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请问,人人抱怨的资本寒冬,究竟在哪?

随着资本的偃旗息鼓,很多人预言,当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进入新一轮的寒冬之中。面对凛冽的寒风,有些公司开始选择学习当年的阿里巴巴进行裁员以削减开支,有些公司则开始进行模式创新寻找新的盈利点,有些公司甚至关门大吉,从此在互联网江湖上销声匿迹。

曾经江湖上的“谁人不识君”,如今的“泯然众人矣”,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思考同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度过新一轮的资本寒冬?甚至有人预言,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最为严酷的资本寒冬。预言,特别是喧嚣在整个市场的预言通常会成为事实。而,很多人恰恰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下的市场情势到底是不是资本寒冬?

不可否认,资本在中国互联网新一轮萌发、发展、喷发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以资本驱动为主的新一轮的互联网革命必然无法产生持续性效果的事实。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它始终都将盈利看作是终极目标,而这个终极目标导致的必然是短视与后劲不足。

中国互联网的上半场,资本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推动力,它促进了成千上万个创业公司的出现,实现了中国互联网在互联网市场发展初期的增长。而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资本寒冬悄然而至,一切都来得难以预料。

为什么资本寒冬会出现?

新一轮的资本寒冬肇始于2015年的下半年,到现在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如果将2015年下半年看作是资本寒冬的“立冬”,那么,当下无疑是资本寒冬的“冬至”。同以往的资本寒冬一样,此次资本寒冬的出现是在中国互联网井喷式发展两到三年之后才出现的。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资本寒冬有着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井喷式发展背后有资源过剩的风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衍生出很多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不仅有资源重复配置的风险,同样造成了人才和技术的大量浪费。

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必然需要淘汰掉一部分企业才能保证市场本身的健康有序运行。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以O2O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大量倒闭,还有以美团与大众点评、携程与去哪儿、滴滴与快的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报团取暖,宣告合并。

新生企业与传统豪强的表现让人们确信资本寒冬已经到来,而事实情况却是市场利用本身的“自净”能力在进行的一些“自我代谢”而已。资本寒冬只是对于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而已,困境便会开始出现,这就导致了一些行业认为的资本寒冬的出现。

因此,资本寒冬的出现有它的内生力量。

技术的更迭导致资本前瞻性投资正在转移。资本投资从来都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缺少了超前的投资,资本的盈利空间必然面临被压缩的风险。资本投资的前瞻性通常会以技术为标准,投资同样以技术,特别是新技术为坐标,而当下的市场情况却是以新媒体、新社交、新理念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朝着以AR、VR、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转移。

技术的转变导致资本投资目光的转移,而依然停留在上一个技术水平的创业公司自然开始感受到寒冬的来临。以技术转变肇始的投资目光的转移在导致很多公司面临融资困难的同时,同样开始引起了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兴趣。而这同样开始成为资本新的投资源头的开始。

虽然很多人都将直播看做是一个新技术引领下的全新风口,但是以AR、VR为代表的新技术、以云存储、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相对于直播来讲具有更加领先的技术意义,而当前的市场环境对于资本来讲已经不再具有投资意义。

因此,他们选择放弃。

盈利模式不足以实现成本回收。同质化企业不断竞争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将原本充满想象的蓝海,变成了一个血雨腥风的红海。持续不断地对同质化企业进行投资意味着将所有的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篮子里,这种投资模式导致的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一旦这种盈利模式出现问题,那么,资本的投资将会面临难以回收的风险,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则意味着投资的失败,意味着成本难以回收。

作为一个嗅觉相当灵敏的行业,资本从来都是能够在平淡的市场环境中预先闻到一些难以捉摸的味道,这种味道简单来讲就是一种盈利模式,就是投资与成本的差额。一旦同质化企业越来越多,资本所嗅到的盈利模式早已不再先进,那么,他们所有的投资都将会有难以回收的风险。而这对于资本来讲无疑是致命的。

