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球在江湖骚
最近,有个叫“繁殖欲”的词很火。
它的意思是,世界上总有一类父母,总想着生孩子,但把孩子生下来的目的不是好好的养育他们,而是指望随便把孩子养大,然后让孩子规规矩矩地给他们养老。
但这类人并不知道,养儿防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不信,你去看看下面说的这四个故事,就知道了。
01:
前段时间,从亲戚那儿听到一个令人心酸的事情:
亲戚有个保姆姓杨,我们都叫她杨婶。
杨婶是农村人,家里非常穷,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父亲早逝,她是家里的老大,底下有三个弟弟:大弟和二弟都在农村,务农为生;最小的弟弟条件好一些,在深圳一家公司做经理。
今年年初,杨婶70岁的老母亲突然中风,被送进ICU后捡回了一条命,却从此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
杨婶一听到消息就连夜赶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她越想越难受——老人家独自一人把他们几个拉扯大,好不容易可以闲下来,结果没享几年福,就这样了。
加上杨婶的丈夫走得早,她的一双儿女都是杨婶母亲带大的,所以在四姐弟里,杨婶跟母亲也更加亲厚。
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杨婶面前——母亲患病了,谁来照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婶和弟弟们在一起商量了很久。
杨婶想自己照顾妈妈,但这一看就不现实,因为只要杨婶不工作,就断了经济来源。她之前的存款,都拿去给儿子娶媳妇了,母亲生病后垫付了医药费,这下更是没剩几个钱。
让杨婶的大弟弟来照顾,也不现实,因为大弟媳患了癌症,本来就需要人照顾。加上大弟弟的儿子要高考,家里水深火热的,要大弟弟来照顾不太可能。
杨婶的二弟弟倒是肯,但杨婶的二弟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照顾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本身就特别吃力;杨婶的小弟弟更加不可能,因为他在深圳上班,老婆刚生了二胎,家里还有房贷没还完。
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最后杨婶说,要不大家一起平摊出钱请个护工,然后让在农村的大弟和二弟常去照看一下母亲吧。
一说到出钱,大家都不吭声了。几分钟后,弟弟们开始一个个倒苦水:
先是大弟弟,他的理由令人无法反驳——妻子患癌,儿子高考,哪哪都需要钱;
二弟更不用说,每个月靠低保过活,也拿不出剩余的钱;
小弟倒不是不愿意出,是觉得杨婶应该多出一点,毕竟杨婶的一双儿女是母亲带大的。而且这几年自己压力确实也大,除去房贷,老婆还没有工作,孩子要念书,也是哪都需要钱。
最后杨婶妥协了——在当地,请一个护工要2500块,杨婶出1500,小弟出1000,大弟二弟负责常常去母亲那里照看一下,这事就算办妥了。
杨婶在老家待了大半个月,和护工一起照料母亲。杨婶母亲虽然话说的不利索,但意识还是清醒的;新来的护工人也老实耐心,杨婶观察了几天,渐渐放下心来。
半个月后,杨婶回到了广州继续工作。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她回广州不到三个月,便传来了母亲喝农药自杀的消息。
至于为什么要自杀,没有比最了解母亲的杨婶更清楚——老人家一定是觉得请护工太贵,孩子们自己都过不好,自己这样反而拖累了儿女,不如一了百了。
后面的事,亲戚没有再说下去了。但她重复了杨婶说的一句话,听起来非常扎心。
杨婶是这样说的:
“我们农村老说,养儿防老,可是我妈辛辛苦苦带大四个孩子,老了还是这样。姐啊,我心里太难受了,你说养儿防老到底防了啥?”
02: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第一次认真的想探讨“养儿防老”这个话题。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养儿防老”这个观念是根植于内心的。这个观念,在农村更为普遍。
大家的思想也很简单,即,作为父母,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了,那么我老了,你自然也要尽到赡养我的义务。
但这个观念在现代社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为,有时候不是你不去赡养老人,而是你自己都自顾不暇,又如何去赡养老人呢?
