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现代大学生上学期间和毕业后的消费动力

毕业前后消费观变化有多大”,近日,这一话题在这个毕业季登上热搜,引起了广泛讨论。

大学毕业,步入职场,是很多人一生当中的重要转折点,这意味着一个人开始真正进入社会、走向独立,也因此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在毕业后发生了变化,花钱更加谨慎。

毕业前,随便花;毕业后,不敢花”,社交平台上有人说道。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才懂得赚钱不容易;还有些人,大学时只考虑日常生活,而毕业后要自己做长远规划,开始精打细算每一笔开支。

深燃和五位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毕业后更加精打细算的变化。他们当中,有人读研三年打车花了上万,工作半年发现都没存到钱后,现在控制自己一个月只买一件衣服;有人大学时半个月花完2000元生活费,毕业后租的房子却越来越小,到现在和朋友合租一间房。

有人北漂为了省钱租了半地下室,觉得还不如大学的宿舍,但坚信年轻时吃苦是为了以后生活更好;有人大学时每个月追星要花四五百,毕业后买东西要货比三家;还有人毕业后开始明白,身上的经济压力远远不止于自己的物欲,要存钱买房买车。

这些人消费观改变的背后,实则也是明白了成年人肩负的责任与担子,不再能像在“象牙塔”里时一样肆无忌惮。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上学时旅游、追星、买新款, 工作后学会延迟消费

媛媛 | 23岁 上海 互联网从业者

我2021年大学毕业,大学期间父母每个月给我1500元生活费,我自己也会去一些机构做助教兼职。上学时花钱没什么顾虑,比较大手大脚。

我记得最大一笔花费是和朋友去中国香港旅游,四天三晚花了差不多5000块钱,还为此特意花了3700块购置了几年前比较火的网红相机。

奢侈的花费还有追星,我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韩国女团,买专辑买周边集资打榜,被饭圈文化洗脑,不但让自己成了月光族,经常还要提前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追星那段时间一个月至少要为此花四五百元。

那时候买的很多化妆品也是没有必要的,当时听朋友推荐或者看博主上妆效果不错,就冲动买了同款,结果口红、眼影盘买了一大堆,实际每天用的就固定那几个。

有时候拿到生活费才半个月就快花完了,为了省钱我不吃晚饭,买参考资料就去学校书店淘二手的。

毕业后我从事电商行业,月收入大约13K,我没有再找父母要钱,独自承担生活费用。我现在开销最多的是房租和上下班通勤费,房租占据了1/5的工资。

消费上我更加理性,倾向于实用主义 ,不再因为好面子买一些并不常用的物品或去打卡高消费场所;学会了要合理规划支出,养成记账的习惯;不再超前消费,反而会预留备用金。

现在也没有之前那样在意拥有的东西是不是最新款,一是因为工作忙没有很多时间关心热门潮流,二是因为交际圈更广更成熟,谈资比这些更深。

现在我的旅游花费大幅度减少,因为旅游时间少了。买东西都是货比三家,还降低了和朋友吃饭逛街的频率。我的省钱小窍门就是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延迟消费,先加购一两天,过几天看是不是还想买,囤物品只囤必需品。

节省花费一方面因为收入来源于自己每天辛苦上班,消费之前会更加考虑这钱花的是否值当。其次是经济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危机感,让我觉得更需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所以金钱自由度更低。另外,朋友们开始讨论买房买车了,促使我也开始做这类生活规划,想要攒钱早日在老家付首付买房。

我的朋友们毕业后消费观变化都挺大的,都会觉得毕业后反而更不敢花钱了,害怕哪天被裁员没了收入或者生了大病需要钱等,比大学时期有更多的考量和焦虑。

从大学进入社会,要经济独立,要独自承担风险,并且交往的人更成熟,学到的生活经验更多,知道什么才是实用有效的生活。

不过我也不推荐过分省钱,心思花在了一味省钱上,失去了生活品质,还会感觉很累,该省省、该花花就行。

读研时三年打车费上万, 现在不必要的钱坚决不花

于小文 | 25岁 深圳 运营

读研期间,我日常花销是靠家里人定期给生活费,加上每年接近五千元的奖学金,三年下来,平均每个月的日常吃喝要花掉一千多元,有时买衣服、和朋友们出去玩,会花到两千多元。

没工作之前,我对花销没有概念 。比如,稍微出趟远门,就不想坐公交地铁,有时,去校园外买个东西,也是直接打出租车。读研三年下来,我估计打车费都上万元;研三时,毕设特别忙,压力也很大,空下来我就喜欢看直播购物解压,还因为害怕变老,经常囤护肤品,不少东西就只拆开,试用了一下,就扔掉了。

