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尺二。”
本来是为“方便”国人,提升消费水平而生的“白条、花呗”等产品,从诞生之初,就被爆“刷漏洞”。近日,又有媒体曝出关于以上产品的套现,已经形成产业链。而且,随着问题的深化,已经围绕这些产品形成了“品类齐全”的诈骗形态。
甚至,从前端“引流”,到后端“培训”,这些套现行为和以套现为借口的骗局已经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局面。
套现问题之于中国,不可谓不严重。
于是,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对这个“严重”的问题进行了挖掘,发现,其实问题也许并不像我们一般所认识的那样。被舆论“黑化”的套现行为,实际并没有一些报道所描述的那么可怕。
舆论的一致“口诛笔伐”,以及由对这个问题“似是而非”的认识所导致的“避之不及”,也许比套现问题本身更可怕。
所以,舆论所指出的那些所谓负面新闻,虽然可能会被认为是看空征信行业的理由。但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却从中看出了征信行业“向上”的种种迹象。
一 “扬威海外”,套现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杭州的陈小姐很苦恼,因为他前男友孙先生往她银行卡里打了170万元人民币,说是作为分手后对她的补偿。如此贴心的男友,本应该让陈小姐“心花怒放”,但她却“忧心忡忡”。因为,陈小姐知道他的男友是个“纯正”的屌丝,一下子给她打这么多钱,让她很不放心。
后来,事实证明陈小姐的感觉对了。当孙先生穿着一身灰色棉袄站在法庭上时,陈小姐才知道孙先生打给她的钱来自信用卡套现,而且还是套的美国人民的信用卡,前后共套现513万元。为此,他还自学英语,购买了200多万的POS机以供刷卡套现。
这是发生在2014年杭州的一起比较轰动的信用卡套现事件,这个事件中,孙先生套现所需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以及设备购买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解决。过程之简单,令人惊叹。
而这个案例背后所反映的是中国本就猖獗的“信用卡套现”问题。现在,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被新兴的信用产品“传承”。
近日,有媒体报道,关于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苏宁任性付等创新性信用和类信用产品的套现,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于是,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特地百度了相关关键词,搜索到的套现网站数量巨大。甚至有个网站首页还标注“苏宁任性付套现唯一官网”的字样,给人一种“系出名门”的正规感。
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带着满腹的疑问致电了苏宁相关客服,客服的答复是“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官网,这都是骗子”,并不停嘱咐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不要上当。
不仅是任性付,该网站还提供其他多种信用产品的套现服务。套现这个“行业”正日渐“成熟”。
“历久弥新”的套现行业,关于套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赘言。当这些“老酒”碰到“新瓶”后,套现行业也迎来了“化学反应”式的“爆发式”增长。
在花呗上线不久,一些信用卡套现团队便转移战场,通过在淘宝上开店铺,销售虚拟物品或虚拟订单,实现额度套现。从2015年8月蚂蚁花呗开始接入非淘宝商家开始,套现也向大众点评、美团、百度糯米、携程等第三方平台蔓延,规模倍增。
如此严重的套现问题,也难怪舆论会对套现行为如此“口诛笔伐”。不过本着“再深一点”的原则,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进一步挖掘后,发现问题也许并没有那么恐怖。
套现所造成的“恶劣影响”,银行信用卡坏账的高企是其中绕不开的话题。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信用卡坏账总额251.92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05.34亿元,增幅达71.86%;相对于2012年信用卡新增坏账36.28亿元, 2013年新增坏账同比增加3倍。
有观点就指出,这与套现密不可分。分肯定是分不开,但套现真的就是导致银行信用卡坏账的“直接”或“重要”原因吗?
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发现,伴随着银行信用卡坏账走高的,是信用卡“滥发”。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4年,全国信用卡发行增幅分别为57.7%、30.4%、小幅、24.3%、16%、18%、16.45%。而这几年,正是信用卡坏账增长居高不下的几年。这其中,除了恶意套现之外,因为竞争压力加剧,导致银行发卡门槛过低或者审核不严,也是信用卡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更重要的原因。
也是因为看到了银行滥发信用卡的危害,央行下达规定,严禁银行“跑马圈地”。于是,2015年,国内信用卡发卡增长率首度为负。
套现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套现行为都会导致“坏账”。关于套现,应该区别对待。
在法律上,也能看出这样的区别。
相关法律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5000元以上就构成刑法上的信用卡诈骗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恶意透支5万元到20万元之间就属于数额巨大,判处5年到10年有期徒刑;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刑期在10年以上。
如果不加细看,就会对套现行为“避之不及”。但细看之下,会发现“恶意套现”这个关键词。什么是“恶意套现”?
