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纪游】穿越“死亡之海”

刘玉文

新疆塔里木盆地广袤56万平方公里,中央地带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流沙遍布33.76万平方公里,素有“死亡之海”的称号。据说“塔克拉玛干”就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过去听到这个名字,不免有点而毛骨悚然。

旧时,从库尔勒到和田,全靠骆驼通行,现在建成了一条穿越“死亡之海”的平整如镜的等级沙漠公路。

  初夏,因有紧急公务,需要从库尔勒赶往和田,再由和田去喀什。我们一行五人只带了一部车,打算委托老乡再租用一部车一同前往。

       不一会儿,老乡来说:“从库尔勒到和田约1200公里,其中500多公里是沙漠公路,你们‘口里’(新疆人称内地为‘口里’)的司机不熟悉情况,租用一部车,没人愿意去。要租,就同时租两部,他们情况熟悉,一路上也好互相照应。”同意老乡的意见,同时租用两部车。定于明天早晨六点(新疆时间凌晨四点)出发。

翌日,租用的两部“桑塔纳”准时到达宾馆门前,此时饭店不供早餐,街上没有饭摊。司机说:“走吧!前面有饭店。”

      库尔勒,天清气爽,两个多小时来到轮台县的轮南镇。司机师傅说:“在这里吃早饭吧,再往前走,一直到尼雅,1000多里地可就没有饭店了!”

我向后边的车喊道:“下车吃饭喽!”

眼前除了几株白杨,路边有几间简陋平房,然而一副醒目的大招牌——“独一家饭店”映入眼帘,没有什么可以选择,就选“独一家”!找了方桌坐下,服务员还惺忪着眼睛打扫卫生。按菜谱,点了几个简单快上的菜,问到主食,服务员说:“只有陈馒头了,新馒头还没上笼屉,要吃得等半个多小时。”

不等了,陈馒头就陈馒头吧,凑合着吃算了!不一会“菜齐了”,又等了一会热馒头也上来了。哦!馒头个个都“飞花了”,大概放了好几天了,而且还带有一点馊味,大伙一见,不约而同的就“饱了”。我打趣道:“今天大吉大利,你们看,来馒头都乐开花了……”考虑到前面历程的艰险,就免强吃了一点。

我说:“趁天气凉快,起程吧!”司机说:“饭吃不饱,水可要喝足,到前面人和车都没有加水的地方。”听说如此,赶紧给每部车上备了两箱矿泉水,临离开饭店时一位同志提醒说:“把这些没吃了的开花馒头也带上吧,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啊!”

车驶离饭店,到达沙漠公路0公里处,这里建有壮观的沙漠公路彩楼,门楼旁立有宏伟的沙漠公路简介纪念碑。彩楼两侧的巨幅对联书写着:“千古梦想沙海变油田”、“今朝奇迹大漠变通途”。 不禁使人思潮起伏,感慨万千,对筑路人肃然起敬!

司机师傅对这条路比较熟,据他说跑过几次了。他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人间奇迹——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

这条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贯穿流动沙漠的高等级公路。是穿越“死亡之海”的人间杰作。

该公路北接轮台县轮南镇与314国道连通,南与315国道相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全长522公里。其中流动沙漠段公路北起轮台县的肖塘,南至民丰县城以东的恰安,全长446公里。

       沙漠公路路黑色路面为宽7米,路面平整如镜,司机把时速定到120迈,带着路面上的细沙一同飞驰。

在塔里木河沿岸一带,是属于具有零星复合型沙丘链的塔里木河沿岸灌丛沙丘区,这里的沙丘都为固定或半固定的,高3~5米不等,地表有不少红柳和胡杨树生长,公路两旁出现了大片奇形怪状,因为断水而枯死的胡杨林,生态环境令人深感凄楚。近来这里也成了旅游景点。

在塔里木河大桥稍事停留观赏,跨过塔里木河,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茫茫黄沙,组成一望无际金黄色的沙海,一个个连绵起伏的沙丘,宛如大海翻滚的惊涛骇浪,蔚为壮观。怪不得古人把沙漠称之为“瀚海”!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浑厚壮美“瀚海”景观!

沙漠公路,像一条游弋于茫茫沙海的黑色长龙,随着沙丘间高低起伏蜿蜒伸展,路面最大起伏可达20多米。为防止路面被流沙吞噬,工程技术人员采用了芦苇防栏和芦苇方格防沙治沙体系,芦苇都是从博斯腾湖弄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用芦苇做成高1米多、厚约10厘米的芦苇排(像农村旧时的稿荐),再用芦苇排组成一个个大约1米见方的“方格”,一个个“方格”又组成网状,牢牢埋在公路两旁,构成阻沙屏障带,防沙带宽度各处不等,窄的地方有二三十米,宽的地方有八九十米,远远望去像是江南刚刚收割完的稻田。两条阻沙带起伏连绵,犹如两条黄色的固沙长龙,紧紧护持着中间的黑色巨龙,动人心魄,叹为观止,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由得赞叹公路建设者的聪明才智!据说将来还要启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到那时就是另一番壮美景象了。

