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作业,接下来全国46个重点城市也将建立垃圾处理系统。
大部分人认为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好事,理应支持,但是力度太大,不免让人觉得难以适应,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从前端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太过低下,劳民伤财。
看着浩浩荡荡的垃圾分类行动,让人不免思考,上海为什么这么急?中国为什么这么急?
1: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垃圾正慢慢包围我们的生活
在此次垃圾分类政策开始实施以前,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的普通居民,我的生活和垃圾打交道的时刻不外乎以下几个: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作为一个垃圾的生产者,生活中能接触到垃圾的时刻无非就是以上几个,乃至于以前我总有一种错觉,总觉得垃圾扔进垃圾桶,它们就能乖乖去到该去的地方。
直到最近看了很多报道,才知道垃圾现状已经如此触目惊心。
如今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在前段时间播出的一期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相关机构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杭州市如今一天的垃圾产量是1.2万吨,三四年就能填满一个西湖。
而《奔跑吧兄弟》节目组所在的拍摄场地,是杭州市当时唯一的一座垃圾填埋场,当这座垃圾填埋场被填满,杭州市便再没有可以用于垃圾填埋的场地了。
垃圾无处可放,可我们的垃圾产量却一直在增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报告中指出,预测到2030年,塑料产品增量将达到40%。
一切的便利和发展必有其相应的代价和后果,当我们在干净的街道和房间中,享受着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时,我们可能已经被垃圾包围了。
2:垃圾,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的身体
我们以为我们能用其他的方式逃避垃圾带来的伤害,殊不知,我们根本无处可逃。
还记得去年,台风“山竹”过后,香港沿海的杏花邨遭海水涌入,街道被淹没,当海水褪去,街道上留下的,是白花花的一片塑料瓶和泡沫。
这不是个例。
被誉为度假胜地的巴厘岛,在各类照片中,我们看到他们的沙滩,是金黄一片的,海水,是湛蓝透彻的,可一夜风暴过后,他们的沙滩上留下的,是一层又一层的垃圾。
风暴前后对比图
一名潜水员潜入水底后,拍摄到这样的画面。
海洋的变化,最直接影响到的是海洋生物。
这只鲸鱼的体内,有12斤塑料,包括115个杯子
这只海鸟的尸体里,全是垃圾
图片来源 | 纪录片《塑料海洋》
还有把垃圾当作食物的鸟
而这些垃圾,正在换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的身体。
据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人类每人每周平均会摄入约2000颗塑料微粒,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大小。
这些塑料微粒的来源主要是食物和水,甚至空气,有的是在漂浮着垃圾的海水中长大的鱼,有的是漂浮着塑料微粒的空气。
而根据CNN的一项报道显示,一些很小的塑料微粒进入我们的身体组织后,可能诱发免疫反应,或者是释放出他们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有毒或污染物质。
3:我们不是在拯救地球,而是在拯救自己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一个报告中提出,2016年全球生产的3.1亿吨塑料垃圾中,少于20%的垃圾被回收,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而这些垃圾需要400年的时间才能分解。
这些进入自然的垃圾,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不仅污染土壤和水源,同时,对垃圾不加管制地焚化,也会加剧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
如今我国现有的两种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而垃圾的焚烧过程会产生二噁英,一种比砒霜还要毒900倍的有毒物质,有极强的致癌性。
如果我们的垃圾在焚烧前没有进行分类,垃圾混在一起,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至少要多一倍。
记得以前看过一次演讲,大致的意思是,我们所有对环境的保护,不是在保护地球,地球现如今已经存在几十亿年,而人类的产生不过才几十万年。
我们有理由相信几个塑料袋和罐子,并不会让地球完蛋,可是却没有理由相信人类这个物种能够等到那一天。
所以,为什么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因为我们不是在拯救地球,而是在拯救自己。
今 / 日 / 互 / 撩
图片大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极物原创,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