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陪孩子做作业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作业

Homework

文/王强-OH (微信公众号:王的学习笔记∣得到深度学习平台)

我家附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烧豆腐店,店面很小生意很好。老板把一张折叠桌摆在门口街边,供“堂食”的人坐着吃。

 

有一类“堂食”的人是这样:

他们是40来岁的油腻大叔。不像其他带走的人那么焦急,他们付了钱后在桌子面前坐下,打开白酒倒上,抿一口寡酒,似乎从这一刻,他就暂时进入了自己的世界。

 

豆腐上来后打开游戏直播,看得出来他们很专注又放松,脸上的肉随着游戏微微跳动,看到妙处还发出拖拉机般的笑声。通过酒精和烧豆腐进入到了心流状态,沉浸在食物和精神的双重满足之下。

 

酒喝完就是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刻。最后一口闷下,酒杯突然沉重许多,重重放在桌上叹口气,慢慢地走回去。

 

曾经我以为这些男人用这种方式放松是因为和老婆关系不好,或者是生活压力太大,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叫我出来陪他喝酒。

 

见面,他一言不发,喝了口寡酒,脸都拧出包子褶了。

我无不担心地问:“被绿了?”

 

他叹了口气:“绿个屁。儿子太笨了,怎么也教不会。看着他一脸懵逼的样子好气啊,但是看他害怕却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样子又可怜。”

 

我说:“是不是教的方法不得当?”

 

他说:“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老师也教不会他。其他小孩会了,他们班就几个不会,他是最老火的一个。老师让我多教,别拖后腿,说得好像我想拖似的……”

 

边喝酒他边向我吐槽现在课业多难、孩子家长压力多大。他说的具体是什么我记不清了,不过当时我脑子里总有一种声音:把一个男人逼得像个怨妇一样发牢骚,这种压力不能说不大。

 

这是辅导孩子作业的男人的日常。

 

辅导孩子作业的女人抓狂那就更普遍了:

  

 

 

不过也有佛系的和正能量的:

 

 

 

 

可见辅导孩子做作业这种杀伤性武器,对男女效果都差不多。

 

为什么陪孩子做作业会越来越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我在《科学为什么有效》中说:科学之所以能有效,是因为做到了“逻辑三洽”——自洽、他洽和续洽。

 

其中续洽的要求最高,就是要不断地融通新出现的信息,能够对新的发现进行合乎逻辑的解释。

 

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信息增加是加速的。信息增加得极快以至于被称为“信息爆炸”。

 

科学这座大厦为了融通所有这些信息,总体上不得不越建越大,而其中的结构越分越细。

 

知识越来越多,需要学的太多了。甚至现在已经到了“终身学习”的时代。

 

因此有一个趋势不可避免:孩子受教育的强度和时长会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拉大。

 

由于正常上学读到博士毕业28岁了,已经逼近人体衰老的转折点,继续上学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所以博士是目前最高学历(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一段科研工作经历)。

 

时间上有上限难以突破,只能从强度上下手,所以现在孩子学的内容肯定比其父母那个年代丰富且艰难。

 

也就是说:科技发展是导致辅导作业变成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

 

不要以为学的东西越多越深就越好,我们来看一下要学的东西太多会导致什么问题:

撕裂

 

科学基于精密逻辑。人类确实有调动精密逻辑的潜质,但是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调动,这种潜质在人类群体中分布很不均匀,有的人真不适合抽象思维学习。

 

但是科学越发展就越抽象且艰深,不学还不行。整个社会结构底层是由科学技术来铺垫,也就是科学成为这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这能不学吗?