去年毕业,我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工资上万,但工作半年多,依然没有存下钱。我开始思考,我的消费观是不是存在问题。

在学校,不需要租房,节约了一大笔开支。工作之后才真正发现,在外面租房有多贵。我又是一个对居住有一定要求的人,现在的房租是3500元,价格我是能接受的。在租房时,我还把房东的家具全部置换了,像床、书桌、柜子这些都是自己另外买的,还买了不少居家物件。搬进去的花费,都接近一万五千元。

今年过完年,我开始记账,并整理工作之后的花销,一拉消费清单,也被惊到了。不过,既然这笔钱已经花出去了,现在节流就从日常开支入手了。

我在电子产品上一向很舍得,以前手机和电脑都是全系苹果新款,现在已经不打算再去了解新品了;在穿着上,以前我几乎不会去买优衣库、淘宝之类的,且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买了,但现在我会控制一个月只买一件衣服,且不能超过一千元;在吃的支出上,咖啡、奶茶这些能节约就节约,也尽量少点外卖,在吃饭上能自己做就自己做。我现在已经在做每月的减肥计划表。

现在花钱的原则是,不必要的花费,就不要去花 ;在必要支出上,保持低消费;控制购买欲,就算是看到喜欢的东西,也要保持理性消费,看看是否实用。最重要的是,每月要留出一定的余钱,去理财。

就我对身边人的观察,今年大家似乎都变得节约了。我猜想,找工作不容易,大家都怕失去工作后生活没有回旋余地。特别在一线城市生活,高物价高消费,需要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回想,我以前的确有很多不节制的地方,大学生在上学时,尽管手上的钱不多,但还是要尽量养成记账,甚至理财的习惯。

毕业前是月光族, 想不靠家人就要精打细算

莉莉 | 25岁 重庆 医药行业

我是2018年大学毕业的。上大学的时候,我每个月钱都不够花。学校的伙食很便宜,满打满算六七百块钱就足够,但2000块钱的生活费,我半个月就能花完。买护肤品,买衣服、鞋子,偶尔去学校周边玩,当时还有点小虚荣,衣服都要买牌子的。

一般月初我会把钱充到饭卡里,所以下半个月不至于没饭吃。不过还有一些其他开销,就靠借钱,或者找借口向家里要钱,挨过去。

这样过了四年,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实习,当时一天补贴50元,一个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块。当时我们已经不能住学校了,我和朋友一起合租了一个两室一厅,平摊下来一个人800元。押一付三,就是3200元,再加上生活费,家里给我一次性打了7000元。

一开始手里钱够,工作完一天很累,下班路上我会路过一道天桥,有很多小贩卖水果、零食,我每次都忍不住买十几二十块钱的。

很快,7000元花没了。这时候我已经毕业两个月了,还向家里要钱已经张不开嘴,后来实习转正,就更不好意思开口了。

一开始,我工资非常低,月薪3000多,还要扣五险一金。每个月不想靠别人,就得精打细算过。

从那时候开始,为了节约开支,我开始自己做饭。晚上不管下班多晚,回家都会自己做,第二天带到公司吃,做一顿吃一天。后来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我开始点外卖,但会点那种大份的,中午吃不完,留着晚上加热一下吃。对于电子产品、潮牌衣服之类的东西,我更节俭了。

毕业第二年,一整个夏天我都没有买新衣服 ,我当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工作压力很大,那时我整天想的都是怎么能应付工作。

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再加上换工作,我第三年的月薪涨到了8000元,一个月至少能存下4000元。但是,我现在还是很节俭。租的房子可以说越来越小,一开始我还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后来为了省房租,和朋友只租一间房,一张床两人各睡一半。不过吃的方面,会稍微对自己好一点了,至少不会强迫自己吃中午没吃完的外卖。

我身边的朋友,每次聚在一起,大家常常分享的主题是怎样精打细算,总觉得钱好像不够。有的朋友有一点存款以后,就很想买房,有的在家里帮助下买了房,还想要买车,没有个尽头。

看到很多人说大学刚毕业,自己能省则省,我很有共鸣,可能年轻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觉得,刚毕业没有钱的时候,就要好好磨炼自己的能力,在有限的范围内消费,苦一点没关系,等自己有能力了,赚的钱够花,还有剩余,可以稍微对自己好一点。

是自负盈亏的成年人了, 得学会控制物欲

豆豆 | 25岁 杭州 电商行业

毕业三年,大学的时候跟我妈定好是每个月2500元的生活费,在当时算是比较多的,不过因为家里给我都是五百、一千这么打过来,所以加起来也没有定数。除了家里给我的钱,我大学还在外面教跳舞,每个月也能挣点零花钱。

