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他掌控的全球最大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机构软银愿景基金的两大主要股东正心生不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Mubadala)对于软银愿景基金展开的一些对外投资不满意,认为给出的价格太高。
随着去年独角兽接连败走麦城,资金对于独角兽的热度开始降温,毕马威首席市场执行官周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目前独角兽的估值仍然较高,可能仍有20%到30%的回撤空间。”
科技独角兽跌幅近半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和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基金对软银愿景基金不满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投资价格太高,二是软银集团通过软银愿景伤害股东的利益,三是软银愿景管理风格不适当。
两家基金的担忧不无道理。从去年开始,一些新经济独角兽的估值出现泡沫破裂迹象。去年一度被称为独角兽上市元年,明星企业争相赴港上市,其中包括小米集团、美团点评等“当红炸子鸡”。不过潮水退去后,才发现谁是裸泳者,仅仅数月过去,这些新经济独角兽股价下滑严重,估值严重缩水,上市前的独角兽在上市后有变成“毒角兽”的可能。
小米集团顶着高科技的光环去年在港股上市,也是29年来香港股市首家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的上市公司,一时风光无限。虽然小米的掌门人雷军称,要让首日买入小米集团的投资者赚一倍,但是市场对其反应冷淡。其间股价最低甚至击穿10港元,至9.44港元,目前市价仅为11.38港元,不仅低于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16.8港元,也低于其发行价17港元。
而另一只独角兽美团点评,2月21日的股价是58.55港元,远远低于其发行价69港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去年香港市场上市的10只科技独角兽,平均跌幅达到45.5%。
2018年香港交易所击败纽交所,夺得全球交易所IPO融资额冠军,超过200家公司在港IPO,集资总额逾2800亿港元。
德勤数据显示,按照融资规模来看,2018年全球集资额前五名的公司,分别为软银公司(1652亿港元)、中国铁塔(588亿港元)、小米集团(426亿港元)、西门子医疗(390亿港元)以及美团点评(331亿港元)。上述五家公司,港交所独揽三家——中国铁塔、小米以及美团。2018年全年,港交所IPO的集资额2866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之首。这三家公司,贡献了全年香港IPO集资额的70%以上。另外的30%的集资额被206家公司瓜分。
“新经济独角兽概念炒得有点‘糊’,降温是迟早的事情,我认为未来估值还有下降的空间,应该在2到3成左右。”周骏对记者表示。
新经济投资降温
周骏认为,新经济独角兽之所以出现这一波“估值杀”行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所谓的独角兽本身存在泡沫,对于投资资金形成了伤害。最典型的案例是OFO走下神坛,去年以近乎崩盘的方式跌入溃败的边缘。OFO的创始人戴威也被当成老赖,被法院作出了“限制消费令”,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这让一些风投资金损失惨重,盲目追高自食苦果。
其次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面临下滑风险。“最令市场担忧的是不确定性,一旦市场认为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亢奋的情绪就会冷却,观望成为资金最常做的事。”周骏表示。
投资冷却首先体现在基石投资者身上。基石投资人一直是港股的特色之一,每次大型IPO,基石投资人名单都备受市场关注。2018年上半年、2017年上市的所谓“新经济”公司曾经大受基石投资人欢迎,包括李嘉诚在内的香港大家族资本、大型PE、产业巨头等,都曾拿出真金白银力挺这些所谓的“独角兽”。不过随着多只“独角兽”变“毒角兽”,2018年下半年开始基石投资人的踪影难觅。
硅谷投资者、Social Capital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amath Palihapitiya最近警告说,风投们在很多方面创造了一种危险的高风险的“庞氏骗局”和“奇怪的庞氏泡沫”,使得“初创公司估值大幅度膨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