就拿杨婶母亲去世这件事来说。纵观整件事,你会发现,杨婶和她的弟弟们,其实都没有做错,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不想去照顾自己的母亲。
可现实又非常残酷——杨婶大弟媳患癌,侄子高考;杨婶二弟本身照顾自己都很困难,杨婶三弟也要养家糊口,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就连杨婶自己,也有难处——老公走的早,小孩自己都顾不上,她也只能自己养自己。所以,她必须要工作,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不让自己拖累孩子。
她的安排,其实已经是最妥当的了——请个护工来照顾老母亲。可老母亲却觉得,瘫痪的自己成了儿女们的累赘。
所以她宁愿死,也不想拖累自己的孩子。
这件事令人痛心之余,也反应了一个事实:
养儿防老,已经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而在农村,这个命题往往显得更加残酷——因为在农村人眼里,比起年老,他们更害怕生病;比起死亡,他们更怕给子女添麻烦。
刘燕舞教授曾在《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中,讲过一件事。
一个留守老人病危,临死前,想见儿子一面。儿子知道后,请了一周丧假,回了老家。本以为父亲不久于人世,不料两三天过去,父亲迟迟没断气的迹象。
结果,这个儿子居然这么对父亲说:
“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还是把丧假算进来的。你这样让我怎么跟老板交待?”
老人心一寒,拿出一瓶农药,一口闷了下去。
没一会儿,老人死了。儿子如愿在7天内办完了丧事,然后带上行李,离开了家。
这两起悲剧虽然不尽相同,但老人们都选择了自杀来结束充满苦难的一生,令人不禁唏嘘。
对于农村的老人而言,不生病是一生中最大的愿望。
农村留守老人 图源/凤凰网
毕竟只要有一个稍微严重点的病,就是拖累——因为子女很有可能顾不上自己,即使能顾得上也得拼尽全力。为了成全孩子的幸福,他们觉得必须要牺牲自己。
但城里的老人,却未必比农村老人活得轻松。
03:
前年,一则非常具有争议性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
61岁的张勇夫妇,10年前为了送女儿出国留学,卖了深圳110平米的房子,换了70多平米的房子。
女儿走之前,他们提了几点要求:
①不能找外国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给外国人。
②毕业后要回国工作。
③私生活要检点,不要搞师生恋。
结果后来,女儿不仅留在美国工作,还要嫁给外国人,并提议让张勇夫妇来美国养老。张勇以“断绝父女关系”的威胁并不见效,他对记者感叹:
“子女有自己的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啊。我现在真的特别后悔当初送她出去读书,这是我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
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这件事在网上发酵后,网友们分为了两派:有人指责女儿自私,不顾孝道;有人说父母绑架女儿,养儿只为防老。
但大家都没有留意,在中国当下的情况下,无论是选择在国外定居的女儿,还是担忧老了无人照顾的父母,都很可怜。
张勇老两口只有这一个女儿,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但同时,又因为只有这一个女儿,他们也害怕老了孩子不管他们。
这冥冥中,养儿防老,就带了点功利的意味——就像今天把培养孩子称作教育投资一样,充满了对高回报的期待。
有网友说,父母们一边说着父母之爱如何无私,一边却用孝道给子女安着紧箍咒,玩着亲情绑架,进行着道德洗脑。
而养儿防老的背后逻辑,不过是父母觉得对子女有天大的恩,子女长大后报恩,父母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若要说张勇的女儿不孝顺,也站不住脚。
因为,女儿只是想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并且女儿并没有说不理父母,还说要把父母接到美国一起定居。
在亲情和爱情之间取舍,女儿也肯定是纠结了很久,但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她只能选择一个折中的方式,只不过没想到还是伤害了自己的父母。
张勇夫妇对“老无所依”的境况一筹莫展,山西太原61岁的冯先生夫妇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他们为了帮唯一的儿子还房贷,每个月将两人的退休金都上交给了儿子。
为了生存,老两口又重新找了份工作——冯先生晚上做保安,太太白天做保洁。两个人工资加起来有4000多一个月,加上儿子也经常塞钱给他们,生活过得不算拮据。
但儿子的房贷,却要还28年。所以,冯先生最担心的是,房贷还没还完,两个人就先倒下了。
冯先生的儿子并非不孝顺,但现实就摆在眼前——光靠他一个人的薪水,确实买不起房子。
冯先生一家人的现状,只是当下社会一个小小的缩影。
据调查,九成80后90后确定自己无法赡养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还需要父母进行资助。