因此,在一个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找到较为超前,较为创新的盈利模式是所有资本进行投资的一个关键。如果这个关键点没有抓到的话,资本的投资都变成了一种无用功。那么,资本便不再有存在的意义。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资本能够挖掘甚至嗅到的投资盈利模式早已“烂大街”。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再进行投资,无疑是饮鸩止渴,难以为继。

无论是初期的阿里巴巴,还是诞生之初的腾讯,它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资本的眷顾,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们的盈利模式超越了所处的时代,并能够领先同行业至少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资本对于他们的投资,无疑将会促成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一个资本回收期。

因此,资本寒冬的出现有它的未来隐忧。

外部市场环境造就资本市场的收紧。全球经济形势未见好转,国内转型升级的不断加码同样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些影响。尽管互联网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传统行业投资的教训让资本市场不得不考虑投资的质量,而忽略投资的数量。从这个角度来讲,资本寒冬的到来同样是不可避免。

尽管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经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而到2016年,这个阶段恰恰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三年时间对于资本检验一个行业的成败来讲已经足够。尽管当前依然有互联网巨头正在对周边行业进行不断地投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这些投资基本上是基于自身平台或流量的投资,投资的领域也是他们并不擅长的,通过这种投资模式,他们能够实现流量变现,并由此获得全新的流量。

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对于周边的投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而外部市场的环境造就的整个资本市场的收紧并不能被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活跃所掩盖,整个市场环境依然处于一个相对消极的阶段。

因此,资本寒冬的出现有它的外部环境。

资本寒冬的出现是不是真的?

当下,很多人都在讲资本寒冬,很多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资本寒冬的存在。那么,当下的市场状态是不是就是资本寒冬呢?资本寒冬到底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呢?在我看来,当下的资本寒冬并不是真正的资本寒冬,资本寒冬有着它独有的特点。具体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资本寒冬具有广泛性,无论哪家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寒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即所有行业都能够感受到资本寒冬的存在,并不是单单一个或几个行业能够感受到的资本寒冬。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不难看到,即使是在一个行业内,同样存在着很多企业面临着不同问题的情况:一些企业融不到钱,一些企业不担心钱,一些企业的钱投不出去。

这种多样化的市场情况对于整个市场来讲是一个流动性的问题,即整个市场的资本正在进行流动,并不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多资本都在寻找新的投资点和创新模式,然而,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和当前的运营模式下,很少出现能够让他们值得投资的点,那么这种投资便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人们开始感受到资本寒冬的存在。

而对于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和创新模式的公司来讲并不会担心资本寒冬,他们依然能够获得众多资本的青睐,他们依然可以拿到钱。从这个角度来讲,资本寒冬的广泛性并不存在。因此,我们同样不能将现在的资本环境看作是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具有明显的标志性。每一次资本寒冬的来临都具有明显的标志,而很多人都将传统互联网巨头的抱团以及新生互联网公司的战略调整看做是资本寒冬来临的标志。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如果将这些看做资本寒冬来临的标志的话,那么他们和2002年的阿里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遥想那个时候的阿里全年盈利仅1元,那个时候的马云每天所要承受的压力或许比现在的创业者所承受的压力都要大。另外,那个时候的互联网发展远不及现在成熟,甚至资本对互联网的判断都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可想而知,那种市场环境的恶劣程度显然要比现在艰难得多。

当下的市场环境虽然有些创业公司面临融资困难,但是整个市场对于创业者和创业公司的认同远比十多年前进步。当下很多创业者遇到的融资困难多半是由于思考不够成熟,商业模式不够清晰等问题造成的。同创业者迫切的需求相比,资本对于这些问题的相对冷静直接造成了两者之间的不对称,外界所看到的资本寒冬便因此开始出现。

因此,我们不能单单地将很多企业当下面临的融资困难都看做是资本寒冬来临的标志,只能看作是资本回归理性的一个过程。等到几乎整个市场都面临融资困难的时候,资本寒冬或许才会真正来临。

资本寒冬的现金流明显不足。现金流是很多资本进行投资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现金流的存在直接保证了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活跃程度,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发展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整个市场的现金流情况来看,尽管一些企业存在着现金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困扰企业的真正难题。困扰企业的真正难题应该是企业对于盈利模式,创新思路,技术迭代更新等问题的看法。

