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大侠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武钢减员5万背后: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沉浮》的文章在各大媒体传得沸沸扬扬。其撰稿方“光谷客”更是凭借此文涨粉数十万,成为继“咪蒙”之后的另一个自媒体传奇。
武钢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60年的发展历程中,武钢陆续夺得“世界钢铁排名第四”、“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品牌500强”等殊荣。然而今年,这座财富大城沦陷了。总经理落马, 5万人失了饭碗,一纸繁华,终成印记。
很大部分原因,是武钢产能过剩,无力维持数万工人的温饱问题。武钢的状况,是诸多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同时存在的问题:盘子大了,体制多了,管理难了,创新精神僵化了。
而曝光此次大裁员的自媒体“光谷客”,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从“光谷客”的发文数据可以得知,这是一个去年下半年才成立的小型自媒体组织,且成员很可能不到十人。在曝光武钢之前,“光谷客”增粉缓慢;而武钢事件的爆发,则让它“赢得青楼厚盛名”,成为媒体焦点。
在数学领域中,有两个概念:线性增长与指数增长。线性是成倍数增长,指数则是病毒式的爆发增长。
对比武钢和“光谷客”,可以轻易判断出:武钢属于线性增长,就像金庸小说里的练武之人,它经年累月在自己的方寸之地稳扎稳打;“光谷客”则是指数增长,如同古龙小说里的遁世高手,它不动则籍籍无名,一动则名震天下。这表明——
以“光谷客”为代表的指数型组织,正悄无声息地解构着传统线性的“武钢们”。
或许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偶然现象,运气而已。无妨,我们再看一个:诺基亚与YouTube。
诺基亚的出现比武钢更早,成立于1865年,真正开始做电话则始于1982年。经过20多年打拼,诺基亚终成手机之王,其广告词“你每眨一眼,世界上就卖掉3部诺基亚手机”,足以将摩托罗拉、三星等碾成渣。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手机帝国,在智能机问世之后,它开始步履维艰,最终跟不上同行的脚步,遗落在人们的视野与记忆中。
作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成立于2005年2月。18个月后,这个网站被谷歌以1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堪称当时的奇迹。
为什么20多年的手机霸主一夜成为阶下囚?为什么不到两年的小网站反为座上宾?更讽刺的是,当诺基亚解体以后,外界的人都为之可惜,而诺基亚本国的芬兰员工却拍手叫好,好像指望这天很久了。
这不奇怪。智能手机出现后,诺基亚仍然走老路子,以为凭着一股子劲儿,就能抗衡手机发展风向标。诺基亚并没错,只是它求稳求质的线性模式,已不能跟新的时代画上对等。
很多有想法的诺基亚内部员工明白大势难返,但在诺基亚工作,他们没权利和能力去搞其它技术活。诺基亚解体后,这帮人迅速各自成立了十多个小公司。他们想做第二个、第三个YouTube,在短短数年里,创造出比诺基亚更伟大的公司。
到现在,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只有13名员工的Instagram,创业3年就卖出1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Instagram的Facebook,在11年时间里,其市值达到3080亿美元;发展7年的Uber,如今估值高达650亿美元;与之对应的滴滴出行,其估值也超过了200亿美元……
而回过头,谁还记得底特律的城市标签通用汽车?谁还叩问美国强生“全美最令人羡慕的十大企业”的响亮名头?马聚源、八大祥、四大恒,这些曾经的百年老店,又有多少还飘摇在楼台烟雨中?
当时代帷幕落下,又是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回演绎,这不怪你,却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的错。
经济要推动发展,旧的企业及其老化模式需要被颠覆,而颠覆传统线性运作企业的,正是以Instagram、YouTube、滴滴出行等指数型组织。
指数型组织(Exponential Organizations,简称ExO),是由奇点大学创始执行理事萨利姆·伊斯梅尔提出,是指投入少量资金和资源,技术却呈指数增长,时间、发展速度、价值点以10倍到100倍扩张的“独角兽”和成功转型的传统公司。
指数型组织要满足几个条件:
大创意。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组织,特别在去年,有点微创新就大谈颠覆,四处引流融资,这是很不可取也很可笑的。所谓颠覆,是如同YouTube开创了视频新玩法与新体验,如同Instagram开创了抓拍的分享乐趣,如同滴滴改造了整个出行产业。给自己无限空间,大到能放下任何新锐思想,在才够叫做大创意。
大市场。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未被或鲜有人开拓过的蓝海市场。它需要组织或企业对时代走向有清晰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个人电脑出现后,英特尔专注于芯片技术;智能化出现后,英特尔又焕发了人工智能的活力。因此,所谓大市场,是站在当前的位置,做未来的市场布局,这是最好的垄断手法,也是回报最高的价值投资。
大智慧。
所有大型企业,相信都是一个智慧库。但很多企业盘子够大之后,领导思想成为核心思想,而数以千百员工的想法,则被轻视搁浅。当然,也有将领导思想与员工思想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组织,比如宝洁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联发效应。人有贵贱之分,思想则无高下之别,能够接受任何员工意见的组织,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组织。
我们回过头看之前的几个案例:YouTube继短视频之后,进军4K、360度视频、儿童细分市场;Instagram以一个APP产品,开创了人类社交新模式,并诱发了美拍、秒拍、美颜等一系列的蝴蝶效应;Facebook更是一个“多指数型组织”,自身价值呈指数增加的同时,也成就了无数无名小卒一跃成为“网红”的指数迁升;Uber和滴滴,则更不必说,它们已让传统出租车行业温饱难以自理。
很多人觉得“光谷客”的粉丝暴涨是个运气问题,但他们可曾知道,从去年下半年起,“光谷客”就预测武钢将会大裁员,继而以“在目前看未来”的角度,跟踪了大半年,采访、撰写、改稿三个月,才有了这篇吸金无数的爆款文章。
所谓偶然与运气,从来都是给有思想、有格局、有准备、有野心的个人与组织。
指数型组织从硅谷呈病毒式爆发扩散后,“生存”,在这个时代,被重新定义:它不再是眼前的盈利,而是一种革新的技术,一种以现在统驭未来市场的手段,一种敢于撬动地球的眼界,一种能够四两拨千斤的新型组织。
在这个划时代的命题前面,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该如何做,才有望实现价值的指数升迁,从而生存下去?分析YouTube、Istagram、Facebook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大视野。
思想不要局限于传统或互联网、地方或大中国、过去和现在,而是要放大到整个世界,布局未来,做一个影响全球的公司。
大格局。
无论组织是几个人、几十人,都不要把目标定位成小公司,而将自己想成一家指数宏大、能在18到36个月以内达到估值10亿甚至100亿的伟大公司。
小资源。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重新定义了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力、资金、资源。第一次工业革命颠覆了传统劳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了全球资金,始于上世纪中叶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将目标划在了资源抢占。以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回报,这样的组织,绝对能够抗衡任何市场竞争与商业萧条。
新技术。
技术是影响指数的决定性变量,要实现指数的宏大,就一定要保证技术的正负无穷大。
大融合。
无论是Facebook的社交,还是Uber的闲置车利用,都指向同一热点:共享。连接一切能连接的互联网、传统资源与渠道,跨界共赢,已成为商业市场发展的最大趋势。
约翰·科特在《变革加速器》中指出:人类正在跨越一个边界线,进入一个从未遇到过的指数型增长未知的世界。
而你,已经做好跨越边界、吞并商业世界的准备了吗?
参考:萨利姆·伊斯梅尔《指数型组织:打造独角兽公司的11个最强属性》
斯蒂芬·赫克《资源革命:如何抓住一百年来最大的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