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香港4大豪族长盛不衰50年 身后经历竟然惊人相似!

  国庆节前夕,9月29日,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周大福集团及新世界发展创办人郑裕彤因病去世,享年91岁。郑裕彤最为我们所熟悉的是周大福集团和新世界,周大福上市仅5年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纯珠宝商。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郑裕彤以150亿美元的财富排行第三。

  在香港,郑裕彤家族、李嘉诚家族、郭德胜家族、李兆基家族几乎长盛不衰近50年,整个香港的财富的三分之二被这些豪族把持。这些老一代富豪们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财技高超,今天小编就为你扒一扒他们的财富故事。

 

  出生贫寒童年心酸二战避难来香港

  郑裕彤1925年出生于广东顺德一个十分贫寒家庭,家里有5兄弟,做为长子的他无疑需要早早的承担起肩上的责任。13岁那年正值日军侵犯广州,为避战乱,他只身一人去到了澳门周大福金铺--即如今周大福珠宝前身打杂。郑裕彤父亲和金铺老板周至元是患难之交,并且周郑两家“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在金铺做打杂工期间,得到了未来岳父周至元的教导,差不多4年就掌握了做生意的基本套路,对人心和市场的洞察能力十分突出,让周至元甚是满意,1943年将女儿周翠英下嫁给郑老。入赘后,即成为郎婿后开始帮忙打理着金铺的生意,表现出极高的商业天赋。

  1956年岳父已经将经营大权交给了郑裕彤,掌权周大福后他继续马不停蹄的赶路。此时香港黄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金铺可谓是遍地开花。同年,他力排众议、迎难而上在市场上首推9999金,打了漂亮的一仗。1984年香港政府为黄金制品立法,将周大福首创的999.9纯金规定为足金饰品成色含量标准,就这样周大福首推的9999金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李嘉诚的经历大家已经比较熟知了。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避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其舅舅的家族当时拥有香港中南钟表有限公司。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每天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后来,李嘉诚和舅舅的女儿庄月明结婚。1950年,24岁的李嘉诚创立长江塑胶厂,由于经营得当,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

  郭德胜于1912年出生于广东中山石歧一个经营洋杂货的小商人家中。读了几年私塾后,他便开始随父亲走南闯北做生意,抗战的炮火迫使他离乡背景,举家来到澳门,不久来到香港谋发展,开了“鸿兴合记”(后改名为“鸿昌合记”)的杂货店,搞洋、杂货批发。郭德胜有一套心德,他以诚待客,广交朋友,生意日渐兴旺,连南洋一带的客户也找上门来与他做生意。1952年,他将杂货店改为“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专营洋货批发,极力开拓东南亚市场,生意越做越大,遂有“洋杂货大王”之称。

  李兆基出生时,父亲李介甫先生已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李兆基从6岁开始,就被父亲安排进家里的商铺头学习做生意。母亲本来有点担心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应付那些年长的伙计但李兆基没过多久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而且聪明机智,拥有极好的心算能力。1948年,已经做了4年掌柜,得到充分磨练的李兆基,带着1000块钱只身去到香港。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其时正值解放战争之际,不少内地财主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在这场黄金大战中大赚了一笔,为其后来事业的发展奠下基石。五十年代初,内地解放以后,英国很快承认了中国的地位,并建立外交关系。李兆基意识到香港将成为中国通向世界的桥梁,于是转行做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生意十分顺手。

  投身房地产发展成地产巨商财富几何级增长

  香港地产行业的繁荣,发蒙于60年代。四大家族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杀入房地产行业,财富获得几何级的增长。

  当人家还在夸赞郑裕彤在珠宝行业取得的成就时,他已大胆杀入了地产界。60年代的香港,政局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经济形势又会好到哪里去呢?于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香港富人都将土地、房产低价抛售,以求落袋为安。但郑裕彤毫不畏惧局势动荡,反而逆市而动,趁机收购了大量土地,1968年是他收购土地最多的一年。1970年,郑裕彤与何善衡、郭得胜等人组成“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他占57%做大股东,全面向地产进军。当时面对崩溃的楼市,逆市而动抄底房地产的不止他一个人,还有李嘉诚等人。

  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在一落千丈后,将会有再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在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这次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全都用来兴建楼宇。七十年代初,每年单是收租,已达四百万港元。

  1958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公司开办后,他们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一改过去地产业经营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楼宇均销售一空。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又将永业重组,成立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