就在初橙资本新近举办的中国风险投资峰会上,山南资本董事总经理牟雪就表示,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的生命线,即使现金流不是公司取得的收入同样亦是如此。因此,现金流的问题对于检验一个时期是否正在处于资本寒冬时期来讲具有非常明显的标志性作用。

而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显然并不存在现金流明显不足的情况,很多企业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前几年的发展带来的红利期仍然能够维持一段时间。而纵观很多已经出现关门的公司他们面临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而这正是现金流不足的最终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前市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能够证明就是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当下市场的资本寒冬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我们并不能就说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资本寒冬。广泛性导致标志性,标志性导致现金流动性不足,现金流动性不足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关门,整个资本寒冬才算是真正到来。

到底是哪些人的资本寒冬?

如果说,目前的市场环境正处在一个资本寒冬期的话,只能说仅仅是一些人的资本寒冬。那么,究竟哪些人正在经历这场资本寒冬呢?

盲目入场,缺少明确的经营思路和盈利模式的机会主义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造热情,而热情背后就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结果,一些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创业大潮开始盲目入场,并希望能够从整个市场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这些人的入场导致的最为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整个市场从处处都是机会的蓝海,变成了一个处处都是竞争的红海。而携带着不成熟的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的创业者们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很快便会败下阵来。投机主义最终抵不过资本市场的现实性,等到他们与真正有着完备的思路和商业模式的企业竞争时,败局便会发生。

因此,纵观整个互联网创业大军,有多少是有着创新的盈利模式,又有多少是有着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呢?如果一旦资本投资回归理性,这些机会主义者就会是首先被淘汰的那些人。而当下的市场中,机会主义者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而在资本开始更加关注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今天,可以预见,这些人必将首先预感到前所未有的寒冬。

缺少创新,没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墨守成规者。当下的互联网市场的体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三年前,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缺少创新,没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话,那么这种企业将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淘汰。而很多企业在入场时尽管提出了一些相对创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路,但是经过三年的发展后,这些理念和思路很明显已经落后。而资本作为一个较具前瞻性的门类,显然不会青睐这些墨守成规者。

从这个角度来讲,尽管当下参与到互联网创业大军的公司依然有很多,但是这些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同国内的一些公司相比并不具有前瞻性,如果投资此类企业在经历了孵化期之后,资本的成本将会面临难以回收的风险。因此,这些人同样会感受到资本寒冬的来临。雅虎的陨落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证。曾经雅虎是很多网站的入口,正是缺少了创新才导致这个曾经的互联网巨头面临陨落的风险,可见墨守成规者必将会被资本首先淘汰。

只谈情怀,缺少盈利模式和变现机制的理想主义者。尽管一些资本在进行投资的之后,通常会关注创始人以及团队的创业故事,但是这并不能够代表资本就不在乎企业的盈利。无论在哪种市场环境下,一个投资项目都是以成本回收甚至盈利为最终追求的。而如果这个项目盲目地谈论情怀和故事,显然并不能够真正打动投资人,只有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被眷顾。

纵观当下的互联网创业大军中,很多创始人都是怀揣梦想和情怀而来,这些梦想和情怀虽然能够吸引资本进行关注,但是他们并不能够成为真正打动资本进行投资的“终极武器”。只有将情怀和故事进行完美的表述,并将情怀和故事进行盈利和变现的创业者才能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如果资本一旦收紧,单单以情怀和故事起家的理想主义者同样将会感受到资本寒冬的来临。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尽管以情怀打动了很多人,但是等到它真正面临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情怀和故事真的不能当饭吃,缺少盈利模式和变现机制,资本并不会买账。

因此,资本寒冬只能是一些人的,红海同样只是一些人的红海。只有真正赢得市场,才能真正打动资本。而当下所谓的资本寒冬,又何尝不是一个市场自我荡涤的过程呢?荡涤的都有谁呢?机会主义者,有之;墨守成规者,有之;理想主义者,亦有之。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寒冬  寒冬词条  抱怨  抱怨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人人  人人词条  资本  资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