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华兴的第一天就是搬家。”日前,在接受创业家&i黑马专访时,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周翔回忆道。
2006年夏天,周翔刚硕士毕业,就进入了华兴。签offer前,他在网上搜索华兴,想“看看这个公司到底是干嘛的”,搜来搜去,就找到一篇文章,是当时的一位合伙人讲自己为什么从瑞信离职加入华兴。“写得很好,这促使我快速签offer。”
那时华兴还与一家咨询公司合在一起,但已有分拆打算,并为独立后的华兴招兵买马。周翔加入华兴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团队一起搬到楼上的新办公室。
彼时,周翔对VC行业了解还不深,见到包凡后,觉得人和团队都不错。“包凡人格魅力强,很有想法。”周翔笑道。
“当时老大说,华兴要做中国的高盛。不要说外面的人,可能公司内部很多人都不信,我也是将信将疑,哪有那么容易。”周翔坦称,直到2010年,一批2006年的客户长大了,当当、奇虎、人人都上市后,华兴开始设立海外投行,他才想起自己刚入职的时候,包凡就说过这个想法。
事实验证,在中后期融资和并购方面,华兴是有些底气的。2015 年,滴滴与快的、58 同城与赶集、大众点评与美团等并购大案,华兴都是背后的重要推手。
而华兴当下要在早期发力。2014年下半年,早期融资平台华兴Alpha成立,为初创公司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覆盖天使轮到 B 轮。周翔介绍,华兴Alpha去年做了近100个案子,今年预计能到200个,项目成功率70%-80%,其APP平台已有1000多家机构、6000多位投资人入驻。
以下为周翔口述,经创业家&i黑马整理:
以互联网化和技术手段攻入早期FA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华兴有很大的刺激,包凡觉得投行的业务虽然做得挺好,但不能躺在上面睡大觉,要考虑互联网金融对整个行业的冲击。投行这么多年都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什么都是用Excel、邮件,甚至靠笔记,没有太多互联网化或者数据化。华兴一直在想怎么能使投行的业务延伸、进化。
那时候,我们就开始规划做点什么,也进行了一些战略投资,比如小饭桌、IT桔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决定把互联网化和技术手段与华兴在早期的布局结合起来,这就是华兴Alpha诞生的契机。我们主要覆盖天使到B轮阶段的项目,A轮项目大概占到60%-70%,剩下天使跟B轮各占一半。刚好弥补了华兴原来的FA团队没有覆盖的部分。
现在,基本上除了线下碰面、沟通条款,每个融资过程里产生的信息和数据都会沉淀在平台上。创业者跟投资人见完,投资人的跟进情况会陈列到平台上,创业者和投资人会互相评分,同时,FA也会对投资人做评价。
投资人在平台上的浏览和搜索行为都能数据化,并积累下来,藉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投资人喜欢看什么。而对投资人做画像和分析,让我们在对接投资人时就更有效率。
以前做项目,找投资人,往往是大家坐在一块,一拍脑袋,想想这个项目适合哪些投资人。现在平台上陈列了几千个投资人的数据,结合系统的推荐,项目成员再做一些修整就行,效率和准确度都大大提升。
但FA在线下的东西是不能丢的,互联网平台更多是起到辅助作用,提升效率。通过这个平台,FA团队里一个人运作的项目数量能扩大一倍以上。现在平台日活平均在15%-20%,周活40%-50%,月活70%-80%。这个平台对大家不是可有可无的,尤其当我们的项目质量有足够保障的时候,很多投资人会定期来看。
今年天使项目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半
2015年我们close(创业家&i黑马注:交易最终完成)了100多个项目。今年一季度市场特别差,close的项目不到15个,二季度随着市场的回暖有点反弹。最差的时候是去年12月到今年2月,非常惨淡。
相比之下,A轮和B轮会好一些。因为去年有些好项目今年到A轮、B轮了,大家还是能出手。有段时间天使特别差,最近也好起来了。天使虽然金额小,但最近没什么特别好的创业方向,所以天使特别难投。而从整个市场来看,创业项目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多半。
“资本寒冬”每段时间都会发生,2008年一次,2012年一次,到2015年底又一次,但每次的特征都不太一样。2008年是全球经济危机,大家都遇到了钱荒。2012年更多是由中概股危机引起的,投资人对中国公司极度不信任,加上大批2011年融到钱的电商和团购公司不温不火,所以大家比较犹豫,但资本市场并不是那么缺钱,好项目还是能融到钱。
而这波资本寒冬跟创业荒有关系,市场上创业方向进入了有限择选阶段。今年你问投资人看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没有特别的重点。体育,感觉长不大;人工智能和VR,太早了;消费升级,有点伪命题,不少投资人都是这种心态。
前两年有各种风口,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2014年是在线教育和共享经济,2015年是移动医疗、供应链B2B、AR和VR,每一波都有支撑点,今年就没有。你找不到一个让自己特别兴奋的方向,怎么可能很激动地投进去呢。
此外,VC比过去谨慎了,因为大部分机构在过去两年里投的项目都挺多。比较知名的VC去年和前年投资的项目大概是他们每年平均投资项目的1.5倍到2倍。这样首先你钱花了很多,肯定要控制一下节奏,其次项目portfolio management(创业家&i黑马注:投资组合管理)压力比较大。要保证这些portfolio找到“接盘侠”,就会花很多时间在portfolio management上。
当下的创业者,只要你是真心想做成事,就不要太计较早期的高估值,先拿到一笔启动资金,赶快做事;不要过分计较基金是不是大品牌,先活下来,再考虑好好活着。市场是最后衡量你是否能好好活着的最核心要素,除了融资,一定要用心做企业。
现在公司的估值普遍下降30%-50%,因此创业者一定要调整心态。创业者一定要学习京东以及美团流血融资并成功活下来的教训,也要汲取凡客和拉手巨额融资的教训。