 

大多数喜欢蹦跶、不适合调用精密逻辑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被身心撕裂,当然他们父母也十分痛苦。

 

有的人天生个子矮手脚不协调,父母肯定不会逼着他去打篮球,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天生不善于逻辑,却逼着去学科学?那么学非精密逻辑的东西行不行呢?越来越不行了,因为——

 

排斥

 

科学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将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运作方式、变化、发展方向…将会越来越科学。也就是以后的人将会越来越没得选,不得不一切都基于科学、依赖科学

 

看到有些老年人因为无法学习新技术被排斥在社会边缘,很多人还报以嘲讽的态度,我就感觉悲哀。这些嘲讽的人自己老了之后很可能会比现在这些老人更惨。

 

现在科学碾压其他思想到了什么程度?不少文科论文都引入科学研究的范式,用数字和逻辑进行证明;个人兴趣和偏好将会抽象成数字和算法…

 

刘润的一篇文章《未来的设计:未来,不懂科技就不懂设计》说明了未来科技对设计师的影响,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他们只能在古代设计。现在画家不会PS/AI/CD/CAD,会越来越难混。

 

最搞笑的是,甚至有些宗教都不得不往科学方向去靠,去贴科学的“大腿”,可见科学已经把其他“非科学”的思想排斥到何等程度。那如拥抱科学会不会痛苦少一点?不会。因为——

 

反人性

 

早恋在20世纪末以前是不存在的。早恋的“早”是相对于什么?当然是相对于教育。

 

本该在青春期自我奔放的孩子被困在教室里灌输各种枯燥的知识,就像被关在牛圈里被打了激素强行产奶的奶牛,想来十分悲哀。

 

更悲哀的是,“早恋”这种自然选择出的结果、人类社会几千年都不是问题的事,到“文明时代”竟然被当成问题来解决,还从道德的角度进行打压,实在是反人性。

 

之前还有大学生结婚而被学校开除的事,后来学校这一行为违法,不得不取消。

 

这还只是科学反人性的一个例子。

调动精密逻辑这件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人从几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一路进化而来都是用感官和情绪去处理外界信息,而科学却在短短几百年内要求将感官和情绪屏蔽,完全调用精密逻辑去处理信息。

 

“科技,以人为本”这种口号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纯粹科技离人性太远了,必须刻意把它拉回来一点。

窄化

我一个大学同学在学完本科课程后不过瘾,一路发奋在中科院读完博士。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本专业问题请教她,她听完问题之后简洁明了地回了三个字:不知道。

 

我说你不是博士吗?这个本科问题你怎么就不知道了?她说正是因为是博士,所以长期以来只研究自己领域一点点东西,这样才会有突破。与这个领域关系不大的部分,虽然同属一个学科也不会理会,时间长了可能还不如本科水平。

 

所以“博士”这个称谓不准确,应该叫“窄士”。她说的这个现象就是科学发展必由历程,分工越来越细,个人能力越来越专精,就必然导致协作规模越来越大,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协作体系就会崩塌,协作的风险性和成本越来越高。

 

迷信

 

科学本来是最反迷信的。

科学的基本精神就是怀疑,但是随着新的科学思想越来越抽象,越来越不依赖感官,一般人理解起来就越来越难,甚至根本不想理解;但是科学又十分有效,这就导致了“我虽然不理解,但是人家那么牛逼肯定是对的吧”这种感觉产生。

 

怀疑由两部分构成:有能力怀疑和想要去怀疑。

科学的发展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怀疑能力,只有极少数天才和资深科学家才有能力怀疑,大多数人面对科学除了信以外没有什么办法。

 

我见过很多人把科学家当神来膜拜,无条件地相信这不就是迷信吗?

如果科学家做点什么坏事,一般民众将毫无办法,甚至法律也毫无办法,因为新科技是人类认知边界,法律无法预测科技会发展成什么样进行事先约束。

也许以后有一天,幼儿园就已经在教微积分,电动力学和复变函数将会作为小升初必考内容,中学就要学完黎曼几何和广义相对论;高考总是那么激烈,必须完成一个领域的独创性研究才可以向大学投档…

 

到那个时候,当3年级的孩子放学回来问你:

幂硬化材料的无限体内部椭圆裂纹的全塑性J积分解如何用能量法给出?

 

想想就觉得好痛苦啊……

-En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词条  作业  作业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