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七年不痒,飞马旅永远是创业者的知己

7年前的这一天,在e3131电子商务创新园主办的2011电子商务产业(上海)峰会上,袁岳与杨振宇一起宣布飞马旅的成立。诸多知名企业家纷纷前来助阵,其中包括汉庭董事长季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众传媒董事长兼CEO江南春、红杉资本创始兼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天海邮轮董事长范敏、乐百氏创始人今日投资董事长何伯权、Nautica创始人朱钦骐等等。

一、诞生:时代在召唤

追溯飞马旅创立之初的故事,要从2011年8月中旬,杨振宇和袁岳的一次会面说起,同是南巡之后的1993年开始创业的他们,已经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上,相知相交多年的他们同时敏锐地觉察到中国未来的发展都需要靠创新来推动,看到了新兴的服务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时,担任《头脑风暴》主持人的袁岳,是众多青年的偶像,年轻人希望在事业成长方面获得他的帮助,但是做咨询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规模企业、著名企业、政府机构等,他就一直在想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帮助。

杨振宇曾是知名互联网孵化器CIG的创始人之一,2002年又创办了《东方企业家》杂志,作为资深财经媒体人,早就在关注创业者,2008年起作为个人天使投资人,并通过e3131电子商务创新园这一产业园区载体孵化了一批诸如驴妈妈、齐家网等如今已成长为独角兽的电商企业

当袁总将心里一直思考的为年轻人提供帮助的想法告知杨总,结合两人之前的创业经验以及对当时中国经济趋势的观察,他们一拍即合,决定投入来做创业服务和创业投资的事业。

袁总说:“创办飞马旅,其中有很多重要的大道理和小道理,你会发现市场上的企业发展周期改变了,那些能够快速崛起的新经济企业,可能在某些领域具有颠覆性的和前导性的功能。如果有机会和这样的企业合作以及成为这些企业的一部分的话,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发展机遇。”

杨总在回顾时则更多地分享了创办飞马旅的初心:“我和老袁都在创业的路上走过一些弯路,经历过艰难时刻,那些孤独的煎熬、挣扎以及独自想方设法解决困难的经历,让我们能够对新一代创业者面对的境况感同身受。如果有人能够对他们进行帮助,能够在艰难时刻愿意与他携手同行,那么他们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能够成长地更顺利一些。创新创业将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大推动力。帮助创业者,也是助力中国成长。这是我们一个简单的初心,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其实有一种半公益的心态。”

4年之后,他们之间的“媒人”钱倩选择告别市值破千亿的分众传媒,加入飞马旅,出任CEO及飞马资本合伙人。因为加入分众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广告梦,而转战飞马旅做创投孵化则是为更多人造梦、圆梦。

二、发展:创建飞马生态圈

飞马旅倡导一种新型的生态,使得服务创新类的经济——有技术含量的、创意含量的和高服务含量的创新型企业,能够在我们的这个生态中获得好的发展,从现在来看,过去飞马旅从动员和合作中接触到了近十万家企业,其中有近万家企业来跟我们互动,希望进入飞马生态的核心圈子,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成为了飞马空间的入驻者。

回顾过去七年的发展,今天我们大约持有接近五百家公司的股权,其中三分之一企业的发展状况非常不错,大约在二十四个细分领域的跑道上领先的都有飞马生态中的企业

袁总说:“回头来看飞马旅创立7年,跟创业之初的愿景最吻合的地方,就是我们一直坚守在服务经济的产业方向上扎根,也唯有飞马旅对于服务和服务化是如此钟情、如此聚焦。2011年,大家都还觉得这个故事听起来不是很清晰,但今天大家已经完全认同服务经济几乎是所有经济前进的方向。2010年我出版《服务的灵魂》、《实业的力量》这两本书时,提出实业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孵化器,因为此前人们通常将实业等同于制造,而现在大家都能接受服务也是实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谈到飞马旅是如何陪伴创业者、服务创业者、成就创业者时,他分享了跟飞马生态圈里的一些企业的相处故事。“比如言几又这样的企业,是跟创业团队一起从梳理发展思路到做第一个实验店再到融第一笔资,慢慢才成为现在独特书店里很受年轻人欢迎的高市值公司;而安能物流因为本身有非常强的内部能力,所以我们主要需要做的是对接行业资源,给予外部背书和资源推动的帮助;另外比如说像一条或是小熊尼奥这样的企业,协助梳理他们的发展战略可能更有价值。所以,我们认知到有时候我们要比一般做投资的人有更多介入,但和创业团队相比又要有相当的超脱性,也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超脱创始人和普通员工的思维方式,提供一个第三思路。”

他总结陪伴创业者有四件事情特别重要:

第一,阶段性的帮助优化战略思路;

第二,在某些关键时刻给到资源整合的支持;

第三,从公司的优化管理模式、工作流程、股权结构等方面发挥一个积极股东的作用;

