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箫竹虔
农业机械杂志社记者
在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农场是其主要的经营的模式,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3个国家,分别代表了大规模、中规模和小规模农场经营模式。
而这3个国家的农业发展远超我国,对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1 美国农场:规模化经营
美国是规模化经营的代表,与其相似的经营模式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的国家。
这类的农场经营主要以规模化取胜,规模大小是农场盈利多少的决定性因素。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7年美国农场共有205万个,其中小型农场(农场现金总收入低于35万美元)占90%,但只产生了23%的农业收入,而占比10%的中大型农场却带来77%的收入,足见规模大小对农场收益的影响。
受规模对收益的巨大影响,美国小型家庭农场一半都采取兼业经营,从事非农业以外的工作。比如,2017年美国家庭农场收入中值(7.6万美元)略高于美国所有家庭收入中值,但其中超过一半的小型农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不足10%。
此外,在美国农场中,技术对收益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这一点与我国截然不同。
技术效益在美国农场发展中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农场投入基本保持不变,而产出则逐年增加。这主要是作物基因技术、种植管理、农机装备的技术性发展。
以作物基因技术为例,不同于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恐惧与质疑,美国92%的作物采用除草剂耐受和抗虫等转基因技术,这项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作物产量、减少杀虫剂使用,从而节省了管理时间。
在种植管理上,美国家庭农场形成了科学的种植体系。比如,产量更高、对环境更友好的保护性耕作在美国的应用超过半数;为数众多的农业咨询公司为农业生产提供包括气象、灾害数据、农产品市场情况等信息,农场主们通过这些信息决定种植模式等。
而农机装备的发展对农场的促进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比如在我国也具有极高知名度的金伯利农场,4个人经营3万余亩土地,绝对离不开农机装备的帮助。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保护政策。
美国政府对农业的保护从直接的价格补贴向风险补助转变。2013年,美国政府对农业的保险补贴资金达到70亿美元。2014年新的农业法案的出台,更是促进了这一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新的农业法案的风险保障计划主要包括价格损失保障计划和收入风险补助计划。当农产品市场价格12个月的平均值低于农业法案中设定的参考值时,价格损失保障计划即被触发;当实际农作物收入低于农场近5年平均收入水平的86%时,收入风险补助计划即被触发。
据统计,2016年,美国农场总净收入620亿美元,其中价格损失保障计划20亿美元、收入风险补助计划59亿美元,占到总收入的12.7%,成为美国农场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德国农场:精细化管理
德国农场以中小型家庭农场经营为主,2014年,德国1500亩以下的中小型农场占比88%。但是与美国类似,大型农场占据农业的主导地位,1500亩以上大型农场占比12%,经营土地面积却超过57%。
德国农场的突出特点即是专业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采用绿色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另一方面,采用精准农业作业,这种精细化程度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
在耕作方式上,德国农场采取种植多样化、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增加有机肥使用占比、减少施用化学农药等方式保护土壤,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精准作业方面,德国是应用典范,采用信息采集、农艺分析和变量作业等技术,并逐渐发展。
曾在中国进行中德示范农场建设的布恩格是早期典型的德国农场主。他曾试图将这种模式引入中国。通过定点采集土壤样品、检测,得出土壤营养含量,指导下一年的播种和施肥情况;并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增强地力等。
而Gut Derenburg则是新一代的精准农业践行者。该农场的精准作业主要集中在对土壤和营养元素的管理以及农机装备的精准管理。
Gut Derenburg农场采集土壤的各种数值,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含量、PH值等,分区改良土壤和基肥使用;检测作物叶片营养状况、群体长势等实现中后期氮肥的变量精准使用和生长调节控制;建立完善的农机物联网,实现农机装备的调配、工作状况监测等设备管理。
这种科技含量极高的精细化管理是通过高素质的农场工作人员实现的。在德国,从事农业必须持证上岗。除了大学教育专门培养的农业人才,另一个主要来源是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十分完善,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层次。初级农业培训主要针对土地、作物、农机和财务等基础技能培训,需经过3年的学习期,并参加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方能从事农业生产。中级和高级则分别学习企业管理、营销知识等,为农业生产提供高级管理者。
德国的农场补贴也与精细化管理挂钩。
德国主要的农场相关补贴是欧盟CAP政策。该政策经过50年的发展,逐渐由原来的基于产量的补贴,转化至基于农业可持续性的补贴,与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挂钩。
据统计,2015—2020年,德国农场获得的直接补贴为50亿欧元/年,主要包括基本补助、绿色补贴、再分配补贴和青年农民补贴,占比分别为62%、30%、7%和1%,由此可见,其对可持续农业的重视。
3 日本农场:协同组合发展
日本较小的国土面积以及多山的地势,决定了其农业资源的匮乏与农场规模的限制。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飞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规模化效益不能发挥的基础上,其独特的协同组合成为关键。
日本家庭农场平均耕地面积不足3公顷,农业主产区北海道面积略大,为28公顷,其余地区均在2公顷。这种小规模生产面临抵御市场风险差、市场劣势等问题,而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日本农协是农民参加的自主、自助、自制性组织形式,主要为农户提供产供销服务和一定的行政辅助功能,与我国的协会性质相像,但作用范围更广、功能更加强大。
一般来说,农协提供4项主要服务。
一是帮助会员制定产前生产经营计划,避免品种种植单一或重复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的涨跌。二是集中购买生产资料,在掌握会员需求的情况下,农协统一以较低价格购入生产资料,或购买大型设备,有偿供给会员使用。三是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日本约有60%的农产品是通过农协进入市场的。四是为会员提供优惠的信贷服务,包括养老等几乎全部的生产和财产保险业务。
目前,不同层级的日本农协机构约有500多个,覆盖了99%以上的农户。在农协的协同作用下,日本农场形成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因此,根据不同地区,我国可以借鉴以上3种模式的任何一种。如果希望学习更多的农场经营管理,可以将这份简介作为攻略,有根据性地进行实地考察。
今年11月6—16日,农业机械杂志社将再一次组织意德农机专业技术参观团,考察意大利EIMA农机展、汉诺威畜牧展,还有多家农机企业、经销商、农场,并且还将参观文中提到的职业农民培训中心。