国外,很多大型超市与商店都有信用卡套现服务,这种做法被称作“CASH OUT”。比如买10美元的商品,可以刷15美元,然后请商家退还5美元现金。因为,刷信用卡的费用比ATM机提现的手续费低一半左右,所以持卡人会习惯在消费时顺便提出“CASH OUT”的要求。这点和国内很多人“套现”的理由很相似。银行对这样无伤大雅的套现行为也不会过分要求,只要能及时还款。
也就是说,套现并不一定是“恶意”的,也不一定会导向至“不良后果”。关于这两者的区别,重点就在于是否“及时还款”和是否具备“及时还款”的能力。如果两者都没有,才会被定义为“恶意套现”,这种行为也才会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需要打击的是“恶意套现”,而关于恶意套现,银行其实有足够的能力识别并打击。通过“信用额度与本人条件不符、大额消费多、高风险刷卡、额度迅速用完”几个标准,银行基本就能判断套现是否属于恶意。
总的来说,套现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有恶意套现才会导致恶果。如果没有认识到非恶意套现与恶意套现的区别,只是基于一个似是而非的认识就“错杀一千”,最终导致的问题可能比“套现”本身更可怕。
因为套现之所以在中国盛行,并不是国人乐于“作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融资渠道缺失”所致。
根据央行数据,2015年信用卡发卡数量共计4.32亿张,人均0.3张。而美国共有约15亿张信用卡,人均持卡量超5张,且信用卡普及率接近100%。
也就是说,国内的信用卡发行面临着一个矛盾的局面,一方面信用卡滥发;一方面信用卡覆盖不足。这是因为滥发的那一部分被重复授信给少数人,而更多人不能享受到便利的融资服务。最终的结果就是少部分人具备了套现的条件,而更多的人又有套现的需求,而自然就会导致套现盛行。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认识“套现”其实一定程度缓解了国内本就紧张的融资状况。将所有的套现行为都钉在“耻辱柱”上,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融资需求转入地下,导致更为严重的“恶性套现事件”的发生。
从缓解融资困难这点来看,其实被舆论热烈讨论的白条等产品,虽然不那么完美,其实为缓解套现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伴随着白条等产品套现形成黑色产业链舆论的,还有由此而生的“诈骗”,上文所说的“官网套现”案例可见一斑。对这种行为,相关报道也是将其归为白条等创新产品的漏洞给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
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些产品日趋成熟的风控能力导致“套现”并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套现才会转为“诈骗”。
在白条和花呗等产品诞生之初,套现成本只有5%左右。但是,目前市场行情已经在10%—20%之间。套现中介的说法是,“生意没那么好做了”。
对于套现问题,屡受诟病的白条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实际上,他们的出现对国内的征信行业是一个重大利好,而征信又是融资环境改善的关键环节之一。
首先,他们提供了全新的征信和风控技术。例如京东金融的“天网”。
在公开报道中,京东金融“天网”风控系统预警曾发现一个北京客户的账户在多个设备终端登录。由于该账户之前多次触发“天网”系统预警,于是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后经调查,发现该号码被一名计算机狂人持有,他依靠黑客技术从某个网站上窃取用户账号及密码信息,然后到其他网站进行撞库。不过这次却栽在了“天网”手里。
京东在多个场合表示他们十分重视数据的作用,并努力打造自己的“大数据、厚数据、动数据”风控系统。以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为信用消费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征信、风控手段”,这对国内本就脆弱的“征信体系”来说是利好。
套现问题被爆出后,蚂蚁花呗清理了数千个涉嫌套现的商家,涉嫌套现的交易下降八成。商户参与套现,要被封店、列入黑名单,并永久禁入支付宝和淘宝,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法律责任,参与蚂蚁花呗套现已成为“高危行为”。
腾讯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中,将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进行了分析
其次,作为市场力量参与近征信行业,丰富了国内征信的力量,完善了整个体系。与国内以政府主导征信不同,美国的征信历来是市场主导,资本市场信用机构有标普、穆迪、惠誉等,普通企业信用机构包括邓白氏等。而个人征信体系中,有亿百利、爱克非、全联等。
此外,美国征信体系中还有400多家区域性或专业性征信机构与上述七家机构紧密相连。最高峰期间,美国征信机构曾发展到2000家多家的规模。这使得美国的征信市场得到充分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完善的征信覆盖以及基于此上的规范而繁荣的信用消费市场和便利的融资渠道。
而国内的征信机构发展得非常不充分,很多人对于征信这个名词的接触也是从“芝麻信用”开始的,很多国人人生的第一份征信记录也来自于这些被套现产业链所“笼罩”的产品,这些产品对完善国内的征信覆盖是功不可没的。
再次,就是这些互联网公司与生俱来的“生态观念”,使得他们总在不停地寻求合作。这样的合作,对于整合国内零散的征信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015年11月4日,互联网金融安全联盟成立大会暨“互联网金融欺诈和黑产研究”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京东金融、腾讯集团、光大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微众银行、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北京市公安局的60多名嘉宾到场。
联盟的成立对于提升欺诈风险防控和风险事件处置的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联盟,在国内的市场上每天都在发生,往往都是活跃的互联网公司占据主导位置。
现在的美国征信行业已经形成专业分工、边界清晰、各司其职的完善体系。而中国想要在目前以政府主导的征信体系上发展出这样完善的体系,类似京东金融等市场化主体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关于“套现产业链”的问题,见仁见智,也许有人会因此而对国内的征信和信用消费行业“避之不及”。但在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看来,目前所发生的一些负面的事件,恰恰说明征信这个行业正在趋良,巨大的改变正在发生,是一个可以被看好的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