第四,在人才培养、数据支持等新服务资源方面能够对这些成长较快的企业提供一些独特的支持措施。

飞马旅还通过举办行业峰会、赛马会等品牌活动,链接创业者和投资人,为其在飞马大生态中获取有助于自己发展壮大的有效资源。

三、蛰伏:任市场躁动,我们选择做创业者的知己

身处这个快时代,总有人会问飞马旅的收益怎么样?有没有退出回报啊?有没有更快的商业价值体现呢?面对这些疑问,杨总有他的思考:

“早期创业企业基本都是九死一生,风险很大,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耐心、公益心和长期坚持的决心,从事对早期创业企业的扶持、帮助或者投资,都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我们用半公益的心态来做这件事。

你可以看到2014、2015年以后,在政府的双创号召下,特别多的早期支持机构应运而生,一下子创业服务成为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新行业。开始有不同背景的人大量涌入,都以为是个大生意,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投资,一时间整个市场非常喧嚣。但是2015年到2017这几年下来,热闹过后,尤其是2018年经济下行周期时,这些做早期服务、早期投资的机构大部分都退场了。再回过头来想这件事儿,他们坚持不下去的原因是他们只把这当成是一个很好的短期就有收益的项目。我觉得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就蛮难把这件事做好的。

当然,我们也想把这个事业能够变成一个可持续成长和发展的事业,能够获得长期的收益,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微股份的机制。就是我们为早期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和指导,然后拿他们一点点的股份,这是为了在企业和我们之间建立联系,让彼此都上心,都认真对待。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用这种半公益半商业的心态去做这件事,同时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即怎么样用慧眼把优秀创业者和优秀创业项目找出来,因为只有把他们找出来,我们的资源才会得到最有效配置。所以,我们既要有好的心态伴随他们,也要有好的专业能力服务于他们的成长。

我们要做优秀创业者的知己,要懂他们、理解他们,在他们需要支持的时候能够支持他,在他们遇到困难,压力很大的时候,鼓励他、陪伴他。在他发展过程中,一但遇到跟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我们要尽量的顾全大局。我们永远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永远在边上做支持者和鼓掌的人,也永远只出建议而不干预。

扩张速度和服务创业者的能力一定要是匹配的,如果团队的服务能力跟不上,市场再热,也不能盲目扩张。脚踏实地,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我们永远稳健增长。不过从结果来看,有时候慢就是快,无论是从创业服务、园区发展还是早期基金的投资,飞马旅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这一点上,袁总也是相当地默契:“我们在做一个服务化生态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比较考验团队的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今天的年轻人都是在被服务化的环境中成长的,我们更要找到足够具有服务精神又有服务能力的小伙伴。不断优化团队,优化服务资源,事实上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努力整合资源,辅导好外部的创业团队,还需要辅导好我们内部的创业团队。服务和管理团队,是我在第二个七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我要重点去抓的。”

四、未来:创服驱动的新产业生长器

2018年,中国企业都步入经济下行周期,在一片焦虑和恐慌中,我们反而更加坚定信心。

钱总说:“加入飞马旅3整年,我才刚刚摸到这个行业的窍门,我觉得从大的背景上来讲,飞马旅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过,我们要伴随创业者一起成长,我们的回报也是来自于企业的发展。当市场的热潮褪去,我们依靠自己扎实的运营能力,能够让这件事情持续发展下去。创服驱动的新产业生长器就是飞马旅的核心定位。

我们会创造一个‘创业服务、园区运营、资本投资’三位一体的运转模式。尝试将企业孵化和空间运营以及后续的投资协同起来,并努力让协同作用发挥到最大。新产业生长器的主题就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会落在产业空间的运营上,将原来的产业活动特色嫁接在空间上面。

另外,飞马旅计划在2020年前后,实现F80计划,即吸收国内二三四线城市与美国、德国、日本、印尼等国家中有一定经营基础的创业空间,以参股、提供新产业定位与相应产业辅导、提供覆盖性规范服务的方式纳入“飞马之翼”服务网络,共同缔造飞马旅百万方新产业生长空间的全球路向。

杨总说:“未来飞马旅除了继续更好地直接服务创业者外,飞马旅也将扮演“孵化器背后的孵化器”的角色,我们要去赋能给和我们有相同价值观的伙伴,赋能各地政府、各地产业园区和一些孵化机构,共同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成长。”

袁总也表达了他对飞马旅未来七年发展的愿景:“飞马旅持有股权的企业总量达到两千左右;空间规模和服务量达到一百万方左右;飞马生态中的企业从目前的三千家上升为一万家左右;这是我们在未来七年将要去争取达成的目标,我们也很有信心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飞马  飞马词条  创业者  创业者词条  知己  知己词条  永远  永远词条  
报道商业财经

 房企倒闭为何楼市不崩盘

看这个标题很多人会绝对矛盾,既然房企都 死翘翘了,为何楼市还没有崩盘?昨日写了一篇文章,叫三四线城市房企将现死亡潮,通过实地调研,很多企业真的在苟延残喘,自有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