两个半小时,行至“塔中”,在这里没见到塔中油田的办公地点和采油设施,有一个简易加油站,附近还堆散着用过的油桶。横跨公路有一座铁架牌楼,两边对联记不清了,只记得横额写着“证战‘死亡’之海”!心情顿时振奋。怕出“情况”,偏偏就出了“情况”!过“塔中”不远,后边车的发动机风扇皮带出问题了,没有风扇绝对不行,于是停下来更换皮带(幸亏有备品)。我们趁机下车,得以近距路观看沙漠、公路、阻沙屏障。同伴还不时机拿出了照相机,相互拍照,算是穿越“死亡之海”的留念。

到民丰大概还有220公里,司机加快了速度,走了两个多小时,路边出现了水洼、绿草、灌木、胡杨等绿色植物,远处还有稀疏的羊群,我们顿时兴奋起来了,不约而同地摇下窗玻璃向外张望。啊!终于走出了神奇的“死亡之海”了!不用“节约用水”了,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拿出矿泉水“咕噜”起来。

司机说:“再往前,就是尼雅镇了。”到尼雅了?我问:“是汉代精绝古国的都城尼雅古城吗?那里曾出土过不少汉简、木牍、武器、纺织品等文物,还有许多干尸。照片上显示还残存这许多古代建筑物的立柱呢,到那里停车看看吧!”

司机说:“这个村镇叫尼雅镇,属于民丰县。这条小河叫尼雅河,是从昆仑山上下来的水。尼雅古城在哪里,没去过,听说好东西都让外国人盗走了。古城遗址在大漠里边,今天是去不成了,我们这车也不一定能进得去。”听了这话,虽说有点儿失望,但我们毕竟不是考古对呀,去不成就去不成呗。

赶到民丰县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司机把我们带到城里较好的饭店,饱餐了一顿,补充一下营养,喝足水。司机从饭店老板那里打听到去和田的路况。说是前几天下雨冲垮了几处路段,需要绕道路,里程还有300多公里。

车在一颠一波地走着,三个小时又过去了,估计快到和田了,由于绕道司机也不熟悉当地路况,需要问路,乡间路上偏偏行人稀少,好容易盼来一位赶毛驴车的维吾尔老人,司机大声喊:“阿卡,阿卡!”

毛驴车停下了,司机问:“去和田,怎么走?”

老人不懂汉语,瞪眼看着司机不答话。

司机又说:“和田该,巴尔地木,喀依丝约勒?”

老人抬起头,重复着:“和田,和田……”然后摇摇头,好像没听懂,正要扬起做鞭子的一根树枝赶着毛驴车走。

司机急了,赶紧打着“维语腔”说:“阿卡!和(huo)田该,和(huo)田该——”

老人略有所思,又重复着:“火田,火田…… 火炭、火炭……?!”接着问司机:“火炭莫?”

司机赶紧点头说:“托格热!火炭,火炭!”

老人晃动手中那根树枝,指了指靠左边的那条路。

司机点头:“热合买提!”

老人也不答话,赶着驴车扬长而去。

司机说,新疆和田地区是维吾尔族人占97%,汉族人不到3%,还都住县城里或市内,乡村老一辈的维族人基本不懂汉语。

过后,请教司机才得知刚才一段对话中维语词的意思:

“阿卡”是“大哥”;

“该”即“向* *,去* *地方”;

“巴尔地木”是“我去”;

“约勒”是“道路”;

“喀依丝”是“哪条、哪个”的意思

“托格热”是“对、正确”的意思;

“热合买提”是维语“谢谢”。

司机还教了我几个维语词,这启发了我学习维族语言文字的兴趣。下午八点半终于到达昆仑山下的和田市,在田市塔乃依北路的“和田迎宾馆”(原市委招待所)住下。回首穿越“死亡之海”的亲身经历、沿途见闻及所路上发生的故事,不由得想起沙漠腹地山坡的那副巨标语:“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新时代石油工人的豪言壮语,感到格外振奋,格外有意义,现在已经把“死亡之海”变成“希望之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纪游】穿越“死亡之海”  纪游  纪游词条  穿越  穿越词条  死亡  死亡词条  
社会

 5天吃掉6斤车厘子 女子吃车厘子...

5天吃掉6斤女子车厘子中毒医生提醒:一次最好别超过20颗新鲜的车厘子酸甜可口,价格也不便宜,怕捂坏了,赶紧迟到肚子里才实惠,没想到这种舍不得却吃自己拉肚子到脱水...(展开)

社会

 23万老人被骗99亿:被高配毁掉...

馆馆有话说:大家好,我是馆馆。一到年末,因为KPI考核压力大,骗子们都变勤快了,想着法从老人口袋里骗钱。国馆编辑部九妹说,可恨的不是那些违法的骗子,而是那些打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