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不是吹的
前些天,有段混剪视频在网上火了。
视频里记录的,是一群特殊的普通人——
他们在50米高的电塔上吃中饭:
钻进水泥浆、当人肉搅拌机:
钻进憋闷的钢管,又是一人肉探测仪:
在百米高的电线上攀爬,像是要上天:
这段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转发和点赞,书单君看完后,心灵也深受震撼。(完整版视频在文末,读完文章再看更有感觉)
9小时建一个火车站,43小时重建立交桥,2个半小时拆一座大桥,都是常事。
美国记者珍妮·拉斯卡斯曾写过一本书,名叫《看不见的美国》,她在其中记录了很多美国基层劳动者的日常,并且提示读者,正是这些从未被人们放在心上的人,维持了整个国家的运转:
我们所有岁月静好的生活背后,其实都是许多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人在默默守候。
我们每天吃的新鲜蔬菜,大快朵颐的牛排,每一次按下的开关,背后都有一个我们平时看不见的底层劳动大军。
同样的,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享受高楼、铁路、公路、大桥等诸多公共设施,但其实除了网络上零星的自拍视频或照片外,无数中国基建工人,一样处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
那是一个“看不见的中国”,值得我们深情凝望。
哪里最累去哪里
今年4月,福建南三龙铁路龙岩火车站改造视频,又在YouTube火了。
1500人同时施工,100多台大小机械同时开动,9个小时完成任务。
硅谷的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也转发点赞,还说中国建设的速度比美国快100倍:
但很少人知道,这项工程到底由谁完成?
为什么他们愿意通宵工作,他们是普通的上班族吗?如此卖命,工资一定很高?也是996吗?
完成这项工程的企业,叫中铁四局,从建国初期开始,一直奋斗在中国基建第一线。
对于这些基建工人来说,通宵达旦,是最平常的小菜。
一位在这家企业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兵”,是这样回忆当年的:
“建国初期,参与了宝鸡到天水这一段的铁路建设,这段路程属于黄土高原,工人们喝的水都是黄的。
进隧道一两毛钱的补贴,算有点劳保。
进隧道作业时,很多人脚上穿的是农村地里干活的布鞋。单位给工人发一套工作服,大家一穿就是好几年。”
在承建青藏铁路的建设时,遇到过更为艰苦的环境,另外一名老工人回忆:
“那个环境,吃饭就得不停喘气,喘得很厉害,别人称我是‘牛喘’。我在那待的一个礼拜,晚上几乎睡不着,有时候要吃四片到八片安眠药。”
中国幅员辽阔,高原、沙漠、丘陵、平原,什么地形地貌都有,基础建设要惠及至边远地区,非常困难。
这种基建工程,吃力不讨好,赚不了钱,私企没法干,普通人也不愿意受这份罪。
世界上“最高”的隧道,海拔4300米,叫雀儿山隧道,总长8.9公里,如今已成为许多自驾游爱好者的“打卡”景点。
这条隧道,由由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从2012年开工,2017年正式通车。
这个地方,被人称为“川藏第一险、全线鬼门关”,一年四季,除了荒凉,还是荒凉。
大多数普通的乘客,啥事不干,在这呆着,都会出现眼花耳鸣、头痛胸闷、心慌气短等高原反应。
可以想象,开凿这样一条隧道,会有多么艰难。
这里没有电,天气却能降到零下40多度的极寒。
学会怎么保暖,是基本的日常技能,工人冻伤是常事。
因为含氧量太低,在隧道内高强度工作,工人平均每一个小时,就要停下来吸一次氧。
超级工程,背后是超级工人。
任何一个“最”字头的基建工程,都是基层劳动者拿命换来的。
细心的“书米”或许也发现了,许多基建工程,都是由“中”字头企业施工完成。
这些企业,都有国家级力量在支撑,有些还是由部队演变而来,比如: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原属国家建筑工程部,1953年,解放军原37军司令部并入。
中国中铁,前身是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2003年5月起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为中央特大型骨干企业。
中国铁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组建于1948年7月。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传承,这些企业都拥有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员工富有集体精神,纪律性强,吃苦耐劳。
我们过去看到的“基建狂魔”视频,都是上千人,乃至好几千人同时作业的大项目。