2011年美团B轮融资,当时拉手宣称拿到了1亿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王兴最后拿了阿里的钱,股份稀释了很多,价格也比拉手差很多。这种时候创业者就要有这种勇气,因为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公司能不能活下去。
对于创业者,资金流是第一要务。
第二就是公司运营要健康。你应该计算在不融资的情况下,公司现金能不能支撑12个月以上。现在融资周期明显延长了,去年上半年A轮融资平均周期是三个月,今年大概在4-5个月。
第三是要建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资本寒冬里大家缩手缩脚,不敢乱花钱,正是考验效率的时候。聚美优品在成长期也经历了2012年的资本寒冬,它的人效(创业家&i黑马注:人均平均劳动效率)比竞争对手高两到三倍,以竞争对手1/2-1/3的人数做出了更高的业绩。
我特别欣赏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特别适合创业者:别太高调,备好弹药,建立核心竞争力。
投资人比以前更爱跳单了
资本寒冬里,对FA的要求更高了,不再是把大家拉到一块,签个term sheet(创业家&i黑马注:投资条款清单)就close。很多尝试会碰壁,碰壁的次数比以前要高,你不能试一段时间不行就放弃了,FA要有耐性和决心。close时间拖长之后,碰到的复杂问题也会越来越多,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投资人就开始犹豫。FA要想各种方法去解决。
比如我们有一个战略投资的项目,开始谈得挺好,最后出现了一个问题,投资人要求对公司很大的控制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谈判一下就陷入僵局。
我们一方面去了解战投内部对于股份比例调整有没有余地,另外也从交易结构上做了调整,使得这次融资出让的股份比例并没有太高,但是战投的要求在将来有可能通过一系列节点性事件达成,这样既保护了双方利益,又促成了合作。
说起来,这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这中间你要做很多。
现在投资人跳单比例挺高的,有些投资人跳单也挺有名的。今年close时间要比以前多上两到三倍,这个过程里暴露出来的问题会更多,跳单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大家都说FA包装公司,但我们会让公司在签term sheet之前把问题暴露出来,并且想办法解决,远远比最后DD时(创业家&i黑马注:Due Diligence,尽职调查)被发现要好。我们会分析公司有哪些问题可能阻碍交易,提前想办法解决,或者跟投资人一起想办法解决,使案子顺利完成。
我们今年项目虽然close的周期延长了,但是成功率没下降,还是70%-80%。虽然市场融资环境较差,但每个月市场上公布的A轮、B轮案子还是有150到200个。
现在,FA被误认为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很多人觉得认识几个投资人,手里握住几个还不错的项目,撮合一下,挣个介绍费就好了。但FA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专业的职能不是体现在,给你介绍一个投资人,而是有专业的服务在里面,如:交易结构设计、创始人股份分配、交易谈判、解决DD碰到的问题、怎么在DD阶段不被投资人跳票……都是需要专业经验和职场阅历的。
当然,这也让FA市场也有一些乱象:
一是不负责任,比如有的FA给你对接几个投资人,做成就做成,做不成就算了。有的FA直接把你扔到平台上,搞不成也所谓,甚至你再打电话都找不到客服。
二是不专业,没价值。FA跟公司一起去见投资人,应该事前帮公司梳理见投资人的思路,事中要倾听,判断问题,事后再总结。很多FA就在边上玩手机,结束就走了。
早期FA的话,乱象又更多一些,一些早期FA把融资做成跟房产经纪似的,纯粹是信息对接。但实际上早期FA身上的责任比中后期FA更沉重,筛选噪音也更大,这使得早期FA需要更具前瞻性和开放学习新事物的心态。
我们更追求质而不是量。判断早期项目的质量比中后期要难很多。可能一个细分领域里就得做好几个公司,有的细分领域你也不清楚能不能成。那怎么判断?我觉得最起码要能预见得到这个公司这轮融资完成后,还能再做下一轮融资,这是基本的筛选标准。
下一个风口,谁都看不清
下一步的投资主题,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消费升级,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趋势。但所谓的风口并未显现。
消费升级是一个趋势,但它什么时候会到来,不太好预测。它在一些领域里已经很明显了,比如母婴、电影文化产业、体育行业,但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上,什么时候能到爆发点,很难判断。布局早了你就是先烈,就是这样。
风口一定会有,比如2011年最主要的投资主题是电商跟O2O。那个时候你不投与交易相关的,不跟着这个潮流走,就会错过一个时代。
到了2014和2015年,你肯定得投移动互联网,传统的社交、视频、新媒体已经机会不多了。如果你要投资电商肯定要看移动电商,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随着科技的演进,肯定有一些场景化领域的优质创业项目出现,那些是风口要去追逐,但有一些风口其实是虚晃和短暂的。比如去年的AR和VR,因为技术还没成熟,布局太早,有不少创业者会成为先烈。AR和VR的风口肯定还会再到来一波,去年被人为提前,就出现了一些并不是太好的投资机会。
对风口的判断有时候也会出错。有段时间大家觉得智能穿戴会成为风口,结果呢,还没足够兴起,就快被淡忘了,因为智能穿戴在具体的场景化应用上尚未解决人们的刚需。
只能说,你不跟着风口走是不对的,但你纯粹跟着风口走也是不对的,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
下一步风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到来,大家现在确实都看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