拉开了聚合打车平台的大幕。
至2018年12月,高德打车业务已接入九大网约车平台。2021年3月,高德打车联合60余家打车平台成立“免佣联盟”。
在这个过程中,高德凭借自身的流量实力,为各大出行服务商带来更多业务增量。
据阿里财报显示,今年6月份,高德地图日活用户已经达到1.2亿新高。QuestMobile 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3 月,高德地图手机端月活用户超过 5.99 亿,稳居地图导航行业第一。
对于消费者来说,聚合打车意味着用户通过一个APP就可以打到不同平台、不同类型的车,并且平台的出行优惠也一目了然,服务体验拉满。
对服务商和司机来说,更多的用户流量代表更多的订单量,相较于自己单打独斗,蹭大平台的“热汤”喝,体验更佳。
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做聚合打车可以用打车服务,来丰富自有业务生态布局。
比如阿里就围绕着高德地图,制定了“到目的地”战略。以地图导航功能为核心,加入打车、机票火车票等出行相关服务,与饿了么、飞猪等业务产生联动,进一步丰富本地生活服务矩阵。
对腾讯来说,面对拥有近13亿月活的微信,需要找到各种不同的变现方式来挖掘为微信生态自带的巨大流量;对华为来说,网约车服务还可以产生大量道路数据用于生成高精地图,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充分的信息。
简单一句话,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聚合打车这类“轻资产”模式,本质上还是流量撮合生意,用流量换生态。
除了上述“三方共赢”的局面外,相较网约车服务商,聚合业务模式还具有启动速度快、后续运营成本低等优势。
但世事无绝对,一种商业模式有优势必然就会有劣势,在巨头们混战聚合打车赛道之际,更要注意模式背后的隐忧。
3.监管明朗,巨头回归服务质量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数据,今年5月份,全国网约车订单量为5.27亿单,相比今年4月份的4.76亿,环比上涨10.7%;6月份,全国订单量为6.36亿单,相比今年5月份的5.27亿,环比上升20.7%。
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约车行业发展迅猛,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网约车市场回暖,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3581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4000亿大关。
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相关统计数据均表明,网约车市场持续回暖。并且随着市场逐渐扩大,市场中的监管也越发明朗。
据报道,去年9月1日,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对T3出行等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提高了网约车的合规要求。
今年1月份,交通运输部部级联席会议对网约车市场提出多项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合规化,网约车合规化是未来必不可少的趋势;第二要保障从业人员的权益和消费者的权益;第三要深化改革,包括价格改革、服务质量改革,第四要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
市场扩大,监管趋严,聚合打车模式在实现多方共赢之际,背后的几个隐患也暴露出来。
首先就是合规隐患,因为平台选择了轻资产的聚合模式,自然加大了对旗下众多服务商的监管难度,
此前,高德打车此前就收到多地交通执法部门的警示函,而问题主要在于部分网约车平台缺乏《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而主平台却未能精准审核。
除了最重要的合规之外,聚合打车模式还存在平台与服务商之间的分成比例、平台与服务商的安全责任划分等难题。
比如最近由于高油价和高温天气共同引发的“网约车开空调之争”,背后就反映出行业标准、平台分成、司机管理等多项问题。
图源:中国青年报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聚合打车还是单一平台模式,他们需要的服务始终没变:叫车便捷、乘坐舒适、安全送达。
总的来说,未来的网约车竞争会更加激烈,伴随着巨头的入场,网约车的赛道将会更加拥挤。
但无论是互联网大厂,还是网约车服务商,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在合规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为即便大厂们带来丰富的流量,也必然需要高质量的服务来承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