如此大规模协同合作,没有严格的像部队一般的作风,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为什么中国的基建速度独步天下?这些富有集体和协作精神的工人,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些硬核的基建工人,构成了今天中国“基建狂魔”的基础,也是中国无数个“第一”、“独一”、“奇迹”的源头。
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奇迹”之一。
但很多人不知道,深圳最早的高楼大厦、城市中心、机场、码头,也是由一支受中央委派而来的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队伍完成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们在这里挖坑支锅,露天烧饭,用毛竹搭竹棚,当临时住所。
这些竹棚,冬不挡风、夏不避雨,冷时人睡觉打哆嗦,热时却又像蒸笼。
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上千栋高层、超高层建筑在短时间内崛地而起,形成了深圳最初的城市雏形。
深圳国贸大厦,当年号称全国“第一高楼”,在这些工程兵的手里,建设速度最快时能“3天盖一层”,仅仅37个月就盖完了。
没有这些基建工程兵,就不可能有“深圳速度”,也不可能在短短40年之内,让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
随着国家撤销基建工程兵建制之后,许多基建兵最后都进入到各大企事业单位,还有一些人自主创业,比如,创办华为的任正非,当初就是一名基建工程兵。
哪里最累最艰苦,他们就会去哪里。
无数世界第一,背后是无数牺牲
庞大的人口基数、幅员辽阔的领土,造就了基础建设的迫切需求,工程师红利、科技进步,提升了基础建设的生产能力,还有中国独特的政府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不过形形色色的答案中,有一点不能忽略,也不应该忽略的,那就是中国人无人能及的吃苦耐劳精神。
早前书单君看过一本书,叫《不死的中国人》,里面讲了很多中国人在意大利奋斗的小故事。这些中国人,走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会繁荣,进入哪个行业,哪怕是个夕阳行业,也能做得风生水起。
很多意大利人不相信,看到在餐馆里洗盘子的中国人,最后也能开店当老板,买大房子,造谣说他们一定是得到中国政府的资助,又说他们可能在贩卖毒品,或者背后有黑社会支持。
《不死的中国人》的作者欧利阿尼和斯达亚诺(两位意大利记者)却说,经过他们的贴身观察,其实中国人之所以厉害,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他们总是在工作、工作、工作,永无止境的工作。
意大利人固定时间准点上班、下班,老婆孩子热炕头,嫌东嫌西,不愿意吃苦受累,这个不干那个也不干。
中国人从来不挑,一天工作12—16个小时是常事,孩子没人照顾,就带到工作的地方或锁在家里,从来不参加任何额外的中产娱乐项目,不怕热不怕冷,唯一的休息是在工作的地方支个行军床,累了躺一会。
书里讲述了一个刚到意大利在餐厅给人洗盘子的女工,其中有一段讲到她每天下午出去工作,会把3岁和4岁的两个孩子锁在家里。
每当妈妈出门,孩子多半会哭:“妈妈,你别走,我们害怕。”
但这位妈妈对采访他的作者说:“我怎么办?如果我不出去挣钱,我们吃什么?”
这个中国妈妈的故事,是万千普通中国家庭的故事之一,他们所有的成功,概括起来就一句话:超常的、近乎病态的极限的牺牲精神。
再想想那些在电塔上吃中饭、睡觉、在水泥浆里钻来钻去、在深夜抬钢筋铺设铁路的基建工人,以及无数背井离乡,每年只能回一趟家,每年只能和自己的骨肉相聚一次的农民工,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些年来,中国真的牛了。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一;
高铁总运营里程超过3.1万公里,世界第一;
中国公路桥80万座,铁路桥20万座,总量加起来100万座,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通信基站500多万的覆盖量,是美国的20多倍,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地铁通车里程3095公里,美国是1100多公里,又是世界第一;
中国高层建筑有34.7万幢,百米以上超高层6000多幢,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
不过请记住,无数个世界第一,无数个令人骄傲的成就,背后也是无数个普通劳动者,超常的、近乎病态的极限牺牲换来的。
书单君写这个文章,目的也只是给这些默默负重前行的劳动者点个赞。
书单君觉得,歌颂繁华,不能忘记赞美繁华背后的建设者。
▽
作者 | 左页 编辑 | 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