即使一些80、90后能够完全自食其力,家里的经济却始终处于崩溃的边缘。
毕竟,上有4个老人,下有1个孩子,这种4—2—1的家庭模式,不允许他们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小两口必须保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否则一旦家中的经济支柱崩塌,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养儿防老”终成泡沫,“养儿啃老”却逐渐成为主流。
即便是不啃老,也是活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要规划好,否则后患无穷。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既讽刺又悲哀的事情。
04:
看完上述的四个故事,你会发现,这四个家庭的老人,无论是贫穷还是稍有积蓄,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不但不能靠孩子有一个轻松的晚年,还得把自己搭进去。
在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养活自己就已经不容易。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5到2035年,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这意味着:
2012年,是平均五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2030年,是平均两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2050年,是平均一个年轻人就得养一个老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将增长。那么,当你80、90岁的时候,你的孩子也已经60、70岁,孩子自己都已经老了,还能够照顾好你吗?
所以,其实说来说去,我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事:
当你报着“养儿防老”的心态去生子时,你从根本上就错了。
所以,在我看来,还是“养钱防老”最可靠。
好好赚钱,给自己留足养老钱。好好锻炼身体,少一点疾病。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到老了以后,如果子女孝顺,那自然喜大普奔;实在不行,还能住进最好的养老院,请人来照顾自己。
我的愿望是成为一个财务自由的老富婆△
只要存取足够的钱,就不用像案板上的鱼一样,躺在那里,毫无话语权,听从着别人衡量价值来决定你的生死。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假设我们60岁退休,要存储多少钱才能勉强养好老呢?
叶檀财经曾引用过这样一个例子:
假设李先生今年40岁(70的尾巴),普通工人,月薪1万,退休前年平均收入为12万元,60岁退休,如果年收入一直不变,且仅用于个人生活,根据生命表算得40岁的人平均能再活37.62年,40岁后(包括退休后)的人生每年的生活费用最多只能为12万元X(60岁-40岁)/37.62年=6.38万元(赚多少花多少),退休后的总费用为【37.62-(60岁-40岁)】X6.38万元=112.42万元。
不考虑通胀因素,李先生每年养老金需求大约6万多元,40岁人均寿命78年(实际上77.62),李先生需要112万元左右来养老。
如果考虑通胀因素,李先生还得存储更多的钱,而且这只是基本的养老水平。如果你想体面的养老,你还得存上一笔。
比如,一个人60岁退休,退休后退休金5000,但每个月需要花掉7000元,如果活到80岁,那么20年需要花掉168万,你的退休金为120万,那你需要额外存储48万才能养好老。而且为了防止其他的变数,你要存储更多的钱才有保障。
对于这样一笔巨款,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且,这笔钱还只是你养老的费用,你还得生孩子,而养孩子,又是一笔费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前规划好我们的老年生活呢?
三个办法,一是提高自己的技能,让自己的工资增长远超通胀;
二是进行投资,投资收益远高于通胀。前三十年投资房地产,现在资产配置,从房租到股权债权投资。
三是提前购买养老保险,提前规划老年生活。
不管如何应对,我们都要有前瞻意识,必须要未雨绸缪,以应对后面的种种变数。
毕竟这个时代,孩子确实“靠不住”了,但钱却能永远陪在你身边,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撑腰,成为你面对生活的底气。
所以啊,别眼巴巴的盯着养儿防老了,趁着年轻,先好好琢磨怎么赚钱吧。
与诸位共勉。
作者:球在江湖骚,原名刘晟,易简读书主笔。文笔温暖而有深度,单篇文章全网阅读量突破千万的自媒体人,愿望是做个收租收到手软的老富婆。关注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用阅读对抗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