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师学苑 昨天
暗示教育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环境、行为榜样等手段和方式,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使孩子受到正向的影响和激励,不知不觉地接受所示意的观点和意图,从而得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快乐成长的动力,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的方法,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注意自我举动,给与有益暗示
很多人都懂得“罗森塔尔效应”——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所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因此,来自教师的期望和暗示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之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期许和暗示,常常要在教师平时的言谈、语调、表情、举止诸方面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对教者来说,也许纯属无意;但对学生而言,却往往是“听者有心”。这类他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的信息,常常会成为学生自我估价、自我认定的重要依据,进而影响到他的个人设计,甚至一生的发展。
其实,在我们身边,暗示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进行。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与学生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学生。你们怎样的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平时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起着暗示学生的作用。这些作用有些是积极有益的,有些是消极有害的。有益的暗示可以大大激发起学生的潜能,进而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但倘若“泼出去一盆冰冷的水”,却极有可能浇灭孩子们的希望之火,甚至毁了他的前程。因此,我们给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应该是积极健康的有益的“暗示”。儿童教育专家卢勤曾说过:“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当你说他棒的时候,他就棒给你看;当你说他笨的时候,他就笨给你看!”
我们不少教师常常是“喜优厌劣”,且形之于色,宣之于口,见之于行。更有甚者,干脆将优等生划归“特区”,将后进生列入“黑名单”,界线尤为分明,而这是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大忌。一位有教育经验、懂得学生心理的教师会时时注意自己在学生而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始终给学生有益的暗示、良好的刺激。即使在背地里,也从不轻易对学生妄加褒贬。优秀学生固然应该多表扬,对所谓的“差生”也应该不断激励,让他们在老师们殷切的期待和浓浓的爱意中不断获取进步。
二.把握分寸,润物无声
成功的教育不是严厉的训斥、理性的说教和空洞的讲解,而是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的和风细雨似的暗示教育,即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一只公鸡生动地演示了这个道理。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一走上讲台,就拎出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放在它而前,可是公鸡凉惶四顾不肯吃。陶先生就按住“鸡头”“请”它吃,鸡仍不肯吃,又扳开鸡嘴往里塞米,公鸡拼死挣扎就是不吃。这时陶先生松开了鸡,后退几步,大公鸡徘徊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低头吃起米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既“有心”不得,又“无心”不得。太过有心,则似按着牛头喝水、扳开鸡嘴喂米,终难如愿;丝毫无心,则放弃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教育的最佳境界应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润物无声。
暗示教育这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对于培养孩子的性格、意志品质、生活习惯、学习成长方而至关重要。暗示必须是积极的、正向的。教师或父母对孩子进行暗示时,还必须注意性别、年龄、个性特点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等因素,这样,有针对性的暗示才能取得最佳的预期效果。
教师在教育中多用积极暗示,少用、慎用消极暗示。一个好教师在一堂课中要会用15种以上鼓励学生的话。若课堂提问时学生的回答正确,教师评价他:“你回答得多好!”“你的答案很有新意!”“很好!”等,假如学生回答出现错误,不妨说,“虽然你的答案有点不一样,但你真勇敢!”,“你真会说!”,“你说话的声音很动听”,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少用慎用消极的暗示,尤其是否定性评价,如“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做不出?”“你看别人多聪明”。禁用那些严重挫伤学生自信心的评价语,如“简直不可救药!”,“不开窍”,“白痴”等。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努力树立自己的威信,根据不同学生受暗示的差异,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暗示的方式,如言语暗示、表情暗示、体态暗示、动作暗示、空间距离暗示等来施加影响。言语暗示指运用说话技巧达到暗示目的。老师在叫学生时,不说他的姓,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听起来很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表情暗示指运用面部表情来暗示,如教师神情严肃地走进教室,这无形中向学生发出一个信号,老师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宣布,或要找同学进行个别教育,即使原来热闹的教室会很快趋于安静。体态暗示指老师用一定的身体姿势来给学生以暗示。教师上课时,蹲下身子,靠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回答(体态暗示);或走上前去,俯身拍拍学生的肩膀、挥挥手请学生站起来(动作暗示),鼓励他大胆说出答案,整堂课的气氛会非常活跃。这些做法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师生间是平等的关系。空间距离暗示指空间距离的近远暗示两人间关系的亲疏,教师在进行个别教育时不妨靠近些,像朋友间那样友好地交流,学生会感到亲切,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老师的教育乐意接受。反之,远远地和学生说话,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受,师生间无形之中形成隔阂,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在教育实践中恰当地运用暗示,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这种影响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师生间融洽关系的建立,均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含蓄蕴藉、意味隽永的暗示是最好的教育,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