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踏入互联网行业开始,一直走在互联网创业的前面,可以说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经历了互联网创业的爆发期。
2014年11月份,很多做投资的朋友就开始在圈子里传,资本的寒冬来了。有些机构出了不少营销文,先恐吓下创业者,“我们不知道寒冬什么时候来,但是快了”,告诫创业者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再抬下自己,让大家都往他们那里跑,他们有诺亚方舟。
那时候,我觉得寒冬不会来那么快,因为我好像感受到了ZF的力量,他们提出了创业的口号,但是具体的政策还没落地。我很自信,后面还有一波来自ZF推动的大潮。为什么我那么自信呢?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发展的新常态了,再依靠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架马车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已经非常不明显。所以,只有往新的方向寻求突破点。什么是新的方向,我认为是信息化革命。刚好这个领域,这个时候,兴起了创业的浪潮。90后创业炒完了一波,又一波。ZF看不到吗?所以相关的政策会很快推进。
基于这个判断,我们看到了后面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经常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出席相关的创业活动,各地ZF、学校都在提创业、互联网+,相关的扶持政策也陆续到位了。国家把创业这个事情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CCTV等这些传统媒体走进千家万户。
这一波来了,刺激之后,可以预见资本市场短期之内就会出现回调,当然这需要一个契机,让整个趋势逆转,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果然不出所料,时间去到了2015年的7月份,资本市场突然冷下来了,很多创业者开始抱怨说投资不好拿了,陆续有些项目死去。冷却下来的具体的原因,我在其他地方有提过,在这里就不再啰嗦。
在这里我补充一点,就是ZF提倡创业、创新到政策的落地,有一个时间空档,这也是造成这个资本市场热度回调的一个原因。
我们在思考整个市场是怎么运转的时候,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ZF的力量排除在外面。从当前的市场各方的参与者来看,ZF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应对策略会对一级市场的走向产生直接的影响。
最近,ZF的支持创业的相关政策,已经在各个大中型的城市落地,各地的ZF补贴运营经费邀请稍微有点名气的机构去开孵化器,落地本地。每一个城市都会出现一条类似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地方;我周边很多朋友的基金背后的LP都是政府,随随便便就是几个亿,当然他们也有指标,通常是80%的资金都要投本地的创业公司.
作为创业服务机构,他们的策略是什么呢?只能跟着大潮走,当别人都在各个地方布点了,自己不跟进,可能就会在竞争当中处于劣势,毕竟本地化离当地的创业者更近,更接地气。
从我这几个月重新回到投资的一线来看,早期的风险市场的参与者又多了——企业方,有些本身就是TMT领域的企业,也有一大批传统企业参与进来了。这个时候就不只是一些土豪做投资了,是把企业也带进来玩了。通常他们结合自己的优势,例如说,场地、行业资源、技术扶持等,去孵化、投资这些创业企业,换取一部分的股权。可见创业这件事情,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人民心中有了共识:他们认同了创业这个事情,看到了股权投资的价值,为资本找到了新的出路。
我不用做全国具体的数据统计,只是看广州,14年只有10来家孵化器,今年第三季度一下子爆发到100多家,10倍的增长,而且还陆续在开。所以说创业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一点都不过份。
说回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一级市场什么时候会重新回到发烧的状态呢?最近的市场不是大家的想象的那么差,特别是走到A、B、C轮的,只是因为年底了,各个投美元基金的同行都去世界各地度假了,做年终盘点了,留些案子给人民币基金投。所以,好的项目还是可以拿到钱的,只是估值合理了一点,没有之前那么疯狂了。
基于前面的创业服务产业的背景,我预测在明年过完春节回来2~3个月,资本会重新疯狂起来,特别是种子天使轮,很有可能会出现很多孵化器抢项目的事情,竞争会非常激烈。哈哈哈(请忽略我,作为一个投资经理,我只是苦笑下),一方面是现在很多孵化器到处挖投资经理,另一方面是明年投资经理的压力会很大,建议选好东家,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吧。同时,我们不由得问那么多孵化器,做天使投资的扎堆,过两年后到底谁会胜出。
抱歉,哥也还没有想清楚。敬请期待,下一篇文章再和你们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