  李兆基买地功夫十分了得,他总有办法买到地盘,而且质优价廉。李兆基有两个绝招:第一是购入“乙种换地权益书”。当年,港府征收新界的农用地作发展用途,是先用换地权益书向农民们分批收地,等政府有可建房屋土地集中拨付时才与其交换。这让很多希望立即套现的农民在政府换地令之前,拿着换地权益书无计可施。李兆基就以现金购入他们持有的换地权益书,既受欢迎,又价钱便宜。等政府一宣布开发计划,他买得的大量权益书就会变成可发展的地皮。

  第二种购地办法,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旧楼改建。买下黄金地带的旧楼,在旧地盖新楼。这种办法一举多得,发展商得利、市容焕新、旧业主套现、政府增加税收。为了收到旧楼,他布下天罗地网,除面向本港外,还到在港留有物业的侨民移居地找楼买。

  这一批香港企业家抄底之后,香港地产业在经历过一年多的低潮开始缓慢的回升,1970年香港地产业开始全面兴旺,四大家族抄底人士的财富因此呈几何级数上升。

  进入股市小资金控制大资产

  如何用小资金控制大资产,公司上市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1972年,香港正逢开埠以来的最大牛市,郑裕彤旗下新世界趁机上市,赢利可观。同年11月,新世界瞅准机会,以每股面值1元、认购价2元,集资1.6亿港元,他运筹帷幄,幸运地避过1973年股灾危机。

  1972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2年,香港股市已渐达疯狂之境,恒生指数一日数涨。郭德胜目光如炬,哪肯坐视这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而无动于衷?抢把公司改名注册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目的是将股票公开发售,注册资本也由500万增加到3亿港元。这年9月,新鸿基地产的股票正式上市。原准备集资1亿元,但热情的股民却将10亿现金投入该公司。郭德胜占有新鸿基地产的控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1977年后,香港再次进入房地产黄金,地价飞速上涨,郭德胜所获纯利,更是成倍窜升,他的新鸿基地产1972年上地注册资本为3亿元,至1990年,市值已超过220亿元,增长70多倍。

  李兆基在1972年和郭德胜分手经营,1972年底和胡宝星合作,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1973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李兆基趁机将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涨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捞了一把。之后,香港股市随世界经济衰退而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时手里握着巨额现金,他看准机会,大肆压价购进土地和旧楼。1975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业有限公司。 1981年6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市,一举集资十亿港币,充实了自己的实力。成功地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时的低潮期。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低潮,李兆基和他的恒基兆业又上一层楼。

  多元发展涉及多个领域

  目前,郑裕彤家族涉及的产业包括能源、通讯、金融等多个领域。截至2016年6月30日,其中新世界集团资产总值合计3921亿港元。在内地,郑裕彤近年来最为明显的举动,就是该家族旗下内地地产公司新世界中国大举抛售内地物业。2015年底,恒大先后收购郑裕彤旗下的新世界和周大福位于北京、上海等多个地产项目,总额高达339亿元,刷新中国房地产收购的最高历史纪录。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李兆基先后收购了中华煤气、香港小轮以及美丽华酒店集团的控股权。到1996年,中华煤气的用户发展至近120万户,股东溢利也从1亿500万元成长到19亿4600万元。此外,香港小轮和美丽华酒店等企业也取得了新发展。几年前,李兆基就已逐渐将企业经营交给下一代及专业人士打理,但至今依然在为自己的企业王国运筹帷幄。2004年12月15日,李兆基宣布成立了“兆基财经企业公司”,专门管理家族分散在全球高达65亿美元的投资。

  近年来李嘉诚加速了海外投资步伐,2013年至今,这一节奏明显加快。投资遍布电信、基础设施服务、港口、商业零售、地产等领域。李嘉诚2013年开始抛售内地房地产:2013年12月,30亿抛售南京楼盘、再90亿港元甩上海写字楼;11月李嘉诚出售香港豪宅套现近13亿,8月末,旗下长和系将广州西城都荟项目转手,作价约26亿元人民币。2014年4月,李嘉诚次子抛售72亿北京物业。

  郭德胜已于1990年11月去世,但其遗下的事业在三个儿子——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的经营下,屡创佳绩。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包括:北京王府井的新东安市场、方庄的新城市广场,上海的中环广场等。除了主业房地产,新鸿基集团还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金融等多元化经营。

  四大超级富豪的经典语录:

  郑裕彤:所有行业的兴衰都是有周期性的,在低潮时购进,总不会错到哪里去。

  做生意要胸襟广阔,不够阔做不了大事,当然,这个未必每个人都做得到。

  李嘉诚: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李兆基:要大富,必先成小富。

  人如果聪明及有眼光,问一便会知二。当你收集十几二十人的意见后,再凭自己的眼光去作判断,也许你会比他们更懂得投资。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豪族  豪族词条  长盛不衰  长盛不衰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相似  相似词条  身后  身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