大学期间,我花钱基本不会在意价格。喜欢吃、喜欢玩、喜欢买衣服,即便是在一个四线城市,每个月也都月光。

毕业之后我在家做过一段时间家教,还做过代购,花钱也是如流水,一个月要花七八千。我是到了杭州工作,需要自己承担房租和日常生活开销之后,才意识到钱不能这么花。

首先是在吃的方面。大学的时候厌倦食堂,天天想着出去吃。工作之后我基本就是订外卖,要么自己做饭,偶尔出去吃,但也没有大学时候那么频繁。

其次是买衣服方面,这是我消费观变化最大的地方。我尝试过服装创业,对渠道有了解,也有资源。所以我基本不会在淘宝网红店买衣服,或者买大品牌的衣服,我都是看好款式去四季青这种渠道找,买不到的款式就去1688搜同款。

其实,我现在比大学的时候消费的种类肯定多了,但是质量也更高了。年轻的时候爱美,也不知道原厂的价格,更不会看质量,很多钱花得都冤枉。大学也更爱买单价低、好看的东西,现在都是从实用价值、质量等等多维度来考虑。

人情往来、机动资金、以后的车贷房贷,这些都要准备起来,我还想给家里买个房子,我身上的经济压力远不止自己那些物欲。

现在比大学的时候能控制,是因为自己赚的钱是有数的 。我大学时从来没有过缺钱的时候,我甚至不用张口要,我妈都能算着我快没钱了给我转点。那时候有退路,所以才更肆无忌惮。现在毕竟是个没有退路,要自负盈亏的成年人了。

我属于很早接触赚钱的人,我个人的体会是,大学可以通过兼职了解到真实的经济社会。这个很现实,20出头的年轻人肯定不懂什么布料值多少钱,或者自己的劳动能在社会上被估多少价,那如果有兼职的机会,或搜集信息了解的机会,都要抓住,这样也能培养自己健康的消费观。

当然,不是要因为节省而放弃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而是如果能过早摆脱智商税,总比进入社会再被毒打要好。

住半地下室、减少下馆子, 刚毕业苦一点没关系

张明 | 24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我是北方人,在家乡省会城市上的大学。上大学时,家里每个月会固定给一千块的生活费,再加上奖学金、兼职等收入,加起来一共能有两千左右。我没什么烧钱的爱好,除了日常吃穿,就是会在运动、游戏装备上花钱,这些钱足够用了,还能留下来一些出去旅游。

2020年大学毕业后,考虑到家乡发展的机会比较少,就开始北漂。到北京后,第一份工作工资税后到手只有6000元左右,虽说手里的钱比上学时要多,但其实经济很紧张,生活水平还不如上大学的时候。

独自北漂后,我开始明白,不能再跟上大学一样从家人那里固定拿到生活费了,必须要自给自足,真正独立。尽管我一个月工资不高,但也不敢完全月光,每个月必须得有点结余,储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当时是能省则省。

为了省钱,租房时,我最开始是租住在一个半地下室里 ,房租一个月1300块,而且还不用季付。

单从室内装修来看,虽然说是半地下室,其实也不算差。缺点是只有一个小窗户能看到外面一点亮光,我只有晚上才回来住,影响也不大。不过,我上大学时,宿舍是一栋新盖的宿舍楼,水电、空调设施都比较完善,而且阳光也很好,所以,当我住进这个半地下室后,还是有比较大的心理落差。

至于吃饭,以前在大学时,还会注意营养均衡,买饭也往往能够荤素搭配,但北漂后,叫外卖比大学吃食堂要贵多了。刚上班时,我的早晚饭常常是地铁口买个包子或卷饼,只有中午一顿会叫外卖。在周末闲下来的时候,才偶尔做一顿饭。每个月自己吃饭都是控制在1000元以内。

此外,和同事、朋友出去聚餐,我一个月控制在500元以内,加上地铁公交500元、日常用品300元左右,我一个月会尽量存下两千块左右。

一直到2021年上半年,我跳槽涨了工资,到手能在万元左右,才从半地下室搬出来,吃饭、买水果零食上的消费额度也高了一些。

我觉得,可能很多大学生都是刚毕业时会过得苦一点。不过,刚进入社会的这段时间,正是积累经验、快速成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好好积蓄力量,靠着自己慢慢努力,以后一定会过得更好。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上学  上学词条  期间  期间词条  动力  动力词条  毕业  毕业词条  消费  消费词条  
报道

 微信回应切断抖音外链

1月11日消息,据第一财经报道,抖音链接目前在微信内既无法直接打开、也无法复制完成跳转,甚至要通过图片OCR识别进行文字提取的情况。但微信内淘宝链接仍可进行复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